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等位大排长龙,饮品小吃、火锅江湖菜家家爆满……春节假期,历来是观察国内城市年度消费市场走向的重要窗口。

2月15日中午,市民林小姐在成都太古里一家饮品店点奶茶,系统显示前面还有258杯饮品等待制作,需要等待2小时35分钟。同一天,江苏人李小姐拖着行李箱来到春熙路,刚刚下飞机来不及去酒店,她先去火锅店大快朵颐一番。

今(15)日美团发布的2024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数据显示,成都生活服务业迎来“开门红”,春节假期过半,春节期间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5%,较2019年春节增长150%,消费规模居全国第四。各地餐厅烟火升腾,餐饮“春节档”强势回归,成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去年增长超2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春熙路商圈的一家饮品店,店内不少顾客等待点餐

饮品小吃、火锅江湖菜

多家餐厅客流爆满,一杯奶茶要等2个半小时

2月15日中午,正在成都春熙路逛街的市民林小姐准备在一家饮品店点一杯饮品。下单后,林小姐发现,点餐系统提醒订单前还有258杯饮品正在制作中,预计等待2小时35分钟。“想到火爆,没想到那么火爆,确实是人太多了,好在就在附近逛街,逛一会时间也差不多了。”林小姐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饮品店系统显示前面还有258杯,需要等2个多小时

除了饮品店,红星新闻记者还走访了春熙路-太古里、万象城、杜甫草堂等多地的餐饮店,发现小吃、火锅、江湖菜等种类都迎来了消费高峰。

今日11点过,在杜甫草堂附近,一家本土小吃旗舰店排号超过80位,新来的客人需要等上一个半小时。春熙路上,另一家本土小吃总店已经处于满客状态。万象城里,一家烤鱼店外排起了不少顾客,如果是2人位的小桌,需要等待23分钟。

位于春熙路-太古里商圈的一家江湖菜餐馆今年春节期间照常营业。2月14日傍晚6点钟,店里陆续开始排号等位,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很多来店里吃饭的都是外地游客,客人们拖着行李箱就来了。我们店面不大,算下来一天有一百多桌。”据该店曾店长透露,春节期间相较于上个月同期,客人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今年人气很旺,春节期间高峰期可以排100多号,店里来的客人八成以上都是外地游客,全国各地的客人都有。”一家火锅太古里店工作人员王先生介绍,“春节期间,火锅店从11点开始营业,到12点一刻左右就要开始排队了,陆陆续续要排到晚上11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熙路商圈的一家火锅店,店外不少顾客等待

拖行李箱、“打飞的”

下午5点串串店线上排队超百桌,火锅店每天200多桌客人

春节期间的成都餐馆里,客人拖着行李箱吃饭已经不是稀罕事。

2月15日12点半,刚从江苏南京坐飞机来成都的李小姐拖着行李箱就到了春熙路,“飞机到成都已经11点过了,本来预订的酒店也在天府广场附近,索性就先吃东西再办入住。”李小姐坐机场大巴到春熙路,先吃了一顿火锅。

2月14日在小红书上,一位来成都游玩的北方网友发帖:“成都对北方人的感官冲击太大了。”当天,这位网友想吃一份麻婆豆腐,“那家店排队的人太多了,排了一百多桌,只好作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春熙路商圈的一家江湖菜,店外不少顾客等待排号

“这是我第一次来成都,来之前也做了一些攻略,这几天给我的感觉就是成都好吃的东西太多了。火锅、串串、小吃、干锅,根本吃不完。”2月13日,郑先生一家三口从北京来到成都,“网友推荐的奎星楼街去了,那里一条街都是餐馆。玉林也去了,下午在街边晒太阳喝咖啡,特别惬意。”

生活服务业实现“开门红”

成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位居全国第二

新春佳节,家庭聚餐、好友聚会成为堂食消费主力,各地餐厅烟火升腾、人气爆棚,餐饮“春节档”强势回归。

今日,美团发布的2024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数据显示,生活服务业实现“开门红”,春节假期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6%,较2019年增长超155%,广东、江苏、四川、浙江、山东等省份消费规模居全国前列。

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61%,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订单量增长186%。其中,上海堂食消费最旺,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近150%,其次是北京、成都、重庆、广州。

成都餐饮消费亮眼。数据显示,春节假期过半,期间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35%,较2019年春节增长150%,消费规模居全国第四。成都异地游客堂食订单量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去年增长超210%。旅游消费同样迎来快速回暖,住宿、景区等文旅消费规模同比增长超过92%。

春节假期是拉动内需、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节点。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作为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今年春节假期,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生活服务业消费向好,为全年消费市场开了好头,也彰显了内需潜力。

红星新闻记者提醒广大市民和游客:文明旅游、安全出行。爱护文物古迹、景区打卡文明拍照,让出游更舒心、安心、放心。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