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集体财产英勇牺牲的少年英雄刘文学,跟我老爸是同龄人,同时期还有一个小英雄叫张高谦,他俩的事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耳熟能详、家喻户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文学是为保护生产队海椒,张高谦为保护集体羊羔,和阶级敌人做英勇斗争,最后被残忍的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8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的事迹已经从课本中移除,我是从父辈的口中才知道这两个小英雄。在老爸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小英雄的形象逐渐明朗和高大起来,但当时有几个疑问一直搞不清楚,老爸也没有细说,长大后慢慢深究,去试着还原那段鲜为人知的真相。

刘文学,1945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辖区)一户佃农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去给地主家放牛,因为年纪太小,跑丢了牛,被地主打得死去活来。

疑问一,到四九年解放时,刘文学还不满五岁,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放到现在才读幼儿园,站起来还没有一头成年牛的一半高,也可以放牛吗?

刘文学牺牲的时候是59年11月18日晚上12点左右,他路过一片集体的海椒(辣椒)地时,发现地里弯着一个人影,原来是地主王文荣在偷海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疑问二,冬日的夜晚,寒风呼啸,夜黑风高夜,地主王文荣去偷集体财产,刘文学又跑出去干什么呢,莫非他未卜先知,可以提前预判坏人要偷集体财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大后才知道,当时合川地区农民有出夜工的习惯,刘文学虽然人小,但思想进步不甘落后,也跟着大人去劳动,但第二天他还要上课,所以干到将近12点他就提前回来。

疑问三,那是正是三年极端困难时期,王文荣偷海椒干什么呢?海椒只是一种蔬菜或者调味品,并不可以当饭吃,吃多了会把胃辣坏。后来才知道,王文荣偷海椒是为了去城里卖。

但疑问又来了,那个年代允许私人做小买卖吗,尤其是一个被监管的老地主。

王文荣偷海椒被发现后,他假称跟刘文学是亲戚,并要给刘文学一元钱,告诉他不要声张,一元钱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但被刘文学严词拒绝,并揪着王文荣要去生产队告发。

两人在拖拉推搡中,刘文学大喊:“老地主偷集体财产啦。”寂静的黑夜里,刘文学的声音传出很远,王文荣一下子被逼上了绝境。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国家和集体荣誉高于一切,偷窃集体财产是犯罪。

而王文荣是一个地主分子,他的身份背景意味着他在行为上需要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偷窃辣椒的行为会被无限放大,在当时是可以判死刑的。在搏斗中,恼羞成怒、穷凶恶极的王文荣用背兜绳子将刘文学活活勒死。

少年英雄刘文学,在人生最美好的花季年代,为了保护集体财产,英勇牺牲了,牺牲时年仅1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今社会,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迁,人们可能会说:“为了那点辣椒有必要丢掉性命吗?那些辣椒难道比性命重要?”

还有人说:“小孩子太单纯了,就像一张白纸。如果他再大点,懂得些人情世故,就不会这样做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你不让人家活,人家同样也不让你活。”

没有经过那个年代,是不会理解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只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才能品出历史沧桑的味道。

用现在一部分人的价值观看他,认为是不值得。但在当时,他就是英雄,现在来看,他也是正能量。

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刘文学精神”从此载入史册,永不过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9月14日,刘文学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