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十七帖》融合了王羲之核心“草法”,一直被奉为“无上范本”,亦称“书中龙象”,在草书界的地位,等于行书中的《圣教序》,自唐宋之后,书坛无人不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收藏家”范文明,耗费40年时间,四处搜寻古人法帖,编订了一本《历代集古草诀辩疑》,价值远远超越《十七帖》。

卷中共计1000余字,包含张芝、索靖、“二王”、张旭、怀素、孙过庭、文征明、祝允明等人,最具代表性的草书,可谓揭开书坛1300年的“不传秘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内容设计的极为新颖,不似《十七帖》一般,直接罗列一堆法帖,通过详细的偏旁部首分类,展示历代名家的写法,如点、撇、捺、宝盖头、人字旁等。

这一排篇布局的方式,让初学者完全掌握草书的精微变化,观察不同书家的风格、写法差异,强化基本功和文艺修养,充分认识“草法”的重要性和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譬如“户字头”和“尸字头”,卷中具有王羲之的“户”、“居”、“屋”、“履”;王献之的“居”;怀素的“房”;智永的“扇”;祝允明的“扇”字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王献之继承王羲之的笔法,但细微处理上,却各具特色,王羲之的“居”字,点画偏为细瘦,采用内嚈而写,看似飘逸,实则内在气力深厚,典雅遒和。

结字上方宽阔,下方紧结,向左方欹侧,不仅具备险绝的趣味性,还蕴含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灵动意态,而鲜明的疏密对比,让立体感、层次性更为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献之则与之不同,虽然融合了峻峭的势态,但加重了外拓笔势,点画舒展浑实、潇洒简练,比父亲少了一点透视感和温润格调,却多了豪放磅礴的气势。

综上所述,此作将每一位书法家的特色展现清晰,同时,卷中每一个“草字”的旁边,附带一个小楷和出处,方便初学者识读、分辨,堪称必备范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历代集古草诀辨疑》当为草书界“最伟大”的字帖,时常临摹此作,不仅强化“草法”意识,保持用笔精准从容,写出艺术之美。

还能熟悉不同的书法风格,养成正确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建成完善的书法体系,日后临摹晋唐、宋元等历代法帖时,可以顺藤摸瓜,尽快上手掌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拓本收藏在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历代集古草诀辨疑》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品还有一款经折装,装裱精美,采用翻折设计,展开时同手卷一样,能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还便于携带。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端倪可查,与原作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