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学门口的小卖部,那些悬挂在货架上的塑料玩偶见过无数双不那么干净的小手

阿岩今年十岁,五年级在读,年纪轻轻,但已有不少头衔。老师眼中的“惹事精”,同学惧怕的“打架王”,商店老板口中的“惯偷”...

据阿岩母亲所说,孩子养成种种恶习,与他们疏于管教有抹不开的关系

孩子刚开始表现出性格暴躁的时候,她与丈夫并不在意,直到阿岩开始在校打人,偷摸抽他父亲的香烟,顶撞老师,小卖部行窃...

眼看阿岩在成为一个“坏孩子”的道路上加速狂飙,他的父母找上我们,希望从心理层面找到拯救孩子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

世界呈现在孩子眼前的形状,决定着他将来的模样

一个身心健全的儿童,在刚接触人类社会和对世界产生认知感受时,其学习能力远超往后的读书生涯

而恰恰也是这个时候,很多孩子走了

人类为了培养社会生存能力,会尽力模仿他人的行为,同时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但有一部分人缺乏这样的能力,甚至产生违背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表现

而这种现象被称为品行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阿岩这般的“暴烈孩童”,放在现阶段的儿童群体中,并不在少数,他们从小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对于欺负他人、舞刀弄枪有着莫大兴趣

偷窃、破坏他人财物,随意旷课、离家出走更是家常便饭

更有甚者会有虐待动物,残杀低龄孩童的极端恶劣行径

如果你认识的孩子也出现过上述症状,并持续期超过1年,那么便可确诊为品行障碍,需要及时救治,以防悲剧发生

通常情况下,男童更容易患上品行障碍,表现出明显的暴力倾向,而女生多为性心理障碍和极端内向。上述情况一旦发生,则需要监护人多加以关注与爱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暴力基因”与耳濡目染

出现品行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诱因是遗传问题和家庭环境影响

如果孩子父母本身有着种种陋习或者存在畸形人格,那么很有可能通过基因延续到下一代

根据研究表明,通常他们在生气或经受挫折时,会比正常人分泌更多的皮质醇,并伴随严重心跳加速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人们对他们说的最后一句话,将令他们耿耿于怀,例如小岩曾在和母亲争吵的过程中,撂下一句:“你们反正也会再要一个,我怎么样不要你们管!”

前半句令小岩妈摸不着头脑,她冥思苦想许久才想起在一年前她曾开玩笑地教训小岩,要是他再不听话就滚去爷爷奶奶那,她和小岩父亲在生一个

没想到一句戏言,竟成为孩子心里的一块疤痕和争吵时的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与爱的传递极大影响着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当父母总是对孩子提出模糊的要求,而在管教孩子时又过于死板时,便容易诱发孩子的品行障碍,同时又将一切问题归咎于性格原因上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加容易出现这类行为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管教之路从何展开?

抗拒约束与管教几近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确诊品行障碍后,本就暴烈的性格在遭受管教无疑会爆发更多的矛盾

但欲行其事,必经磨难,一经确诊,父母和医生需要以更严格的态度对待孩子。小小年纪,便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疯狂试探,如不强制扭转,未来又该发生什么?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父母的情绪和心态出现动摇,便会给治疗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家长要不断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情感,让他认识到自身所作所为的严重性,并甘愿承受处罚

这是一个漫长而必需的过程

品行障碍如果出现在10岁以后,不加以管束则可能恶化成反社会人格等更恶劣问题,因此,“预防”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

努力为孩子营造稳定的家庭氛围,帮助他减少人际关系的问题,联合学校、家庭以及专业医生的多方面积极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一棵树是否繁茂,来源于它是谁的种子,但取决于土壤、雨露、阳光、微风...

后来所遇见的一切都雕琢着这棵树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