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二年,安珠瑚监督建造吉林乌拉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城,吉林城遂成为宁古塔将军(后改称吉林将军)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尽管吉林裁撤将军正式建省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但是在之前,已被官方和民众简称为“省城”。1954年9月,吉林省省委、省政府迁往长春市,进而结束了吉林市278年省会城市的历史,这是吉林市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日伪时期,吉林省的区划一再缩小,直到解放初期,虽然面积有所恢复,但也只是辖2个市、2个专区、1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其中省会为吉林市,长春市为中央直辖市(1953年设立)。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进行重大调整,原黑龙江省、辽东省、辽西省的部分县市划归吉林省管辖。东北6省改为4省(黑、吉、辽、热)。9月27日,长春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国家同时决定将吉林省省会迁往长春。

关于省会迁往长春的原因,目前尚未看到权威的文献,但主因应是长春市的地理位置、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交通条件要优于吉林市。至于有人说经济、文化地位优于吉林市,是与实际情况相悖的。在当时吉林市已被确立为一五期间着重发展的工业城市,其中156个重点工程中,共有11个落户吉林省,而这11个重点工程,又有7项在吉林市实施。除工业外,得益于当时省商业厅在吉林市,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吉林市的商业发达程度与饱受解放战争影响的长春市相比,还谈不上有什么落差。因而从经济、文化地位上找原因,是比较片面的。

从后来的发展看,国家似乎有意把长春市打造成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而吉林市则侧重发展轻、重工业。从1954年开始,除七大项目陆续开工外,吉林市还兴建了吉林省新光玻璃厂、新中国制糖厂等工厂,扩建了吉林造纸厂、吉林省机械厂、吉林市针织厂等工厂,在长春创办的吉林省日用化学厂甚至也迁入吉林市。

从1954年9月27日开始(吉林市的部分文史资料记载为9月1日),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及一些省直属部门陆续搬离吉林市。当时有哪些部门搬迁到长春市,目前未见到权威统计资料,这些单位的名称及原来办公单位只散见于部分地方史料中。除省委、省政府外,目前大致可知《吉林日报》社(原址位于重庆街),省委党校(原址位于小白山),省公安厅(原址位于吉林文庙东侧),省商业厅(原址位于松江路)等单位在吉林市期间的部分情况。

尽管在省会搬迁到长春后,国家对吉林市的城市发展非常重视,但客观地说,省会地位的失去,特别是大批文教卫生领域的顶尖精英离开吉林市,不能不说是城市发展的重大损失(如1954年后,虽有省属图书馆及一些剧团移交给吉林市,但是在省会重新建起相关省级文化艺术团体后,留下的终逃不过被边缘化的结果)。在省会城市的政治、经济优势,特别是人才集聚所产生的特殊效应影响下,吉林市的发展脚步越来越慢于长春市。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吉林市一度引以为傲的工业生产总值也开始落后于长春,吉林市城市发展开始全面落后于长春。前几日看到《吉林各市州2023年GDP排行榜》,虽然吉林市以6.7%的增速,30年来首次在全省排名年度第一,但长春市的GDP为7002.06亿元,吉林市仅有1583.73亿元——速度的增加并没有改变总量的数倍落差。吉林市要想恢复三十年前的省内工业发展优势,进而缩短与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差距,看来还有很漫长且坎坷的道路要跋涉。

写下这些文字并非是哀叹历史,毕竟历史不可能重来,或者说与其讨论重来,不如思考如何奋起,用实际行动“挽尊”。今天只是追溯历史,并期待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了解七十年前省会由吉林市迁往长春市细节的朋友,能在文末写下留言分享,让吉林市的一段历史更加清晰丰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