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最新下发的通知,12个重点省份近期不得再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郊)铁路项目。

难道说国家这次要动真格了?没修上地铁的城市,以后还能修地铁吗?

其实多市地铁规划搁浅,原因则比较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为修而修。

截止2022年9月底,我国一共有51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线路,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地铁线路,一共有32个城市。

除了四大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除海口、拉萨、西宁、银川之外的23个省会城市,以及苏州、无锡、东莞、佛山等经济大市,开通有轨道交通外,其他的城市自从2017年包头地铁项目被叫停后,至今没有一个城市交通轨道首轮建设获得了破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来回顾一下包头地铁项目被叫停的经过。

早在2010年包头就萌生了,修建地铁的想法一直到2015年才出台了《包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5-2022)》,以文件形式将想法推进。

2016年国务院批准了包头的地铁规划,然而刚开工就被叫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城市,2018年时包头的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288.9万人,在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中,包头的排名也拿到了42名的成绩,看起来确实有修地铁的实力。

可实际上包头2016年全年公共预算仅有271.2亿元。到2017年的时候,更是锐减到了163.7亿元。

而包头修建地铁的计划投资是305.5亿元,按照项目企划书,其中40%要由包头市财政资金进行筹措,而剩下的60%则是由国内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包头哪怕只出四成的资金,也需要投入122.2亿元,占到包头市2017年财政总预算的74.65%。

2016年的时候,包头的财政还有144亿元的财政赤字。2017年财政收入下降了将近4成,再修建地铁的话,包头的财政根本吃不消,负债也会更严重。

可以这么说,有实力修地铁的城市,很早之前就已经修了。而现在申报的地铁项目,很多都是为了修地铁而修,完全不考虑自身的财政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么是面子工程,要么是想要借此拉动投资,原因比较复杂。但现在地铁企划书被拒的,可不仅仅只有经济实力一般的地级市,就连一线城市,这次都没办法避免。

比如广州广州之前申请的三期建设,8号线的东延段都被取消了。

第二,国家政策越来越严格。

目前有条件建成地铁的城市,主要是国家的一线和二线城市。至于三线城市,也只有芜湖,徐州、绍兴等少数几个城市达到了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主要跟三四线城市的人口规模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城市可能还有一二百万人,但有的城市只有几十万人。

首先我们得明确修地铁是干嘛用的?

从民生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方便人们的通行、缓解交通拥堵、为城市各个城区的发展搭建桥梁。

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常住人口只有几十万人的地级市,每天就算到了高峰期,道路又能有多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决定了城市的布局,城区如果本来就不大,私家车开车方便,还可以通过电动自行车、公交车来解决出行问题,修不修地铁的意义根本就不大。

为了避免一些城市为了修建地铁而修地铁,国家也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地铁修建标准。

国务院在2018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GDP应在3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在3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GDP应在15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在15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别说重新申报地铁项目的城市,计划基本都打了水漂,就连很多已经修建地铁的城市,其实压根也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因为这份文件,将地方的GDP、财政收入指标要求都提高到了原来的3倍,并且明确“拟建地铁、轻轨初期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需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全国一共有51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在这其中符合人流量要求的,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西安、长沙9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地铁是个赔钱生意

“要想富,先修路”。

这道理大家都懂,便利的交通对带动本地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地铁这个大铁头,可是个奢侈品,一般的城市还真的负担不起。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修建一公里的地铁,普遍造价是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随便修一条地铁线路,计划投资都得好几百个亿。

这还只是前期投资的资金,地铁在通车后,每年还要进行维修、人工支出等,想靠着两块钱的一张票价,最起码得几十年才能让建设投资回本,而每年的这些支出,纯粹是烧钱。

像北京地铁,2022年时的主营业务成本为115.55亿元,其中支出比例最高的是人工成本,总花费了60.67亿元,占比超过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是业务成本,占据重比的是修理费,成本达到19.62亿元,电力、安检费用均超过13亿元。

全国才32个开通了地铁的城市,但其中的27个都亏损了,只有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常州5个城市算是没赔钱。

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的人流量这么高,尤其到了上下班的高峰期,北京的地铁站上下车完全看今天抽到了什么样的后方乘客。

北京的客流量大,但北京赔得也惨不忍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全年,北京地铁亏损241.04亿元,要不是有政府补贴的262.86亿元,北京地铁早就关门大吉了。

除了北京,长沙的客流量也很惊人。

长沙的地铁线路一共只有6条,但在2022年,却达到了5000万的人流量,客流强度位于全国第一。

即使这样,2023年的长沙地铁,还是足足赔了16.04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现在我们能坐的地铁,其实不少都是靠着政府每年投资,才得以维持下去。

如果再继续修地铁,国家就得再多拨钱贴补,所以才有了现在,叫停地铁修建项目,提高了修建标准的做法。

参考资料:
[1] 华声在线《地铁人挤人,为何还亏损?》2023-12-01
[2] 中国新闻周刊《地铁普遍亏损背后:最赚钱的为何是武汉?》2023-12-01
[3] 中国新闻周刊《审批收紧,多地“地铁梦”搁浅》2022-09-21
[4] 经济观察报《发改委批复的包头地铁项目被中央叫停 释放了什么信号?》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