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2019年发布,是国家领导人亲自谋划和部署的国家战略,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推动“一国两制”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包含经济概念,也涵盖文化概念。随着建设进入第5个年头,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愈发受到关注,当中包括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同时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并推进旅游发展,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等等。

粤港澳大湾区以岭南文化为共同底色,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民俗相近,彼此文化同脉,语言同宗,尤其是在文艺领域上,例如粤剧和画风,都承载着共同的人文回忆,这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基础,正好是推动大家互融互通的桥梁和纽带。

在教育合作和青少年交流上,特区政府多年来投入不少资源推动各类境外交流活动,包括“同根同心”“同行万里”等,姊妹学校缔结计划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增强香港和内地学校的交流和了解。笔者所属的教联会,自2004年起承办姊妹学校缔结计划,这个计划最初主要在粤港两地推行,后来扩展到其他省份,至今透过教联会结盟的学校已经超过1200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大多是香港学校师生前往内地考察,少有对口的内地姊妹学校来港考察,背后原因之一是因为赴港的旅游成本相对较高。为此,笔者曾经在立法会上建议引入内地的“研学旅游”模式,把旅游项目和文化教育结合在一起,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将“研学旅游”与姊妹学校计划结合起来,以增加互访的机会,香港现正筹办的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以及已经落成启用的爱国教育支援中心,都是很好的研学旅游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身为立法会议员,亦经常担当导赏员,接待团体参观立法会。笔者发现,不少到访的内地师生,远在西北甚至新疆都有,但来自广东的反而较少,这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推广,让大湾区的师生了解香港的法制,不妨由参观立法会开始。

在推进旅游发展方面,复常通关后,不少香港市民北上吃喝玩乐,内地也有不少同胞来港旅游。有别于过往,现在更流行文化深度游,而不再是一味地买买买,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到具有浓厚地道特色的地方体验,例如石板街、旺角、深水埗鸭寮街等,甚至“快富街”也因为街名关系而一度成为打卡热点。与此同时,香港还有很多丰富历史价值的人文景点,例如经过翻新的大馆和蓝屋等,都展现了香港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笔者也曾经在立法会指出,香港有很多抗战甚至抗英遗迹,例如狮子山历史径、鹿颈战地遗迹径,当年在香港也有很多历史景点,以至明朝的屯门海战,香港都有遗迹,有些历史事件可能只有地点已没有遗迹,但也可立碑纪念,建议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加以研究,整理成不同的行程路线,并为旅客制作多款懒人包和旅游攻略,加以宣传推广,一方面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另一方面推进文化旅游的交流融合,共同塑造湾区的人文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