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写了一篇关于淄博烧烤的文章,基于经济学常识,对出圈的行为给了理性偏保守的判断,此为开题。直到年初,山东省公布了16个地市的2023年度GDP数据(初核),城市的经济考试结果公布,有机会再来一次探讨,也算是“念淄在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光淄博,“贵州村超村BA”、“天津跳水大爷”、“尔滨冰雪经济”轮番上演,各地都想吃网红经济这块唐僧肉,但这唐僧肉能不能吃上也是个疑问,我们就以初代网红、顶流的淄博为例。

网红营销难言拉动经济增长

从图表中看,淄博的GDP增速5.5%基本处于山东垫底水平,直白的反映出淄博烧烤的出圈行为并未转化成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虽然现在不提倡唯GDP论,但GDP却是对经济发展的最接近估计,也要说明的是,GDP统计是生产的概念,并不能代表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再细节一些,从需求角度来讲,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不考虑进出口的情况,也就是个人购买、企业购买、政府购买,那我们对应的看社消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就可以了,除了社消增长9.6%以外,无其他亮眼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网红营销对GDP拉动有限,如果能大幅提升全民收入或者福利水平,也是喜闻乐见。我们也老抱怨人均GDP与实际获得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这就需要从供给的角度去看GDP的构成了,即GDP=工资+利息+股息+未分配利润+折旧+地租+租金+间接税,工资才是获得的收入,大致对应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年,淄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万元,增长5.4%,低于山东全省6.2%的平均增速,可见淄博烧烤的出圈并没有带来当地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当然,工资的多少受到所有非工资因子的影响,此消彼长。

文旅产业如何拉动经济增长

总的来看,和网红经济相关的文旅产业,如餐饮、住宿的产业链条并不长,对GDP的拉动效应相对有限,有人说权重不超过当地经济的5%左右。这也很好理解,GDP又是增加值的概念,举例来说:

农民:生产小麦,卖给面粉厂,售价1元,增值1元

面粉厂:将小麦磨成面粉,卖给面饼店,售价2元,增值1元

面饼店:买面粉制作成面饼,卖给烧烤店,售价3元,增值1元

烧烤店:购买面饼,配合小烧烤卖给消费者,5元,增值2元

消费者:吃了一顿回味无穷的烧烤。

那么,这个过程所生产的GDP就是5元,也等于各环节的增加值。餐饮产业链短就短在这里,如果能将当地经济的其他产业如地产、会展、演出、购物拉入整体的消费行为中,最终经济增长的结果云泥之别,而各地的网红出圈,绝大部分仅是一次营销行为的道理也在这里。

大文旅产业链的建设非一日之功,即便之前有,因为三年疫情的原因也破坏殆尽,现在出国游的成本高企的原因也在这里。想要重塑同样不是一时,需要时间缓慢恢复,甚至有的城市自身文化底蕴较薄弱,恢复难度更大。

经济到底是如何增长的

读到这里可能会有两个疑问,一是如果短期得不到经济增长的好处,那各地为何如此热衷于出圈呢?二是如何才能拉动经济增长呢?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经济是如何增长的。

我们之前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大力购买是其一(政府投资铁公基也是购买),企业对经济前景有信心持续投入也是重要因素,而如今这两部分都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大幅度弱化,本身也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经济增长自然难以重演789的时代。

纵观历史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发展思路,从重农主义、重商主义发展到近现代的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但无论各种主义怎么发展和争论,都没有否定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都应该保护、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轮番出圈的行为背后,其实也有各自的努力,想要出圈需要对于城市综合治理整治和提升,打造一个公平、法制的市场环境,出圈了才能对人才和资金有可能构成吸引,要素聚集了,经济自然就增长了。但这些工作需要长时间投入和不断改进,各地是否有恒心,尚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