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湖上颇兴起一股国学复兴的热潮,诗词茶道、读经读史、学书学剑、拱手作揖等古老文化似乎都在如火如荼地掀起一股群众关注的狂澜,有时甚至演化成荧屏内外、自媒体上下的全民文化盛宴,或者仅仅是一场狂欢而已,这其中不免鱼龙混杂,比如有些封建糟粕的弟子规、女训女则等都有人煞有介事地奉行了起来。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对戏曲的关注、认识、喜爱甚至继承发扬似乎还是局限在业内人士和票友圈子里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及戏曲文化,我们张口就能说出来的有哪些呢?比如“国粹”京剧,从晚清民国以来就是中国戏曲头面人物,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师众多,“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这样著名的唱段已为我们耳熟能详。又比如川剧的花脸,每次大型晚会若要表演戏剧,来他一手经典的川剧大变脸,气氛顿时迎上高潮。其他诸如黄梅戏、豫剧、秦腔等,各有特色,各占胜场。然而,今天我们都觉得京剧是一种很高雅的文化了,我们平常人不经过深入了解都听不太懂了,其实中国古典戏曲中还有一种类别才是真正的雅文化,那就是昆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时间上来说,昆曲的诞生比京剧要早上几百年,昆曲最初是种地方戏曲。我们知道元代不是盛行杂剧嘛,杂剧普遍的内容是四折一楔子,很少有突破其藩篱的,不过艺术成就最高的《西厢记》是二十折,杂剧属于北方戏曲。虽然杂剧当时很有一统曲坛的气象,不过南方戏曲也在蓬勃发展之中,元代就有了著名的“四大南戏”,即“荆刘拜杀”。到了明朝,曲坛上杂剧就不再是主流了,南戏开始厚积薄发,并最终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种的戏剧,即著名的明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传奇,与唐传奇不同,唐传奇是小说发展成熟的一种过渡形式,而明传奇则是戏曲发展到特别文雅化的一种形式,与杂剧相比特点,或者说是优点,至少有三:

一是内容广博的多,前面说过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传奇就不同了,动不动就几十出(出和折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不过杂剧习惯说折,传奇习惯用出),所以在明清时代,传奇演出半天一天的时间还演不完呢!那怎么办呢?一般就会选择演出其中一出或者几出特别精彩特别著名的,比如《牡丹亭》大家就看《游园》《惊梦》,《桃花扇》就看《却奁》《骂宴》,这也就是“折子戏”的由来。二是演出效果更好,为什么呢?因为杂剧分为旦本和末本,一般只由一个人主唱,男主角或者女主角,这样戏曲效果、戏剧冲突就不那么激烈了。而传奇就不同了,每个角色都可以有唱词。三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传奇一般都是经过文人创作的,所以宾白和唱词都很典雅有韵味,剧本的逻辑和冲突的设置一般也有水平上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奇和我们要说的昆曲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明代传奇在当时有“四大声腔”,江苏昆山就是其中一支,用昆山腔演唱的传奇就称之为昆曲,后来在戏曲传唱过程中,昆曲以其独有的特点又战胜了其他三大声腔,彻底坐稳了雅致戏曲的代表和头牌。许多当时的著名文人创作的传奇剧本,都是用昆曲演唱的,著名的自然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南柯记》,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曲相比于京剧,确实还是要更能代表戏曲中雅的那方面属性,在清朝中叶徽班进京京剧逐诞生发展起来之后,京剧很流行,颇能和昆曲分庭抗礼,当时也就有了所谓的“花、雅之争”,很显然,雅指的就是昆曲,或许今天我们看似曲高和寡的京剧,没想到与昆曲相比,在当时的文人心目中显然属于比较通俗的艺术。昆曲也有一些独特的讲究,他的气口、唱腔尤其优美,“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杜丽娘只消一声便足以让人肝肠寸断。昆曲的声腔讲究到什么地步呢?为了声律的和谐优美,有的演唱者在演唱之时连汤显祖写的这么优美的词句都可以改动,一定要做到字字浑圆清澈、“圆美流转如弹丸”,正是明代戏曲音律大师沈璟说的:“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为中之之巧。”其余身段、乐器、唱词、服装等 的优柔华美则更可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词、小说、戏曲的诞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带有通俗性是它们生命力至关重要的体现,然而最终使它们得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还是要一定程度上向雅文化靠拢。对词来说,是李煜、是苏辛,使之变成“士大夫之词”;对于小说来说,是兰陵笑笑生、是曹雪芹的雍容华美的创作;对于戏曲的雅致化,那必定就是昆曲的荣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