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中国成立不到十年,各种问题扑面而来,其中的“大锅饭”被今天的佞人们诟病是实行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养了一帮闲人懒汉,打击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出现了严重的内耗。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为什么会出现“大锅饭”呢?

时间轴:1958

1958年8月,全国掀起“大炼钢铁”运动。

当时全国已经进入人民公社,而人民公社为什么会形成,之前我们讲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它是维持住工业化的基础。

人民公社不是什么纯粹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产物,它是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社会化组织。

佞人们说的“大锅饭”这事儿,如果按照佞人们的说法,严格说来不止是在农村,工厂其实也早就开始实行“平均主义”了。

关于工厂实行“大锅饭”的事情,源头要从1952年说起。

1952年,全国基本解放,但是各省的解放时间存在先后问题,对应的经济制度就有差别,当时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当时工资制度的决策权分散在各个解放区,旧中国原有的工资制度和解放初期的供给制度并存。

在较早解放的地区,企业有的实行供给制,有的将供给制与工资制度相结合,有的实行以实物为计算基础的货币工资制度。

在较晚解放的地区,执行了原职原薪的政策。

由于当时新的经济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当时又在进行抗美援朝,因此受战时影响,物价波动比较大,原有的工资制度下职工的实际收入没有保障,于是沿用旧的工资制度或者将供给制度与工资制度结合起来。

旧的工资制度一般采取折实支付的方法,导致全国工资计算单位不一致,阻碍了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工资标准和工资基金计划。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195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资改革,这次改革是在中央指导下,由各大行政区自主安排分别实施。

这次改革以《工资条例草案》的形成为标志,规定以统一的“工资分”为工资的计量单位,并统一了“工资分”所包含的实物种类和数量。

所谓工资分,就是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实物为计算基础‚用货币支付的工资计算单位。

这种将货币工资折合为实物的 作法 ,应对物价水平的波动以及地区之间物价的差异。

为了满足工人正常的生活需求,每一工资分包含五种实物粮食、白布、植物油、食盐和煤,其中粮食:0.8斤,白布:0.2尺,植物油:0.05斤,食盐:0.02斤,煤:2斤。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我们的“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既然我们有了工业化基础的可能,因此当时的所有决策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所以经济政策和制度都倾向于将各种资源的配置权力集中于中央。

1954年,中央撤销了各大行政区的编制,各地方企业、事业、国家机关的工资管理及相关工作,均由劳动部统一负责。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公有制经济建立,资本家也到工厂上班了。

另一方面,“一五计划”建设速度很快,应该给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于是工资调整被提上了日程。

1956年2月29日至4月7日,全国工资会议开幕。

会议确定,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按“按劳分配“的原则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

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决定适当提高工资水平,进行全面工资改革,原则是“中级多增,高级少增或不增、低级适当增加”,缩小最高与最低工资的差距。

鉴于当时的发展需要,重工业工资标准高于轻工业,军事工业高于民间工业。

八级工资制在技术水平、劳动对象、劳动强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每一个等级的要求不同,共分为八个级别,体现了熟练劳动者与非熟练劳动者、技术高的工人与技术低的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别。

以石油产业采油工人为例,最低工资标准(即一级工资标准)为31.0-43.2元,最高工资标准(即八级工资标准)为104.56-131.76元,八级工资和一级工资的最大倍差为4.25倍。

石油工业企业助理技术员最低工资43-57元,正副矿长最高工资108-171元。

国家机关总理最高工资404-640元,勤杂员、办事员最低工资23-66元。

这个工资标准,对于一级工资的水平的家庭会不会少呢?看看当时的生活开支就知道了。

当时机关、工矿、学校每人一个月的伙食费不超过10元,也就是伙食费占一级工资不到1/3,每个月还有2/3的结余。

按照这个标准对比现在的生活,我们最低的工资收入,是否能做到生活开支只占工资的1/3?

当时实行的八级工资,从一级晋升到八级,正常情况需要20多年,按照18岁参加工作开始算,40岁以上能拿到所在工种的最高工资,这个年龄与他的价值相匹配。

当时的八级工资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工资改革提高了职工工资总额,改善了职工生活。

以改革前的1954年、1955年与改革实施后的1956、1957年为例,全国范围内职工工资总额1955至1956年间涨幅最大,由108.8亿元猛增至158.6亿元,增幅达45.8%,扣除职工人数的扩增所导致的工资递增,同期职工的平均工资仍增长了14.04%。

国有的部门改革一直延续至1957年,改革前的1954至1955年间,各项增幅最缓,上述的职工工资总额、平均工资两项指标只有10.0%和1.9%的增长。

随着工资的增长,职工消费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以年人均消费支出来看,1956年非农业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比1955年多增了9元,消费水平上升了5.8%,而改革前的1955年比1954年仅增加了5元,只增长了2.9%。

除了整体工资数额的增加,1956年的工资改革,力求体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别,把工资与职工的技能与贡献相结合。

1956年便实行了工资改革,八级工资便是从这时候开始,持续了近四十年。

但在佞人们的眼里,这样的工资制度不能令他们满意,因为从1956年至1976年,被称为“工资冻结的20年”。

为什么当时的工资一直不调整,我们将在后面的《贫穷根源》一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除了工资被冻结之外,还有让佞人们更痛心疾首的事情,那就是工资滑向“大锅饭”。

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五计划”期间,由于人民群众热情高涨,导致全国很多地方的建设速度很快,工地出现了停工等料的情况。

停工等料是因为我们当时的财政资金周转不过来,为了解决财政吃紧问题,我们对工资做了调整,这种调整就是佞人说的搞“大锅饭”,实行“平均主义”。

那么,当时的工资是如何调整的呢?工资的调整主要针对干部。

1956年10月,国务院发出通知,规定企业职员科长级干部增加工资不得超过20%,厂长级干部不得超过13%,也就是在企业当的官越大,工资上限增长幅度越低。

不仅是对企业的干部实行限薪,对国家行政干部的工资也做了调整,而这种调整是降薪。

1956年12月,国务院决定降低国家行政领导干部的工资,1-3级降低10%,6-8级降低6-9%,9-10级降低30%。

1957年4月,国务院又决定降低国家机关中1-3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以后10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曾数次降低工资。

调整之后,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为31-43.2元,企业职员最低工资43-57元,国家机关最低工资23-66元,这样的工资差距对比现在,大家自己体会。

企业工人的最高工资104.55-131.76元的标准,对应企业职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什么级别呢?

相当于企业职员的车间正副主任,财务、计划劳动、人事、保卫正副科长,最低也相当于经济师的工资标准。

相当于国家机关工作员的局处层正副科长、司局层正副处长的工资标准。

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不仅工人的地位很高,收入也不错,真正让人民当家做主。

在佞人们的眼里,工厂实行“大锅饭”,农村也同样实行“平均主义”,那么农村所谓的“平均主义”是怎么来的呢?

1958年,由于“大炼钢铁”运动的开展,上千万人集中起来炼钢,而任务又很紧迫,因此要生产提高效率,提高生产效率落到实处就是集中统一管理社员的吃饭问题,

在家管生活的人都知道,中午做一家人的饭菜,花的时间不低于一个小时,社员回家的路上还要耽误一些时间,这一来一回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会影响到任务的完成。

因此,人民公社办起了公共食堂,包揽了社员的吃饭问题,不需要回家开火做饭,到点就在公共食堂打饭吃。

既然大家都吃公共食堂,那么家里的锅碗瓢盆也就用不着了,而大炼钢铁本的原材料本就不足,于是有些公社让社员把锅碗瓢盆都捐了炼钢。

走到这一步,那就只能吃大锅饭了,社员把生活用具都捐了,当然要对他们的吃饭问题包到底,因此生产和生活都彻底实行“大锅饭”了。

生产上的“大锅饭”就是集体劳动,生活上的“大锅饭”就是吃公共食堂。

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去看,当时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要完成钢产量指标,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当时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和半文盲,我们除了靠劳动力来代替资金、技术、设备的不足之外,地方除了依靠社员,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但是,当年的“大锅饭”在今天佞人们的嘴里却成了搞“平均主义”,称这是养了闲人懒汉,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老人家那个时代,想当一个闲人懒汉,想不劳而获?就真的这么容易吗?

工厂实行工资制,农村实行工分制,工作都是有记录的,想偷懒真的那么容易吗?

公社社员一起出工,集体劳动看似有滥竽充数者,但是实际上每个社员是按劳动记分。

老人家那个时代的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大家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让不干活儿的人也享受一样的收益分配呢?

因此,当时记分是大家来评定,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周围跟你一起干活儿的人一起来给你打分。

你偷奸耍滑也想跟大家获得一样的分配,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因为农村也实行按劳分配。

你如果变成了一根老油条,周围的人都会嫌弃你这种落后分子,并且会处处提防你搞小动作,进而对你的人品表示怀疑,那时候很多地方需要政审和推荐信,你这种偷奸耍滑的表现想被认可?想一直不要脸占便宜到底?根本不可能!

老人家那个时代大家都在忘我的生产劳动,大家都以主人公的姿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报酬通过劳动记分获得,谁干得多谁记分多,谁干得少记分少,哪里来的佞人嘴里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这其中个别人钻空子的情况确实存在,可能获得了一些不劳而获的收入,但不可能永远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

别忘了当时村里有一种东西叫广播,你要是老是这么没皮没脸的干,广播一定会让你的大名尽人皆知。

虽然每个时代都有不知廉耻的人,但是在老人家那个时代,这种不知廉耻的人没有那么多生存的土壤。

老人家那个时代连地方干部都要和社员一起劳动,哪来那么多的不劳而获?

如果有这么多人不劳而获,全都是一帮闲人懒汉,那么这些吃“大锅饭”的人是怎么创造出来这么多的财富?

当时全靠人工肩挑背扛修出来的8.6万座水库,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这么多的水库,请问人人都是闲人懒汉,那么是怎么修出来的?

再请问一下,在当时没有资金,没有大型设备,也没有先进技术的情况下,这些水库是怎么修出来的?不是靠这种“大锅饭”式的集体劳动,怎么可能搞出来这么多的农田水利工程?

再请问一下,1949年,中国人口5.42亿,人均寿命35岁;1976年,中国人口9.37亿,人均寿命65岁。这多出来的4亿人,多出来的30年寿命,消耗的生活物资,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呢?如果“大锅饭”养的都是闲人懒汉,那么请这些佞人们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佞人们说“大锅饭”养了一群闲人懒汉,那么佞人们的祖辈和父辈也是闲人懒汉吧,这应该是祖传技能吧,否则怎么对偷奸耍滑如此深谙其理呢?

那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到佞人嘴里成了闲人懒汉?佞人们可还有良知?

当时无数人都在为这个国家努力付出,因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这个国家会负责他们的生老病死,哪怕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没有抛弃任何一个人,这就是那个“大锅饭”的时代。

佞人们说“大锅饭”是平均主义,但真的是平均主义吗?

社员与社员之间有工分差距,出工越多,干得越多,记工分越多;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有现金差异,交的粮食越多,获得的现金越多,何来的平均主义?

当然,这种差距不能与后来的差距相比。

由于集体对所有社员进行分配,既然是社员一起劳动共同创造的财富,因此分配上的差距不可能太大。

当时的分配所得,无论如何不可能出现今天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9亿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而有的年薪上亿的情况;更不可能出现有的明星一天片酬208万,而有的农民一天20元都挣不到的情况。

这种分配差距不大的“大锅饭”被佞人们诟病是平均主义,认为这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是打击人们的积极性。

那么,如今没有打击积极性的情况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要选择躺平呢?再解释一下,是什么打击了年轻人的积极性呢?

今天没有“大锅饭”了,铁饭碗被砸了,大家手里端的都是泥饭碗,那么谁抢到了金饭碗呢?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大锅饭”是当时历史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做法,是实行集体生产和全员分配的方式,它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也是为了更大程度地从土地上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大锅饭”如果真的养了闲人懒汉,那么下面的数据又该如何解释?

195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生产总值261.5亿元人民币,1978年增加到3416.4亿元(按1957年不变价),年均增长达到50%以上。

1949年,我国与美国经济差距28倍;1978年,这种差距缩小到5.52倍,我们跻身世界第六大工业国。

“大锅饭”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这些剩余价值到哪里去了呢?

国家拿去搞工业化去了,拿去搞“三线建设”去了,拿去搞打狗棍去了,拿去搞全民医疗和全民教育去了。

“大锅饭”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有其弊端,而在这种模式下炼出的钢也出现了很多废品。

到1958年底,共生产钢1108万吨,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这种浪费不仅是自然资源的浪费,还有人力资源的浪费。

但是,我们追根溯源,根本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上一章讲到过。

然而,今天将“大炼钢铁”的问题甩锅给老人家,这真的是实事求是的历史观吗?

有功劳,就是集体的;有罪过,就是老人家一个人的,这公平吗?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实现了低水平的共同富裕,却被今天的佞人们污蔑为搞“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这些佞人们到底是什么人,人民群众心里自有答案。

“大炼钢铁”运动不仅涉及到钢产量不足,还引起了粮食产量也不足,以至于引发了后面的三年困难时期,那么这背后又有什么逻辑关系呢?

1959年以后,工资升级改由国家统一安排,升级人数、升级范围、升级所需工资总额以及升级时间,均由国家统一下达,这一变化都与当时的三年困难时期有关。

如果你想了解过去那个时代的真相,请关注下一章《三年困难时期:天灾人祸》。

参考文献:

1、从1956年工资改革管窥建国初期的分配思想.温振英,许金华.企业经济.2006-07-18

2、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谢露露.复旦大学.2011-04-15

3、八级工资制演变为平均主义大锅饭.刘贯学.劳动保障通讯.2003-12-15

4、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逄先知.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