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寻找废墟,废墟是古老,是文化,是积淀。故此行一直在寻找明长城遗址,对于近年修缮且过度开发的长城景区激不起过大兴趣。青砖乌瓦,敌台方挺,城墙规整,人头攒动,成熟的制造没有了岁月的印痕,缺少了时年的厚重。

一路向北京古北口方向进发,不料一头撞进河北兴隆县大城子镇南沟村的南水峪水关长城遗址,一处纯粹的原始长城。我要的感觉又来了,难掩兴奋,火速提刀上阵。对于野长城之说,队友涤尘持反对意见,认为是个伪命题,长城何来之野?它不是平地生长出来的,而是倾全国之力,劳全民心骨,历千年而筑的至伟建筑,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在当地热心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村道,来到两处民房前,砖石混砌的侧墙上分别有两三块刻有“河间制造”的明代青砖。困难年月,农村百姓就地取材,从明长城上取砖盖房,盖猪舍,人畜居所都是文物打造。就像山、陕两省长城沿线的村民在城墙或城堡上掏窑洞一样,无论战争与和平,生存永远高于一切,长城始终护佑着一方百姓的安宁,给予他们栖身之所。

顺小径而上,杂草丛生的垅台下,有了明显的长城影迹,砖砌的长城上面已经被荒草淹没,但侧基非常明显,城墙时有坍塌,大致不足一米宽,越往高处走,墙体越明显,攀过只剩下基座的敌台,城墙越发险峻,越发单薄,最窄处不足半米,就像世纪老人,从岁月深处走来,满脸皱纹,颤颤巍巍,行而不倒。

顺道拐进两里开外的另一处长城遗址,这一处属京地所辖,陡坡之上,长城巍而又巍,悬而又悬。平缓地带隐入荒草,如巨龙静卧,蓄势待发。

长城断折处,嵯峨不齐的断残切面显示出大致四种以上不同时期,不同材料,不同形制的共同组合。中心处大致一米宽的青砖磊砌,第二层三十公分石头包砖,第三层三十公分青砖包石,最外层为装饰曾,十公分青砖包砖,最为单薄。可见,在京津冀一带,明长城多次修缮,多次加固,直到现在还巍然屹立。

断路绝壁陡险难攀,顺小路乱石登高,敌台又是一副老者之风,颤颤行路,倾而不倒,满地土石,满壁残断,瞭望孔满口掉牙,四处漏风,顶棚可对语星空。后山人字形长城盘踞,稳固设防,点滴不漏。放眼四野,一幅开阔而壮丽的千里江山图哗然呈现,自然大观美不胜收,万千赞语难抵画境。每每至此,我词穷无比,难以承美,更难以呈美。

顺G234西返,京北一条旅行公路,在燕山山脉里七盘八绕,过密云水库,进云蒙仙境。白河大峡谷,人在云端行走,水在谷底缓流。远山叠嶂,崖壁陡危,岩石奇崛,谷深路险。曾走过藏区无数险途,仍感叹深藏在燕山深处奇绝的存在。一直在探寻长城的身影,至此,我才发现,峡谷,深潭,绝壁,险峰,本就是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绝壁长城,天堑险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