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因为,拖延是一个大家都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正式参与暂停实验室的练习之前,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个调查小问卷,里面有一个问题是,参与练习,你最希望获得的改善是什么。

有 53.7% 的人选择了「提升专注力」,还有 48.4% 的人选择「减少拖延行为」。分大类讨论,大家来到暂停实验室,想要改善拖延和提升行动力的意愿,可能仅次于处理负面情绪和压力。

其次是因为,经历拖延困扰的人群是非常独特的,所以也会受到很多误解,我要帮他们辩解一下。

用心理学术语来说,拖延困扰人群普遍比较「高功能」。他们啥都能干,外表看起来比普通人还要心理更健康一些,只是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所以人们常常会把拖延行为归因于「懒」「没有责任心」等道德品质。

「明明知道该去做什么,你怎么就是不去做呢!」有些人出于好心替他们着急,但这种着急本身又会带来额外的负担和痛苦。

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理解拖延到底是怎么回事,认识到拖延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因为拖延感到困扰的朋友们,也不用因此悲观难过,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暂停实验室有全套解决方案,你来对地方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经迫不及待,就等着暂停实验室快开营,大干一场,决定无论如何要在 2024 解决拖延的朋友,下个周期开营是 2 月 19 日周一,文末有新老朋友的报名入口,我们在练习中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不拖延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种状态:「我知道自己现在该去做什么,但我就是无法开始」。甚至,「除了那件我该做的事情,现在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有人为了拖延博士论文答辩,自己开了一家公司(没错,就是暂停实验室的 CEO 郭婷婷本人)。

有人为了拖延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了国内少有的拖延问题解决专家(没错,就是和我一起研发拖延应对练习的主创高地清风老师)。

根据传说,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画了 16 年,在此期间,他发明了直升机和潜水艇。

如果你觉得这些例子多少有些牵强,我来举一个生活中鲜活案例。我们办公室有一位热心同事 F,堪称人形哆啦 A 梦,在别人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她总能从百宝箱里掏出各种神奇的道具,咻的一下,解决问题。

但她自己的工作,却每天都在赶截止日期,甚至一天之内被五个不同的同事堵截在工位上催活。

拖延并不一定意味着行动力低下,有时甚至行动力过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去钻研几十上百页的英文文档,独自开发出一套工具。

为什么不用简单的方式先把正事做完呢?没办法,做不到啊。这就是困扰的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难通过外表分辨一个人是否正在拖延一些重要的事情。因为人在拖延时,非常擅长对情绪轻描淡写,故作镇定,甚至会主动用幽默自嘲的表达来消解压力。

/ 像鸵鸟一样假装看不见 /

你可能听过一个词叫「鸵鸟效应」。据说鸵鸟在遇到敌人攻击时,会把头埋在沙子里,用假装看不见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危险。

鸵鸟是不是这样的,可能需要动物行为的专家来确认。但人在拖延的时候确实是这样的。

一方面很希望那件事情完成。同时,又不敢去面对它。

每一次想到要去做这件事,就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为了缓解负面情绪,只能先通过做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要做的事情就会一直拖着,时间越来越急,事情却总也完成不了。

最后只能把头插在沙子里,「装死摆烂」了。

因为逃避情绪,所以难以启动。如果有拖延困扰的朋友告诉你,他们启动某件小事之前,至少要在内心拉扯两个小时,不要表现得过于惊讶,因为这就是事实。

/ 背上时间的高利贷,永远还不完 /

堆积的事情越来越多,工作状态却越来越差,就进入了拖延的恶性循环。

如果把拖延比作是一种时间债务,它是有利息的。利息就是持续消耗人的情绪和工作状态。

因为这些堆积的事情,会在行动时反复被头脑记起,占用认知资源,唤起强烈情绪。

一件事做得好好的,突然想起来,明天要交的活儿还没开始做,还有另一件事情已经过了截止日期两天了。怎么办?逃吧。

刷刷手机,安抚一下受伤的情绪。回来时,发现要做的事情又变多了。

做事越来越慢,债务也会越堆越高。最后面临的就是破产,生活全面崩溃,被拖延撕成碎片。

/ 无脚鸟的诅咒:状态好,更拖延 /

拖延的人也不是一直拖,有时他们状态很好,能够非常投入地行动,并且乐在其中。

好消息?不一定。

王家卫的电影里,提到过一种没有脚的鸟,只能在天上飞,一生只能落地一次,一落地,就死了。

对饱受拖延困扰的人来说,能开始行动并进入状态的机会非常宝贵,所以他们往往不舍得停下来,一直飞呀飞呀,直到彻底飞不动了。

啪唧一下掉下来,回到啥也做不动的循环。

/ 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摇摆 /

在这种状态下呆久了,人会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失控感受,「我安排不好我的生活」。

这是一句非常严重的,指向能力的评价。

「我不仅安排不好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我都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行动。」

「因为拖延,什么都做不好。」

这些评价会带来强烈的挫败感。越是小的事情拖着,带来的刺痛越强烈。时间久了它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自我评价。

习惯拖延的人,自我评价往往是两极化的。当生活中没有什么压力,或者表现得不拖延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无所不能。

一旦压力来了,生活进入拖延的轨道,就发现自己啥也不是。

生活质量完全被一段时间内的任务和状态所影响。而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拖延状态,理解为事情做不动,生活秩序面临崩溃的状态,它的起因可能五花八门。

抑郁的情绪,会让人拖延,因为抑郁会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且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失去兴趣。

焦虑也会促进拖延,因为焦虑会触发回避反应,进入逃跑状态。

即使情绪没有任何问题,在行动中也难免会被一些具体的问题卡住。

比如任务的目标不够清晰,任务涉及某些你不擅长的领域,或者任务过于复杂,而你不知道该从哪下手。

还有可能,只是因为你不喜欢其中的某个人,某件事。

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出了一些问题被卡住,只要卡得足够久,时间的债务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最终开始挤压你全部的生活空间。

糟糕的情绪和现实的时间压力也会相互促进,让你越慌越乱,效率低下。

所以很难找到拖延问题的直接原因,来对症下药。也没有哪一个技术,能解决所有的拖延问题。

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很隐蔽,当你发现并且想要解决它时,生活已经变成一条四处漏水的破船。

这种情况下,你最需要的,是一个头脑清楚的队友,帮助你分析一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能让你不用多想,直接去做。

因此拖延高发的人群,往往是那些工作环境中缺乏有效支持的人。比如自由职业者,自媒体从业者,科研人员,在家备考的学生,全职的家庭照顾者。

工作自由有弹性,没有领导和同事的 push,在遇到拖延问题时,反而会成为促进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你会发现,情绪是让债务越滚越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管是回避任务,全面摆烂,还是像无脚鸟一样停不下来,都是情绪带来的自动化反应。有三种最常见的自动化反应,战斗、逃跑、僵死。它们都不是我们经过理性思考之后,最适合的问题解决策略。

所以能从情绪风暴中暂停下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对于一部分轻度困扰的小伙伴,解决了情绪问题,拖延困扰也会自然跟着改善。

但我们也观察到,对于更加严重的伙伴而言,缓解情绪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有时情绪改善了,我们却忘记了生活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拖延的事情往往是阶段性的,在某些阶段,可能时间的压力没有那么大,看起来问题就不严重了。但是等时间临近,再次爆发出来的时候,生活又会回到全面失控的状态—— 背上时间的高利贷,永远还不完,

如果你观察到,练了一段时间,焦虑抑郁是好了,但压力还是黄的,胜任感得分怎么都练不上去。

为啥呢?这是因为你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事情没有搞定,看到那些事你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压在心头。当然压力大。

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不是让自己的感受变好一点。因为有些不好的感受是非常真实的,符合客观规律,你要做的是,别让它们干扰你,先把事情搞定。

为此,我们新推出了一套拖延应对练习,以实操技术为主,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你搞清楚现在要做什么,怎么启动,怎么持续推进一件事。

你需要拿起这些技术,去把问题搞定。如果你是拖得受不了才来的,在生活中处于时间负债的状态,那就从收拾烂摊子开始。

在这个练习计划中,我们更加强调「做中学」。直接在现实中演练你的学习成果。来感受下参加拖延应对练习的朋友,「做中学」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图澄清,沉浸式工作法,重新认识的番茄工作法,即时启动... 」这些都是在拖延应对中会练到的工具,你有可能曾经听过或使用过其中一二,在拖延应对练习「做中学」获得的效果,很有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把学习理解成,要花时间重新开始做一件事,那么练习也就成为了一种压力,让本来时间就不富裕的状态,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但拖延应对的这些练习不是在消耗你的时间,我们在做的事情,就像一个拉面师傅,努力把你的时间抻长,用它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练习小伙伴说「拖延是顽疾,不指望自己 21 天就搞定」。

改善拖延确实需要耐心,但拖延并不是一种无法克服的障碍,它实际上是一种可以通过恰当的方法和训练来改善的习惯化行为。

如果你:

  • 生活中大事小事常常拖延,想做的事启动不了;

  • 工作任务堆积如山,感觉自己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 不被人催就没法行动,重要的个人计划无法付诸实施。

说明你需要来练习拖延应对啦。

如果你的拖延问题暂时没有这么严重,但想要学习一些方法,帮助提高时间使用效率,这套练习同样适合你。

没有参加过暂停实验室,我推荐你「拖延改善与效率提升套餐」,包含五个周期,三个练习计划:

通用基础能力练习:情绪 EBP 基础
专项练习:拖延应对基础、拖延应对进阶

它不是 21 天那么短,但相对于「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拖延史」来说,这是一套非常高效的解决方案。

第一期练习「拖延应对基础」,学会使用时间和精力,在当前的状态下,做到稳定输出。

第二期练习「拖延应对进阶」,探索行为的内在动力,掌握在行动中追随意图的方法,让行动听从内心的召唤。

第三期推荐练习「情绪 EBP 基础」,培养调节情绪的核心能力,为宝贵的行动力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已经练过情绪 EBP 基础的老朋友,下一期你们就可以直接入营拖延应对基础了。这个练习的目标是帮助你理解拖延行为,改变拖延行为,建立新习惯。

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平稳地」去推动自己的生活,不再依赖于压力和自己的状态。体验到那种把决定权攥在自己手心里的主动和掌控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注:398 元的首次参与价格,包括拖延应对基础练习计划费用 298 元 + 一期入营报名费 100 元,有 100 元奖学金机会。未来参与复训时,仅需 100 元报名,依旧有 100 元奖学金机会。

如果你已经拥有拖延应对基础,3 月 27 日凌晨 5 点之前,可以以预售价 398 元,买到原价 498 元的拖延应对进阶练习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