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位穿着破烂中山装的老人在南京火车站过安检时被拦了下来,理由是:安检人员从他的旧包里找到一把菜刀。

按道理菜刀是不能携带上火车的,对此工作人员不得不重视起来,但在安检人员查身份证的时候,却发现一个让人惊讶的现实:老人身份不一般,是一位名人,曾经还是一位副县长。

知道这些信息后,安检人员就更加疑惑了,随即问到:“您为什么随身带把菜刀?”后来才得知,老人回安徽家里前,想着自己有把多余的菜刀舍不得扔,想着可以带回去用,于是便没有多想揣进了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里,或许大家想不明白,一位曾经的副县长为何会省成这般?

其实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的确越来越好了,大家基本已经摆脱贫穷,迎来了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固然有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但同时也有60年代以来的奉献精神的支撑。

中国经济的腾飞,百姓的脱贫,不是简单成就的,这不仅仅需要有伟大的规划,还需要有伟大的执行人员。

我们享受着这些生活,却经常遗忘那些为了这些美好生活而付出巨大牺牲的人们。

——例如这位带着菜刀的节俭副县长,他为人民的脱贫工作,曾经吃猪食,流浪三万里,几次九死一生,他的名字叫做何家庆,是中央接见过的副县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何家庆的家庭教育

何家庆出生于1949年安徽安庆市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家有八口人,全靠父亲拉板车送货维持养活。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他知道了贫穷是什么滋味,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他亲身感受到饥饿到极致的绝望。

因为懂得饥饿带来的痛苦,所以他迫切的想要吃饱饭;由于清楚贫穷带来的绝望,所以他将全部的精力都运用于读书。

对于何家庆来说,他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虽然穷,但却摆脱了父亲所说的那个黑暗年代,在红太阳的新时期里,他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何家庆父亲的账单中有记录何家庆从小学一直到长大的账目,其中的内容让人一阵感慨。

例如1955年,何家庆进入永安街小学读书,许维实老师送了旧胶鞋一双,练习簿四本,学费全免;1956年还是学费全免,送旧胶鞋一双,洋娃子一双,练习簿三本。

还有不知名同学送来棉裤一条;1966年送助学金7元8角。

账单的内容非常多,基本上记录了何家庆成长的点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何家庆读书之路有多艰难,也感受到了红太阳时代的温暖。

——正是靠着这些每一个温暖的细节,何家庆从小就养成了一种奉献和感恩的精神。而这也正是上世纪60年代特色最好的体现。

当然,何家庆父亲也是儿子性格塑造的引路人,作为经历新旧时代转化的代表性人物,他一直在不断给儿子灌输奉献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何家庆印象最深刻的回忆:有一年,父亲拉板车上坡摔了一跤,车压断了父亲的四根手指,但父亲还是咬着牙送完了车,并且用拉车的报酬给何家庆买了一块布料,做成了中山装上衣。

父亲一辈子的奉献和对他的关爱,更进一步奠定何家庆后来如同焦裕禄一般的奉献精神。而后在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下,何家庆读完高中,历经周折被推荐到安徽大学生物系去学习。

在这所高等学府,何家庆感受到和农村完全不同的环境氛围,这里有德高望重的教授,有决定人民未来的研究方向。何家庆全身心投入其中,很快赢得众人的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下定决心开始实践调研

1976年,共和国的红太阳和教员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而就是在这一年,何家庆正式成为了安徽大学生物系的一名教员。

在那个年代里,教员这个身份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十分特殊,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出于对国家的责任心,何家庆在研究了诸多植物学科知识后,决定要去探索实践。

他要听从红太阳的号召,去最艰苦的地方奋斗......

在那时,搞科研的人不是坐在电脑面前查资料,受制于环境,只能直接深入深山老林去搞研究。客观的说,在那个年代去深山老林搞调研很艰难,随时可能有死亡风险。

但何家庆却并不畏惧,他下定了决心要去最艰苦的大别山区调研。

然而,想要去大别山调研可不仅需要信念和勇气,还需要大量的经费。当时想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上万元的资金,而何家庆却仅仅只有每个月18块钱的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攒上这么多钱,非常困难,何家庆花费了整整7年,也不过只有3000多元。

但就在这时候,何家庆的父亲再次伸出援手,这位朴实、节俭的父亲一次性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4000元。看着眼前皱皱巴巴的一元和一角的零钱,何家庆双目含泪,踏上了考察大别山的路。

1984年,何家庆的背影消失在大别山间,开始了他伟大的考察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大家眼中的“怪人”副县长

大别山的条件有多难?我们看过中原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就知道,连解放军都很难适应,何家庆此行必定不会容易。

果然,在长达225天的时间里,何家庆经历数次生死危机,他差点摔下悬崖,经历过洪水和泥石流,在黑夜里他甚至还遭到过野狼的袭击。

有一次,他攀登大别山主峰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到悬崖边,当场将膝盖摔的血肉模糊,只能用双手紧扣住石缝这才没有掉下去。

当时何家庆或许距离死亡只有0.01公分,但庆幸的是一个猎人路过刚好把他救了下来......

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危机中,他从一个文弱的书生变成了一个能与野兽搏斗的猎人,获得了非比寻常人的生存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后来他完成了225天的考察之旅,他的足迹遍布鄂豫皖3省19县,徒步走了12684公里。而当他走出大别山的时候,他整个人也已经变样了......

不过虽然何家庆已然成为一个面黄肌瘦、须发覆面的野人模样,但此时的他却无比兴奋,因为他采集了3117种近万份植物标本,他的这些珍惜成果为国家后来实施的星火计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因为其表现出众,1990年6月,何家庆挂职绩溪县担任副县长。

虽然作为一县的副县长,但他一直牢记着“红太阳”时期的教导,深知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结合。因此,他没有接受大家的邀请,而是一上任就钻进了山里。

当时百姓对这位副县长很不理解,觉得他是个“怪人”,周围的同事也觉得他是个“奇葩”。

但就是在这样的质疑声中,整整半年的时间里,何家庆又步行了800公里,跑遍了23个乡,采集了植物标本1536件,并且在第2年写下《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一书。

毫无疑问,这项成绩足以惊艳所有人,那些过去不理解他的质疑者也对他纷纷亮出大拇指,并且在他举办的绩溪县历史上第一次野生植物资源展览时,不由的感慨:何县长办了一件大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用魔芋带领大家致富

当然相比较于百姓对他的爱戴,真正让何家庆激动的还是他在山里的“新发现”——魔芋。

其实当时世界早就已经对魔芋很关注了,尤其是日本。但是,关于如何将魔芋进行普遍性的种植,甚至将它和百姓脱贫联系到一起,在中国的确还没人尝试过。

何家庆当时异常欣喜,他毫不犹豫的将全部精力投身于魔芋研究中,并且发现该物品栽种技术含量低,适合在山区阴凉潮湿的土壤中生产,产量还高,一亩地的产量足以供一个大学生上学。

就这样,何家庆又找到了人生目标,他想要将魔芋种植技术推广下去,让当地百姓脱贫。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有很多教授亲自下场指导当地百姓种植,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就有一位何家庆的同事也因此积累了不错的身家。

当然何家庆也并不是盲目指导百姓种魔芋,而是先掏腰包花了1000元引进种子,然后进行试点,结果500亩魔芋全面丰收,最低产量2000公斤,最高产量达到7000公斤,收益超过4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试点的成功,他撰写了18万字的《魔芋栽培技术》,成为国内第1部系统研究魔芋的书。何家庆找到了致富的宝典,他摩拳擦掌,想要在山区贫困百姓中间做一番大事业。

在他的带领下,绩溪县取得突破性成功,他还在贫困山区举办了13期科技培训班,普及魔芋栽培知识,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两年挂职期满后,在他离去的时候,老百姓都对他十分不舍,让他又留任了半年。半年期满后再次离别时,当地的农民和乡村干部全部赶来送行,并送给了他一面锦旗——焦裕禄式的县长。

从挂职结束归来后,何家庆进一步找到了人生目标,中国很大,还有很多更穷苦的地方,他要去那些穷苦的山区,他要去帮助大家种植魔芋,走出贫困与饥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名人县长的长征之旅

1998年,何家庆开始了一场更伟大的“长征”,他要去大西南扶贫。这一次离家远行和大别山的那一次完全不同,上一次他是给父亲留信,这一次他是给女儿留诀别书。

在给女儿的信里写道:“中国西部的贫困情况比东部大别山地区更糟糕,我知道此行意味着什么,倘若发生不幸,这封信就算是我对你最后的交代。”

留下信后,何家庆揣着攒了10年的27720元走上了长征之旅。

这场长征之旅很远,远到了有3万多公里,历时300多天,跨越8个省区。当然,这场长征也极为艰难,甚至让他经历了远超大别山的磨难。

在复杂的环境里,他曾经被毒蛇咬伤,导致大腿溃烂浮肿,不得已,他只能学古人,用刀片割开自己的伤口放血,然后忍着疼痛继续赶路。

在荒郊野岭,他也再次感受到了饥饿的绝望,在实在找不到吃的的时候,他一度向乞丐一样讨要几口猪食“吊命”,甚至有时睡在猪圈里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不够,随着地形越来越复杂,条件越来越艰苦,在极端的情况下,何家庆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整整乞讨了两个月。

根据他的回忆,他有一次到一家面食店门口乞讨:行行好,把桌上的那碗吃剩下的面汤给我喝吧。曾经一县之长,一个做出巨大贡献的突出知识分子,竟然落魄至此......

甚至,在云南大理,他因为衣衫褴褛,被人当做流浪汉,被强制送进了收容所。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比大别山还要艰苦的旅行,他也数次经历生死危机。但最终,他还是走了出来,并且沿途一路在山区里向百姓传授魔芋栽培技术。

1999年12月28日,何家庆带着只有40千克的虚弱身体走出山林,来到合肥。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女儿都已经无法分辨他的模样,等真正认清楚的时候,只能抱着他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他的事迹传遍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来报道,当被询问他是否后悔时,他只说了一句:我是人民教师,当为人民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何家庆曾自费4万元申请了8项专利,还花7万元出版的图书《中国外来植物》。当时国家本来奖励了他10万元改善生活,可他又把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女童。

在后来的日子里,何家庆甚至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2013年他又成为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主任。此时的他已经成为全国皆知的名人,但却依旧保持着“最穷县长”的状态,一直勤奋努力的工作着。

2019年7月,何家庆在潜山县进行“栝楼扶贫”途中晕倒,后经检查诊断为癌症晚期。仅仅三个月后,70岁的何家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他临死之前,他还特意留下一份遗嘱,即:一定要把眼角膜捐献给山区贫困孩子。之所以留下这样的嘱托,还是因为他得的是癌症,全身器官只有眼角膜可以捐献。由此可见,何家庆县长的人性光辉。

参考文献:《“焦裕禄式的县长”:曾夜宿山洞,被毒蛇咬伤》

《一种植物和一个人的命运》

《“布衣教授”何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