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历戏剧性的转变:原本两国在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密切,是维护远东格局及和平的重要基础;但因为赫鲁晓夫的一系列错误行为,伤害了这种合作与友谊。中苏之间不仅在外交层面变得剑拔弩张,未来甚至存在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而这一点,在六十年代的珍宝岛冲突、铁列克提事件中得到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9月,军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召开,围绕中苏关系、国防形势,与会干部们进行了讨论。会议气氛很正常,大家都在进行发言分析,但毛主席却始终感觉少了点什么,没有完全听到他期待中的军事建议。伟人沉默了一会,忽然严肃地对总参谋长罗瑞卿讲了一句:你记下来,下次开会务必叫粟裕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一出口,还是令在场将领们感到有些意外:粟裕已经“低调”很久了,此时正在军事科学院搞研究,基本不抛头露面。但罗瑞卿大将从红军开始,跟随毛主席多年,他当即领会了首长的意图,点头说“好”,并迅速记录在本子上。伟人又补充了一句:你对粟裕讲,就说我点名让他来开会。果然,在接下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粟裕出现了,毛主席和他有近距离的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的军事素质和战功战绩,是我军将帅中的翘楚,指挥能力与他旗鼓相当的人,在军中屈指可数。尤其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是第三野战军的实际指挥者,主导了豫东、淮海、渡江等多场大战,他对蒋军部队的打击,丝毫不逊于实力强劲的四野大军。而曾经的“攻台军”总指挥和抗美援朝首选指挥员,主席都明确属意粟裕,伟人历来看重他的大兵团指挥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十年代末,苏联的常规军力及核威慑能力,放眼全球仅美国能与之抗衡,而我国当时还没有研发出核武器,陆海空军装备水平也明显落后于苏军。面对潜在的劲敌和军事威胁,尽管解放军将星如云,毛主席还是需要听到粟裕的宝贵意见。所以在军委扩大会议时,才有了主席“点将粟裕”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开会之前没有通知粟裕,倒真不怪罗瑞卿。58年夏季粟裕曾受到过公开批评,被指出存在“教条主义”问题,降职担任军事科学院政委,进入了生涯低谷期。粟裕和罗瑞卿同为开国大将,两人是有些渊源的。从1954年到1958年,粟裕长期担任全军总参谋长,而在59年罗瑞卿当总长前,黄克诚也短暂出任过这一职务。所以总参谋部的工作框架和基础,主要是粟裕在任时梳理出来的,这使得罗瑞卿能够得心应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伟人的这次单独点名后,粟裕的处境进一步好转,他得以继续关注军队事务,并多次奉命到边疆和国外考察,中央希望粟裕发挥出自己的军事特长,为巩固国防贡献力量。除毛主席外,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也对粟裕进行了鼓励和照顾,用叶帅的话讲:军事科学院只是“小班”,你要准备换“大班”,随时做好“打大仗”的准备!此后几十年,中苏间虽未真正爆发大战,但粟裕这样的顶级战将,无疑是“国之柱石”,起到了稳定军心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