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也在沛县起事反秦。当时的他,估计也没想到,自己能够获得成功,成为开国皇帝。

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之后,对于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他都进行了封赏,但是对其他将领的封赏,让他犯了难。

这些人虽然没有韩信,彭越,英布他们立下的功劳大,但是也需要给予封赏,只不过该如何封赏,让刘邦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他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张良,张良想了一会儿,随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刘邦最痛恨谁,就先册封谁。

刘邦听了以后,大感意外,他以为张良会建议他继续按照这些人的功劳大小封赏。或者帮着自己让封赏更具合理性,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

由于自己已经是皇帝,有些人对自己的封赏不满意,也不可能当面质疑,但是他希望没有人对封赏感到不满。

虽然现在他的龙椅还没有坐稳,但是忠于自己的人还是很多的,想要造反也要掂量一下。他虽然感到烦恼,但是认为这并不是大事,只不过习惯使然,随口一问。

张良此言何意?

张良的这句话让刘邦茅塞顿开,如果是其他人,也许认为张良的意思是给刘邦最痛恨的人最大的封赏,那么之后等到这个人犯错之后就可以以最严厉的惩罚对待他。

但是刘邦不一样,他瞬间明白了张良的真实意思。那就是刘邦最痛恨的人都能得到封赏,那么其他人更可以得到应有的封赏。张良给出这个建议,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让所有功臣都能够心服口服。

那么在汉朝刚建立,政权不稳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会更加忠于刘邦,不会产生其他心思,对政权的稳固还能起更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最恨的人

刘邦最痛恨的人是谁呢?很多人以为是项羽,毕竟他们两个是敌对关系,但是刘邦对项羽的痛恨远远比不上另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他在沛县的同乡雍齿。按道理都是从沛县出来的,雍齿应该跟刘邦关系更要好才是。但是他们在沛县的时候就不对付,主要跟两个人的出身有很大关系。

当时的雍齿是沛县豪族,而刘邦出身低微,更是乡里的无赖,雍齿对这样的人,当然是非常轻视的。如果不是处在反抗暴秦的大环境下,刘邦的社会地位一辈子都不可能高于雍齿。

即使刚开始跟着刘邦一起起事,但是雍齿从心里看不上刘邦。几次三番带头闹事,让刘邦下不来台。

虽然知道雍齿对自己有看法,但是刘邦认为雍齿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所以他从不计较雍齿给他的难堪,反而十分器重他。

真正让刘邦想要除掉雍齿的是,在他外出领兵作战时,雍齿把他已经攻下的丰邑献给了魏王周市,刘邦得知后勃然大怒,随后带兵攻打,一定要把丰邑再次夺回来。

但是连续攻打两次都没有成功,没办法他只能投靠项梁,在项梁的帮助下才把丰邑拿下。看到魏王被杀,雍齿又投靠了赵王。

当刘邦和项羽对抗时,雍齿又帮着赵王一起对付自己。所以刘邦这时候已经跟雍齿没有了任何同乡之情,只想把他除掉。

在韩信帮着刘邦攻打赵国时,雍齿再次走投无路,迫于无奈之下只得再次投靠刘邦。当时刘邦是不想接受的,但是当时其他沛县的老乡都为雍齿求情。

没办法,刘邦只能暂时放过雍齿。那时候正是刘邦和项羽相争白热化的时候,也正是用人之际。对于再次投靠刘邦的雍齿来说,他可不认为刘邦会对自己毫无芥蒂,他更害怕刘邦秋后算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这次低调了很多,做事情也更加卖力,要不然说雍齿还是有些本事的,他之后也为刘邦立下了不少功劳。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更加不可能轻易处置他。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刘邦每次看到雍齿,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也没有再动杀心,只不过在他当上皇帝论功行赏时,并没打算给雍齿更好得到赏赐。

刘邦认为即使自己不给雍齿任何赏赐,他也不敢说什么,没有杀掉他就已经是自己法外开恩了。至于其他人,对刘邦和雍齿的恩怨十分清楚,所以也不会有任何意见。

刘邦为何战胜项羽

刘邦能够创立大汉朝,成为开国皇帝,而项羽最终在乌江自刎,并不是项羽实力和能力不如刘邦,而是刘邦能够知人善用。

这也跟刘邦的出身有关,很多人跟雍齿一样,都认为刘邦不过是一市井无赖,没什么本事,唯一的优点就是乐于结交朋友。

在起义之后,愿意跟随他的人很多,有些人本事比刘邦大多了,同样愿意追随他,是因为他们认为刘邦有着宽广的胸怀。

不仅如此,在打胜仗之后,刘邦毫不吝啬,大都会论功行赏,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应有的赏赐。这也就使得很多人更加卖力为刘邦打天下。

而项羽呢,他在这方面就远不如刘邦,对于手下谋士提出的策略,他如果照办,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那么历史就有可能改写。

但是他没有听从手下诸人的劝告,并且性格方面有些优柔寡断,这也是导致项羽被刘邦打败的原因之一。

结语:

可以说追随刘邦打天下的这些人,都是有功之人。在刘邦登位之后大肆封赏也不为过,但是这些人中也有聪明人,他们得到侯爵的地位,反而有些惴惴不安,毕竟都是异姓王,一旦让帝王认为功高盖主,那么离死期就不远了。

当他们看到雍齿被封为什邡侯后,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认为雍齿都能够被封赏,比雍齿功劳大的,认为自己不会再有性命之忧,刘邦虽然当了皇帝,对他们也是信任的。

其他还没有获得封赏的,也更加有信心,毕竟雍齿跟刘邦有隙,都能封候,自己得到的爵位不会太低,这让开国功臣们都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