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曾约定:1996年收回海参崴

多元思想B2024-02-20 00:17安徽

本号编辑导读:

海参崴和库页岛及大兴安岭以东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腐朽透顶的满清政府为保皇位永续,于1860年在北京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的卖国条约,其中包括割让海参崴库页岛等远东地区的大量领土给俄国,割让香港(当时是广东省的九龙半岛大部分)给英国等等,这些在枪炮威逼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到二十世纪二战结束后,文明世界都已不承认其合法性,故在1997年,被英国租借的香港九龙新界地区租期到时,英国同时把北京条约中永久割让的香港本岛和九龙半岛也一起归还了中国,但因种种不便表述的原因,割让给俄国的远东地区的大量国土却没能回归故国.......,对曾是中国北方唯一的出海口和天然良港的海参崴,是否在苏俄时代与当时的民国政府有过归还的约定,简中网上有很多不同的传说,因信息认证的困难,都难辨真假,转载的此文仅是其中的一种说法,也同样不辨真假,仅供读友参考。

中俄曾约定:1996年收回海参崴

转自公众号:网事会

2013年2月15日,远东海参崴海域的炮声给前一日的浪漫情人节增添了恐怖的血色,也给久久未能抚平的吉林人乃至整个中国人的心头创伤撒了一把盐。按历史本来面貌,本应是在自己国家领海航行的中国货船,却阴差阳错地被俄国军舰击沉,七名失踪中国船员生死两茫茫。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俄方竟然宣布停止救援失踪的七名中国船员,并辩称“沉船责任在中方”,一副强盗的逻辑。对此,当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辉紧急召见俄驻华大使,提出强烈不满,要求俄方继续全力搜救失踪的中国船员。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海参崴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但对于我们的先辈来说,海参崴就像香港、澳门一样,是我国的一个游子,也是吉林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在吉林省的图们、延吉、珲春、敦化、长春、吉林市等地区,许多家族的先辈都是海参崴人,长眠在曾是中华故土的异国他乡。在1945年“八一五”光复之前,吉林人还可以通过图们江自由出入海参崴走亲串友,以后海参崴就彻底与吉林人隔绝了直到今天。
海参崴对于吉林人来说,有着太多挥之不去的情结。海参崴距离吉林省的珲春市近在咫尺,仅有180公里。其最近的防川与日本海仅仅15公里之距,只差一步吉林省就变成了沿海省。我曾三次站在中、朝、俄三国交界的 角防川我军瞭望塔上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线的日本海就在眼前,成群的海鸥在海面上自由地翱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参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来自满语,意为“海边的小渔村”,1860年之前本为中国清朝吉林辖地。
在台湾海参崴是正式名称,而在中国大陆地图上这个城市的正式标注则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对俄文名字的音译。
海参崴在元代称“永明城”,唐代渤海国时期属率宾府辖地。海参崴附近的波谢特湾,为元朝东北边区的对外贸易海港。元朝为加强同东海诸族的联系,开辟了西祥州至滨海永明城的东南驿道。1858年(清咸丰八年)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沙俄便迫不及待地把侵略魔爪伸向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1860年6月(清咸丰十年五月),沙俄军队悍然占领中国重要的港口海参崴,并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作为在远东进一步扩张的基地。同年11月,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失去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40万平方公里的吉林领土,海参崴也被划入俄国版图。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步发展成为有数十万人口的海滨城市,并建成军港。
海参崴,天然的不冻港,面积700平方公里,是太平洋岸畔的世界名城,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它濒临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中国称北海),是重要的军事要地,闻名世界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第23空军的司令部设在这里。
海参崴是交通要塞,海陆空运输都很发达,距中国珲春市180公里。有直达莫斯科的铁路线,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海参崴是海员城、渔业城、商业城,市内有海洋渔业集团公司、船舶制造厂、工具厂、肉联厂、糖果厂、牛奶厂等。海参崴又是文化城市,市内有远东大学、工艺大学、海军学校、综合技术学校、医科大学、艺术学院等。被称为世界十二大奇迹之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就在这里,它全长9288公里,是联接欧亚文明的纽带。
根据200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海参崴约有591,800人。
斯大林统治期间,城内的几十万中国满族、汉族几乎全被杀或强制迁移,后迁至的朝鲜人也被全部迁走。
1958年至1991年间,苏联当局规定只有苏联人方可到访该城市及居住,而且需从当局取得许可证方可进入。在苏联把此城完全对外封锁前,该地有不少中国人及朝鲜人居住。
当年满清王朝出卖海参崴,激起了国人的愤怒。许多人尤其是居住在海参崴的中国同胞不但痛恨沙俄,从此也开始痛恨满清王朝。但从此,他们只能做沙俄的臣民。

中国有人要求收复海参崴吗?有,孙中山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当年外蒙古闹独立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将愤怒发泄到沙俄身上,申明要组织30万大军,收复外蒙古,“这个30万军失败了,要再组织一个30万军,直到收复海参崴为止”。孙中山先生把革命的最高目标定为收复海参崴,足见国家统一在孙中山革命中的意义。可惜,孙先生有生之年未能收复失土,而且至今仍未能收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国民政府力主收复海参崴,1945年2月抗战胜利前夜在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时,国民政府代表同时提出收回大连、海参崴、克叶群岛等地的主权。斯大林立刻威胁,如果中国坚决收回领土,苏联将推翻中国政府。国民政府代表马上回答,如果苏联这样做,中国将加入西方同盟,并允许美国军队进入中苏边境。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中苏加盟条约”,苏联终于同意中国收回大连、旅顺,和满洲铁路(1946年),并达成协议,50年以后中国收回海参崴。
-
顾志坚附注:
按照约定 1996年,中国应该收回海参崴。苏俄出尔反尔,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签订中俄条约,确认海参崴等地方属于俄罗斯,中国大陆官方对海参崴用俄文音译: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号编辑备注: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部对远东地区八个地名在地图上的标示发出了新规定如下: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公开地图内容示规范》的通知

自然资规〔202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已经部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自然资源部

2023年2月6日

国家自然资源部于近日正式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就一些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包括对以下地名应当加括号标注表示:

(一)“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参崴”;

(二)“乌苏里斯克”括注“双城子”;

(三)“哈巴罗夫斯克”括注“伯力”;

(四)“布拉戈维申斯克”括注“海兰泡”;

(五)“萨哈林岛”括注“库页岛”;

(六)“涅尔琴斯克”括注“尼布楚”;

(七)“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庙街”;

(八)“斯塔诺夫山脉”括注“外兴安岭”。

也就是说,国家规定这八个地名在地图上除标示俄文名音译外,还必须括注原来的中文名字。

“感谢火光給你带来光明和希望,但别忘了那执灯的人正坚强地站在黑暗中呢!”

——泰戈尔

本号编辑备注:视频和图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