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祭祀是古代政府的顶级大事,国家甚至专门设立礼部来负责此事。

对一个家族而言,祭祖也是头等大事。

红楼梦第53回描写了贾府祭祖。这段故事貌似枯燥,但历史价值却格外的高。

都说古代是礼法社会,礼法究竟细致到何种程度,隆重到何种程度,53回就是最佳答案。

古代贵族如何过年,如何打扮宅院,如何开展大型集体活动,被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

01 换新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祭祀之前先要换新。

该洗的洗,该擦的擦,该涂的涂,该油的油,该贴的贴,该挂的挂,该点亮的点亮。

所有这些工作,必须在腊月29之前全部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门神

古代家家户户皆供门神,取守护平安之意。现代仍然有所保留,大家都熟悉,不多解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联对

联对就是对联,也是国民熟悉的年货。

不仅大门要贴,二门、角门、屋门都要贴。有的门扇上还要贴斗方。

对联有长有短。大门贴长对联,灶王龛上贴小对子,如“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挂牌

这是个陌生东西,很少有人解释清楚。

我查了资料,挂牌在古代有多种形式。

第一种是店铺的幌子,就是挂在大门口标明自己行业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种是悬挂告示的牌子,标明对外对内需要告知的事情,类似现代小黑板的功能。

譬如说:今日谢客,今日在家,酉时扫除....

古人没有小黑板,就制作木牌或者铜牌挂出去。

第三种是个人佩戴的通行证。

第四种是具有吉祥寓意的不规则形状钱币,挂在建筑物上具有招财进宝、辟邪挡煞的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桃形福寿挂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灵芝形挂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铜花篮形挂牌一对

如今民间有一种过年习俗,叫做【挂钱】。以红纸或彩绸剪成各种吉祥图案,悬挂在门楣、屋檐、树木等处,为节日增添喜庆。

这很可能是平民用不起花钱,低配花钱的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宁国府的【挂牌】究竟是什么呢?

很多人解释成挂纸钱。其实是不可能的,此处写的是大门口,国公府的大门强调庄重感,不会挂小玩意,更不可能是纸钱。

我认为是第二种,是春节期间特定事宜的告示牌。

4、桃符

桃符,是春联和门神的前身。

古人认为桃木辟邪。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挂在大门上,就是门神。后来逐渐变成了纸制对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联是红纸写的,桃符专指木制的,又被称为“抱柱”。

贵族的厅房廊柱上,都有木制雕刻对联。内容体现风雅与情怀,与年节祈福无关。

每到新春,要将它们重新上一遍油漆,使之焕然一新。

也就是说,木对联和红纸对联互不冲突,都得有。

02 开门

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国公府的大门上悬挂着【敕造】的匾额,有这块匾额在,就跟皇家禁地差不多,非重大事宜不能开。

达不到国公以上级别,绝对没资格走正门。所以,那些杜撰什么“薛家走正门”的人,你们就歇歇吧。

尊贵的大门平时根本没机会用,只有祭祖这天被隆重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但大门洞开,家里的一道道门全部打开。(五道大门,四道小门)

这是为了迎接祖宗的神灵回家,要像对待帝王一样恭敬。

话说,过年期间贾府安保人员估计得增加十倍。因为门都一直开着。

为了安保,也为了气派,必须灯火通明,日夜不停。

这意味着,全家都进入了战备状态,夜间也难以安生好睡。

古代建筑遵循中轴线原则,宁府所有的门都处于中轴线。全部打开时,主路直通到底何其壮观!

主路两侧全是大红宫灯,加以金碧辉煌的装饰物,所以宛如【两条金龙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处提到了诸多建筑,分别什么样子,起什么作用,卓语在专栏里有讲解。有兴趣的朋友去学习吧。

03 入祠

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

《礼记·祭义》中要求,祭祀父母要提前三日斋、七日戒,还要做到五思。

所谓斋,是指清心洁身,凝神静虑;所谓戒,是禁欲去乐,如不食肉饮酒、不与妻妾同寝、不参加哀吊丧葬、停止娱乐等。以此来表达虔诚。

严格按礼法,贾府每个人都应该如此。但这是不现实的,有些子弟甚至没条件。

而一些重磅级人物,肯定得沐浴更衣,提前做些斋戒仪式,象征性的表示下。

到了腊月三十早上,有诰封的贵妇们要进宫朝贺。

诰命贵妇按等级拿俸禄,本质上是体制内人员。平时不上班,过年了得去见见领导吧。

她们在宫中搞一些仪式,吃一顿饭。这也算是祭祖前的镀金仪式吧。

宫宴结束她们直奔宁府,参加祭祀仪式。真是片刻不停。

其他人员要在大门外列队等候,就像元春省亲时那样。不管等多久,一定要有这仪式。

总之,从大清早开始,所有人都不能歇一刻,跟接驾一样隆重、一样盛大。可见祭祖是个体力活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观祠

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量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是: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庚眉:此联宜掉转。】
亦衍圣公所书。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道是:“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两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亦是御笔。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旁边一副对联,写道是: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俱是御笔。

这一段很长,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其实是祭祀重中之重。

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了祠堂的地理方位、建筑格局、环境布置。仅匾额和对联这两项,就分别描写了祠堂大门、月台和正堂三处。

为何如此不厌其烦?

如果你了解古代建筑规制、用具规制,就会知道这是于平静里藏惊雷!

这祠堂的规格不是一般的高!

细节里突显出的气魄,堪比天子俯瞰天下苍生。

(由于涉及的专业知识太多,本文不展开,以后会另有详细讲解)

怪不得贾府里人人傲娇,就凭这祠堂,就有傲娇的资本啊!

但是世事无常,最高统治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瞬间就把他打入地狱。当贾府从天坠地时,这些曾经光芒万丈的褒奖,到底讽刺了谁?到底又算是谁的悲哀?仅仅是贾府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图是祠堂的平面图。请注意,祠堂是独立院落,这张图不是宁国府的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昭穆制度

里边香烛辉煌,锦帐绣幕,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

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即七位祖先),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

祖先牌位如何排列呢?不是电视里那种一字排开,而是金字塔状。

牌位放什么位置,那可是大事。古代多少政治风波都源于庙飨之争。争什么?就是争位置啊!

昭穆制度规定,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

始祖居正中,左右分别排列两列, 左为昭,右为穆。二世为昭,三世为穆;四世为昭,五世为穆。以此类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府祠堂摆放当然严格按照昭穆制度。祭祀时,族人也要根据自己的辈份,按昭穆排列。

分出昭穆两队后,再根据尊卑,各就各位。

贾敬、贾赦是第三代,均站左,为昭。(贾政此时不在家)

贾珍、贾琏、贾宝玉等人是第四代,均站右,为穆。

贾菖、贾菱、贾兰、贾芹等人是第五代,均站左,为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初献分工

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祭祀的第一环是献帛爵。

由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

请注意,这个环节是在祠堂院子里完成,并不进入正堂。

宝琴之所以看不真切神主,也是因为站在院子里。而且这第一环节女性不参与,只列队。

1、主祭:主持祭祀的人。

2、陪祭:主祭的副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献爵:就是献酒,爵是古饮酒器。

献爵是为了奠酒。两手捏住酒器,缓慢地上举,举至与眉齐平,再缓慢向下把酒撒在地上。奠酒有多种礼仪,比如三揖九叩、二十四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献帛:帛是丝织品。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以示和好。所以玉帛是礼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捧香

捧香:上香之前用固定的姿式,把香捧在手中,进行朝拜。

实际上仅仅上香这个环节,还可以分出多种角色。如醒香、捧香、纳香等。

古代礼仪之复杂,你服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展拜毯

就是铺垫子。跪拜时膝下有个厚垫子,需要有人郑重铺开,放置祭场。

7、守焚池

焚化祭品的器皿,叫做焚池。为了安全焚烧,祭祀时有人专门负责守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祭人要三次献酒,行叩拜大礼,上香、祝祷、祭文。最后进行焚帛、奠酒。

整个过程里都在奏乐。也就是说,贾府养着专门的乐队。这个乐队和梨香院的戏班子,可不是一码事。

当音乐停止,众人解散了这一波礼仪,各自归队。以贾母为首,缓缓进入正堂,此时将进入第二个祭祀环节:拜影。

参与人数最多的祭祀高潮,从这时才开始。可惜本文篇幅有限,另文讲解吧。

07 重点

53回记录了古代的祭祀文化,给后世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最值得关注的是:

1、古代礼仪之繁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2、贾府家祭规模远超想象,至今没有任何影视能正确展现。

按书上写的,正堂仅能站下一小部分人。

拜影时正堂里只有女众,男众都在外面,廊下、阶上、院里到处都是人。甚至一直站到内仪门。

小厮、奴仆在仪门外,他们没资格进内院,更不可能进祠堂(87版拍摄错误)。

物品由奴仆一层层传递,到仪门由子侄们接了,一层层往内院传、往祠堂传。最后经过贵妇层层经手传到贾母。

再现这场景,将是怎样的壮观,怎样的长龙啊?

在这个问题上,备受耻笑的李少红版,反倒成了瘸子里的将军。

李少红版在场面规模上有点意思了,但时间搞错了。贾府祭祖是在白天,不是晚上。

至于87版,在服装、仪式细节上漏洞百出,根本没有贵族的气派和大家族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祭祖并非只此一次,年三十这次是最隆重的,所以被记录下来。

过年期间还有很多次祭祀。一直要到正月十七,才算彻底祭祀完毕。

4、参加祭祖的族人非常广泛

平时根本没戏份的,如贾荇、贾芷等人都出现了。贾敬平时可以逃避,这天却必须脱掉道袍,恢复族长身份亲自主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祭祖典礼里,才看到每个人家族地位的法律定性

平时耀武扬威的王夫人,此时只能在邢夫人之下。

再比如,宝玉为何排在贾琮之后?无论贾琮多卑微,他都是荣府长房的,家族地位就该在宝玉前面。

贾环,贾兰并非不在现场,而是因为家族地位太低,派不上活。他们这一支有宝玉代表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祭祖过程井然有序,就算是平时再浪荡荒唐的公子哥,此时也各司其职,表现出高逼格。

一方面说明,古人对祖先的崇拜高于一切,贾家也确实是个簪缨诗礼之家。

另一方面说明,靠祖先保佑不行。自己不努力,不上进,祭祖祭的再好也不行啊!

悲剧的红楼梦,或许最辛辣的讽刺正是这个【礼】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