前阵子,美妈写了一篇强调小学要大量阅读的文章,在后台收到一条这样的留言:

“阅读一点用都没有。我孩子小学天天泡在书海里,上了初中还不是照样掉队。每天学习到深夜,明明很努力,成绩地不断地下滑……”

后来问这位家长,了解到他家孩子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大多数只限于故事类,“孩子常常一读就三四个小时,读得如痴如醉,我看在眼里,觉得很欣慰,于是投其所好,买很多这类书给他看。”

文学故事固然能丰富孩子的心灵,但是只读这类书,孩子知识面非常窄。而高年级,是非常考验孩子的知识储备与知识迁移的能力的,如果小学阅读底子不够厚、不够广,到了高年级就越学越痛苦了。

所以,阅读要有的放矢,在读文史的同时,也要多读说明类的书籍(即知识类、科普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书融入了大量的理化生和地理知识,孩子小学经常读这类书,上了初中,就不会因为突然陡增的知识量,而搞得措手不及了。

我小学读书不多,而且读的大多数都是故事类,小学成绩还算不错,到了初中,一下子要学七门学科,每一科都要花大量时间去背、去理解,感觉很吃力

我的同桌呢,小学成绩中等,上了初中成绩突飞猛进。问他为什么上了初中突然开窍了,他说小学读书涉猎面非常广科普、地理、生物、文学、历史读了不少,到了初中当他在学这些课程的时候,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学习起来游刃有余

说明类书籍,其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很多知识都可以立即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的

每个孩子都有求知的欲望,当他看的书刚好是自己喜欢的领域,他就会忍不住去探索、验证

比如我家孩子读了《昆虫记》,看到蜘蛛就会想到狼蛛波波,然后想着去观察和验证眼前这种蜘蛛是不是狼蛛。在外婆的菜园里看到菜粉蝶,会仔细观察菜粉蝶是怎么寻找产卵地点的。

孩子最近最痴迷的《昆虫记》,哈哈

总而言之,说明类书籍,不但对增加知识,还能带给孩子深度思考的乐趣,并让他慢慢地喜欢上思考

这样一来,孩子的结构化思维自然能得到提升,往后他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就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迅速找到本质原因,系统地制定行动方案,精准地解决问题。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有的孩子爱研究昆虫、恐龙、植物、动物、机械等科学领域的事物,有的孩子则对人物传记、饮食、服装等人文领域感兴趣,大家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的非小说区,找到这些说明类的书籍。

我们家离图书馆比较远,而且孩子更喜欢在家读书,因此我相中的书,一般会直接买回来一起跟孩子共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普读物,我家小子6岁,现在特别爱看《昆虫记》、《藏在地图里的国家地理》和《一粒种子的旅程》,真是读完又读,怎么看、怎么听,都不会厌倦。

人物传记,比如《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苏东坡传》、《李白传》、《艺术家的大创造》都不错,大家可以挑选一本,陪孩子一起读。

这些先辈的故事,听起来似乎有点遥远,但是孩子读过他们的一生,能感受到他们强大的内驱力与人生目标,会努力成为一个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人

人生百态,自然万物,书里都有!阅读是长线投资,小学六年一定要让他多读书,读好书,不能“偏食”,要涉猎不同类型的书,把阅读的深度与宽度都提上去,才能反哺到学习上,体现在成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