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心理书,很认同一句话:“学点心理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新年期间,我断断续续看完武志红的一本心理书《自我的诞生》。

武志红可谓“网红心理学家”,上过《奇葩大会》,在北上广等城市开办了心理咨询中心,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和理解个人、家庭的种种典型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我的诞生》这本书脱胎于他的得到APP课程,他在前言中提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都在于自我尚未形成。”

当自我诞生后,一个人不仅会获得存在感和自在感,还会摆脱对别人的过度关注。这时,还会发生一件深刻的事情:当“我”的存在得以确立之后,也就意味着“我”可以存活了,我也就可以看见真实的“你”了。
自我的诞生,也意味着一个人终于能真正看见别人了。这时,“我”和“你”就可以放心地建立深度关系,然后在深度关系中创造各种美好的事物了。
人是万物的尺度。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他丈量世界的尺度。当“我”在黑暗之中,世界也必在黑暗之中。当“我”被照亮,世界也必会变得光明。照亮你的自我,就是有着如此伟大的意义。

何谓“自我”

“我”有了意识,不等于形成了抽象意义上的自我。

具体意义上的自我和具体意志是紧紧绑在一起,没有多少空间;而抽象意义上的自我就像一个容器,可以容纳一个个具体的意志。

抽象意义上的自我形成后,你会明白:每份具体意志只是“我”的一部分,不是“我”本身。因此,你会有“存在感”,会减轻焦虑,能更好地管理压力和情绪,变得自在和更有尊严和完整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样形成“自我”

武志红打了个比方,就像小鹰诞生在蛋里,处在“自恋之壳”。它在“母爱怀抱”中发育,然后进入“家庭港湾”,试炼自己的能力。长大后,它要进入“社会熔炉”,最后在“无限世界”翱翔。

在个体自我诞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基本的满足”和“必需的边界”形成核心矛盾。那么就引出下一个话题:打造你的边界意识。

“共生绞杀”

先说两个俗语: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巴掌拍不响。

你认同“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意味着你认同家庭与家族是混沌共生的。

你认同“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意味着你认同“各打五十大板”:很难处理一个个体,就把事情复杂化。就像一个人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拉一个人来垫背。

只有当人能按照自己的感觉和需求做事时,他在这件事上的意志才得以存在;当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感觉和需求做事时,他在这件事上的意志就被摧毁了。
很多孩子和大人都很难发出自己的动力,因为他们的动力在童年早期就已经被杀死太多次了,以至于他们被困在习得性无助中,觉得发出这些动力没有意义,而这意味着这些动力还没有出生就死了。

人的动力,就是人作为生命体发出的一切。

从理论上来说,动力包括三个部分:自恋、攻击性和性。换个角度来说,动力也可以被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身体的需求,也就是欲望和需求;第二类是头脑的声音,也就是你想表达的观点;第三类是情绪和情感。

父母对孩子太多控制,就容易灭掉孩子的动力,武志红提出“母亲包围圈”的说法。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离不开母亲,或者一想到要离开母亲就会特别内疚,可能就意味着他身处母亲包围圈中。

处于母亲包围圈是“共生绞杀”,这种病态共生会产生很多悲剧,你会忘记自己的感受,为别人的感受而活。

因此,父母要舍得与孩子分离,“几乎所有爱都指向亲密,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

当我们想给一个人爱时,需要问问自己:我对他做的,是增强了他的自我,还是破坏了他的自我?是让他变得强大、自信,还是让他变得虚弱、自卑?

▲ 《囧妈》电影剧照(2020年)。

建立清晰的边界意识

边界意识很简单,就是没有我的允许,你不能进入我的空间;没有你的允许,我也不会进入你的空间。

边界包括地理边界、身体边界、心理边界、财产边界,下面一个个说。

武志红在2006年去波兰,发现那里的农村每户之间都有相当的距离,房屋外面只是用栏杆或木栅栏简单围一下;不像他的老家河北,房屋一户户紧挨着,家家都有高高的围墙。

如果彼此之间有清晰的地理边界,大家就会尊重这个边界,这样虽然看上去距离远了,但其实大家关系更和谐。

身体边界很简单,就是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

身体如果不能由自己做主,就容易出问题。当一种情绪或情感不能通过语言或行为自由表达出来,就会通过身体来表达,这叫“躯体化”。

守住身体的边界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积极地在关系中表达“我愿意”和“我不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躯体化障碍的部分表现。

“隐私”是最简单的心理边界。“没有秘密,孩子就不会长大”,而一个成熟的个体要懂得“谁的感受谁负责”。

当一份关系或一件事令人不舒服时,如果持有“我的痛苦我负责”的想法,人就比较容易有动力去改变;而如果持有“我的痛苦你负责”的想法,人就会总想着去改变对方。

良好的心理边界能让人拥有更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会明白在想象的世界里,人可以拥有一切自由,它不等于要变成行为。

而建立财产边界就要学会处理利益关系,这是这个世界最难也最关键的事,“成熟的人讲利益,幼稚的人讲情怀。”

守住边界的手段

守住自己的边界最好的方式是“不含敌意的坚决”:我拒绝你,态度特别坚决,可我没有敌意。

一切共生关系必然存在剥削。对于关系亲密的人,你可以从小事开始拒绝;对于关系一般的人,你的方法是“尊重事实,驳回情绪”。

你要分清这是谁的事:如果有人想破坏你的边界,你告诉他“这是我的事”;如果他想把你拉进他的边界而你不愿意,你就告诉他“这是你的事”。

上面说的是防御手段,那进攻手段则包括:直接命门、让对方疼、反击霸凌。

这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真相:有边界、有自我的人会不好相处,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被尊重,才有可能被爱。

▲ 武志红在《圆桌派》的发言。

分化和外化

要培养各种边界意识,就要完成关系分化,顺利表达“不”和“我来”的意愿。

关系分化完成得好的人有“分寸感”,容易学会表达情绪,能够宽容别人。

人的想象世界都无比复杂,但我们可以通过主动的选择去追求自己希望展现的行为,以及希望达到的后果。而这些可以在外部世界看见的东西,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内在心灵。

当一个人得到基本满足,从内部发出动力和意志,最终在外部世界得以实现;当获得“我的动力和意志能基本实现”的感觉时,就意味着动力和意志诞生了。

我认为,动力的完整展开和外化的基本发生需要一个基础,那就是你和一个人建立了完整的关系,既有深情,又有广泛的配合。这样的关系可以帮你比较全面地打开自己。其中,最容易看到的完整关系是亲子关系和情侣关系,因为生活本身就必然意味着广泛的配合。

我们需要形成“情感客体稳定性”:虽然一个人对你有时好,有时不好,但你基本确信他是爱你的。

一个人的心里住下了一个“好的我”和“好的你”。“好的你”愿意善待“我”,“好的我”也愿意善待“你”。即使你我之间有愤怒和敌意,也可以在我们的关系中得到化解。这样的基本感觉,带来了真正的放松。

人性非常复杂,要形成自我,就要尊重自己的感觉,包括身体感觉、情绪情感等。

人活在世上需要一个基本感觉,就是“我是我生命的主人”的感觉,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人就会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退到一个相对孤独的小世界。

武志红提到,每当他回老家,总有村里人向他求助,说他们的孩子从大城市回到家里就不愿意出门了。他观察到这些年轻人其实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觉得没有希望了,于是封闭自己。

你必须懂得,你的个体化自我非常重要,你需要在这个世界展现你的动力。

“人生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是关于个体化的诗意表达。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这是关于社会化的表达。

构建深度关系

武志红说,一切好东西,都是深度关系的副产品。

好的关系是幸福感最重要的源头。具体来说,好的关系其实就是你和一个人建立的深度关系。你在关系中深度投入了你的真实,然后触碰到对方的真实。真实的你们深度碰撞彼此,由此建立了深度关系。

要构建深度关系,关键是构建真实的自我,就要真实地展现自恋、性和攻击性这些生命动力。这三种动力自然而然地流动,人就充满活力。

活力滋养自身,就是自信;活力能流向客体,就是热情。

自我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刺破此前的壳,进入更大的空间。在更大的空间又形成新的壳,继续刺破,再进入新的广阔空间。

我觉得,生命的历程最好是这样的:生命最初的六个月,能展现动力;等到了两岁,能展现意志;三岁左右时,初步形成了个性化自我,然后在家庭中初步学会竞争与合作;紧接着,在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自我越来越坚韧有力,空间也不断地延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活出自我

“活出自我”都被大家说烂了,但这是对世界最大的祝福。

当一个人能真实地活着,能忠于自己的内心时,他就会打开一个通道,直接和存在本身相连。这是谁都可以拥有的一个便捷途径,它是自由灵魂的专利。关于这一点,更诗意的表达是:一个人的本心,可以直接通向星辰大海,与万物相连。

如何活出自我?武志红在后记给出建议:

第一,照顾好自己,包括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满足各种基本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

第二,明智地看待关系,要构建对自己有益的关系,远离有毒的关系。

第三,尊重自己的感觉,要展现三种生命动力:自恋、性和攻击性。

第四,守护你的权力,保护你的空间,生命动力才能在这个空间自由流动。

第五,主动拥有自恋的破损。

“伤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创伤通常不会导致遗憾,让人遗憾是没有充分展现自己。自恋从未严重破损过的一生,是枯燥干瘪的一生。

第六,通向自我实现。

人格成熟的人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力量既能滋养自身,也能滋养他们所在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新年伊始,愿我们都能形成一个真实自我,再接受真实世界的淬炼,最终活出自我。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