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沈琦 张睿婷

单位 | 深圳市人民医院

前 言

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是ALL一种亚型,预后不良,化疗常不敏感,难以缓解。近年来,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发现并运用,ph+ALL的患者预后不断改善,但最终仍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来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

本例患者在急诊查血常规及外周血细胞形态,提示急性白血病可能。收入院后患者完善骨髓穿刺,骨髓细胞形态、流式、染色体和基因结果综合回报后明确诊断为ph+ALL。临床医生在常规化疗方案中添加TKI,复查骨髓形态未见原幼细胞,但流式仍提示微小残留病灶(MRD+)。患者一般情况可,故带药出院继续维持化疗,定期返院做下一步治疗。

案例经过

病史:患者女,41岁,因1天前体检发现白细胞升高来急诊就诊,期间患者无畏寒、发热、出血、头晕乏力、胸闷气促、腹痛腹胀等不适。

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异常心脏杂音;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诊疗经过:入院后立即为患者行骨髓穿刺,并送形态、流式、染色体和基因检查。骨髓形态及流式提示为ALL。临床随即为患者行白细胞单采术、激素预处理等治疗降低患者白细胞数目。治疗第1天到第5天,患者白细胞数目下降不明显,随后加用环磷酰胺(CTX)和柔红霉素(DNR)继续治疗,同时追踪骨髓染色体以及基因结果。

随后在治疗后第7天,开始行VDCLP方案进行化疗。到化疗后第5天,染色体以及融合基因均提示该患者为ph+ALL,故取消培门冬酶用药计划,改为VDCP联合达沙替尼方案继续化疗,并于化疗后第14天再行骨髓穿刺送检骨髓涂片以及流式细胞学检查,化疗中期骨髓涂片结果提示未见原始细胞,但流式提示MRD阳性。下一步临床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下继续完成全程化疗。患者该疗程静脉化疗结束,一般情况可。故带药出院,定期复查,按期返院化疗。

案例分析

检验分析:

该患者此次因在外院体检发现白细胞增高而至急诊就诊,急诊血常规(图1)提示白细胞明显增多,复查可见大量原始细胞,故以“急性白血病”收入我科,随后行骨髓穿刺并送检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流式、基因以及染色体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患者急诊就诊时血常规结果

骨髓及外周细胞形态:骨髓以及外周血细胞涂片可见大量原始淋巴细胞,但外周血涂片易见幼稚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涂抹细胞,同时骨髓涂片易见类戈谢细胞(图2-4)。骨髓象符合ALL,且可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导致。但观察其患者并无脾肿大等相关病史,这与经典CML临床表现不符。于是在向临床提示ALL骨髓象的同时,也提醒临床密切关注染色体以及基因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外周血细胞形态(瑞氏-姬姆萨染色,10*100)

图3 骨髓细胞形态(瑞氏-姬姆萨染色,10*100)

图4 骨髓涂片报告

流式细胞学(图5):52.6%细胞(占有核细胞)表达CD34、CD19、CD22、CD38、TdT、CD79a,部分表达CD10、CD13、CD81,不表达CD20、MPO、CD117,符合common B-ALL免疫表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骨髓流式细胞学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融合基因(图6-7):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为46,XX,t(9;22)(q34;q11.2),BCR::ABL1(p210)阳性。

图6 骨髓染色体检测结果

图7 骨髓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结合上述所有检查,患者诊断为ph+ALL,并开始相关治疗。

临床分析:

患者在急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高达232.51×109/L。在询问骨髓形态以及流式初步结果后,临床医生立即为患者实行白细胞单采术以及激素预治疗,降低患者白细胞数目,同时碱化和水化,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

但在治疗的第1-5天,白细胞数目仍处于高位(图8),提示泼尼松试验不敏感,故此时临床医生开始添加CTX以及DNR继续降白细胞治疗。治疗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到57*10^9/L时,临床开始启动VDCLP方案进行诱导化疗。在化疗后第5天,染色体基因结果提示为ph+ALL,故将方案修改成“VDCP+达沙替尼”。

注:3.19为治疗后第1天;3.25为治疗后第7天,亦是化疗后第1天;4.7为化疗后的第14天

图8 患者就诊至出院以来白细胞计数监测

在化疗后第14天,复查骨髓涂片及流式,骨髓涂片中未见原幼细胞(图9);而流式提示B细胞占有核细胞0.4%,其中25.9%为异常幼稚B淋巴细胞(图10),这提示患者MRD阳性。后续该患者在G-CSF支持下顺利完成全程化疗。现患者已进入巩固治疗阶段,后续拟监测MRD情况,同时筛选合适供者,择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 化疗后复查的骨髓涂片结果

图10 化疗后复查的骨髓流式结果

知识拓展

1、ph+ALL的分类?该例患者BCR::ABL1转录本为p210,为何无脾肿大?

Ph染色体始由9号染色体及22号染色体的长臂各有一段发生断裂和互相移位,从而形成BCR::ABL1融合基因。根据其转录本可分为P210、P190和P230。ph+ALL常见转录本为p190,而p210更多是由CML急淋变而导致。经典CML表现为白细胞增高、外周血细胞可见原始以及幼稚粒细胞,且常见脾肿大。但在一些案例中,患者可表现无明显脾肿大,此时应需要染色体以及融合基因来明确诊断。本案例患者虽无脾肿大,但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仍有CML的“痕迹”。与临床沟通后,发现患者也对激素预治疗不敏感,这也提示该可能存在预后不好的因素,不除外存在ph染色体和BCR::ABL1融合基因的可能,最终染色体及融合基因的结果也证实我们的猜想。

2、ph+ALL为何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

ph+ALL在NCCN 2021中仍属于预后不良组。随着TKI的应用,许多患者在第一次患者即可达到缓解状态[1]。但患者仍需allo-HSCT来巩固治疗,尤其是p210阳性的患者。这是因为CML急淋变的患者不仅白血病细胞含有BCL::ABL1融合基因,其他造血细胞也含有相同融合基因,此时单纯靶向药和化疗的联合方案不足以清除微小残留病,导致疾病极易复发。故有条件的患者,在首次化疗缓解后进行allo-HSCT,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的关键手段[2]。

案例总结

1. ph+ALL根据BCR::ABL1融合基因的类型可分为p190、p210和p230,而p210型常见为CML急淋变,患者常可见CML相关的临床表现以及对应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当遇到ALL患者有相关改变时,可送检骨髓染色体以及融合基因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2. ph+ALL一经被明确,需在进行治疗方案中加上TKI,争取在第一次疗程中达到缓解。达到缓解状态后需进行巩固化疗,待到有合适的供者出现时,及时进行allo-HSCT,以提高生存率。

专家点评

周继豪 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

血液肿瘤诊断及分型采用包括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遗传学各种技术手段共同确定的MICM分型。ph+ALL则是一例一类高度依赖MICM分型来诊断的经典疾病。本案例中患者在急诊就诊时发现急性白血病后收入院,临床医生在送检骨髓涂片、流式细胞学、染色体以及基因检查后,立即行白细胞单采降低肿瘤负荷。此时骨髓涂片结果提示ALL骨髓象,并提示CML急变可能;流式提示该免疫分型为common B-ALL,这通常也是ph+ALL免疫表型;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沟通后,立即启动激素预治疗,但白细胞数目降低不明显,这符合ph+ALL对激素不敏感、治疗效果欠佳的临床表现。最终待染色体跟融合基因回报明确了ph+ALL诊断后,临床及时给予达沙替尼联合标准VDCP方案化疗,使得患者在化疗第14天中期复查骨髓达到形态学的缓解,为后续巩固治疗和allo-HSCT奠定扎实的基础。整个诊疗过程,充分体现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专业性,通过临床与检验积极交流与沟通,确保患者能得到快速诊断和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1,42(9):705-716

[2]鲍协炳,蔡文治,何雪峰,陈苏宁,仇惠英,孙爱宁,吴德沛, BAO Xie-Bing, CAI Wen-Zhi, HE Xue-Feng, CHEN Su-Ning, QIU Hui-Ying, SUN Ai-Ning, WU De-Pei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年6期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