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46年11月,即“少帅”张学良被囚禁的第十个年头。满以为即将获得自由的他,却被从重庆押解到了台湾。

因此次押解是秘密行动,张学良直到下了飞机才知道:自己将被囚到岛上。明白真相那一刻,他的自由之梦也随之破灭:台湾远离大陆,四周环海,幽禁犯人再好不过了。到了台湾,即便自己被解救,要活着逃出台湾,也难于上青天。

飞机稳稳降落在了松山机场后,张学良望着湛蓝色的台湾海峡,郁闷至极。但他当时远未想到:他这一别大陆,将是一生一世。他更想不到:自己将有四十多年在台湾度过,以至于无数人将台湾称为张学良的第二故乡。

到台湾后,张学良先是被囚禁在了新竹县井上温泉,后来又搬到了阳明山。

相比被囚在大陆时期,张学良被囚禁台湾的日子相当难过。新竹虽四面环山,山边还有良质碳酸温泉,终年泉涌不息、热气腾腾,可张学良在这里住得却很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囚禁中的张学良

原来,一开始陈仪非常周到地给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安排了几间宽敞、雅致且光线好的房间。可看管张学良的刘乙光一家,却提前把那几间雅间给占了。

张学良和赵四气愤难当,这些年,他们受够了刘乙光一家的气。可每次受气,他们都只能把气往肚子里咽,毕竟: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话说这刘乙光也当真是“见风使舵”,最初,他以为蒋介石很快就会放了张学良,所以对他毕恭毕敬,可自从察觉到蒋介石并没有释放张学良的意图后,他的态度立马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尤其他成为管束张学良的“少将专员”后,他的言行举止便更加放肆了。

有时候,宋美龄和张学良亲友寄来的贵重物件,刘乙光都要克扣甚至独吞。而张学良每次都只能忍气吞声,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最让张学良和赵四无法忍受的是,刘乙光还以看管的名义,将全家弄来和张、赵同桌吃饭。饭间,大的叫,小的吵,还把饭菜洒得到处都是,张学良常常难以下咽。

雅间被占了后,自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张学良只好住进了光线阴暗的房间。自被囚禁以来,张学良养成了日日手不释卷的习惯,搬进阴暗间以后,他的习惯依旧未改。在光线阴暗处看书久了后,眼睛本就不好的他,视力越来越差了。

1947年初,张学良写信托大姐张首芳帮他买《明史》时,反复交代:

“一定要好版,大字就可以,我是很需要,等着看……”

张首芳的儿子读完信后,张首芳泪如雨下:“弟弟才40多岁啊,怎么就眼花得看书也要看大字本了呢?”她还一边抹泪一边大声骂道:“这个老蒋,心太狠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与张学良

除了眼睛不好,张学良的身体机能也在不断下降,因为长期失眠,张学良出现了内分泌不协调的情况,他的头发也变得越来越稀疏。而这些,是张首芳在信里读不到的内容。

失去自由的痛苦,折磨着张学良和于凤至,他们甚至都不敢往镜子面前站。有痛苦就必定有改变。张学良太想要自由,为了自由,他曾在好友张治中来看他时,做过一次大的抗争,而这次抗争,正是他在被囚台湾期间的第一次大抗争。

1947年10月间,张治中当西北行辕主任,在处理完新疆问题后,他为了放松做了一次休假旅行,地点正是台湾。

一到台湾,张治中就和他的学生、时任台湾警备司令的彭孟辑提要求说:“我想去看看关在台中新竹的汉卿。”彭孟辑有些犹豫,张治中便说:“一切责任由我负,不会连累你。”彭勉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