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甲辰年正月初四(2024年2月13日)是熊十力先生一百三十九周年诞辰,公众号编发《荆楚文库 · 熊十力集》(八卷本)出版点校说明纪念熊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荊楚文庫 · 熊十力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23年11月

熊十力,1885年2月18日(清光緒十一年乙酉正月初四)出生於湖北黄岡上巴河張家灣(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1968年5月23日逝世於上海,享年84歲。族名繼智,本名升恒,字子貞、子真;辛亥革命前後曾使用叔恒、(周)定中等名;1912年更名爲十力,1924年以後著書作文多用此名;中歲自號健庵、觀生,晚年自號漆園、逸翁、空不空齋老人等。

一、生平與思想

熊十力幼年曾跟隨父親熊其相學習經史,父母逝世後,熊十力依長兄,邊務農邊自學,曾入私塾讀書半年,旋因張狂簡脱、難耐約束而棄學歸家。與蘄水(今湖北省浠水縣)人王漢和黄岡人何自新結成少年同志,矢志傾覆清廷,革新政治。1903年至1906年間,熊十力投身武昌新軍,旋考入陸軍特别小學堂。與此同時,他加入日知會、同盟會,並組織日知會外圍組織黄岡軍學界講習社,積極聯絡革命同志。事泄後,往來贛、鄂之間,以躲避偵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熊十力參加了黄岡光復,旋即應革命同志之召,赴武昌任湖北都督府參謀部參謀。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熊十力被遣散。1917年7月,護法運動爆發,熊十力由江西至湖南參與戰争,身居前綫,親冒炮矢,幾乎身死。隨後赴粤,入孫中山幕參贊機要。熊十力痛感鼎革以還,世風日下,“革命成功,走狗當道……党人競權争利,革命終無善果”,“黨人絶無在身心上做工夫者”,“由這樣一群無心肝的人革命,到底革到什麼地方去呢”。於是棄政歸學,潜心研究中國思想,力圖以學問改造社會。

1917年和1919年,熊十力分别與蔡元培、梁漱溟建立了交往。並在梁漱溟介紹下,於1920年入南京支那内學院跟隨歐陽竟無大師學習佛學。1922年秋,在蔡、梁二人的引薦邀約之下,熊十力出任北京大學特約講師,專門講授唯識學和因明學。他前後撰寫了多個版本的《唯識學概論》,並在此過程中“盛疑舊學,於所宗信極不自安,乃舉前稿盡毁之”,開始以《周易》哲學爲根柢,創建自己的新唯識論哲學體系。1932年10月,《新唯識論(文言文本)》在杭州出版,標志着熊十力哲學體系的確立。這部著作得到了馬一浮、蔡元培、張東蓀等著名學者的高度評價,也在當時的哲學界和佛學界投下了一枚思想的震撼彈,從而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現代儒佛之争”。

1938年,熊十力移居四川嘉州(今四川省樂山市)、重慶等地,在艱苦的環境下始終從事著述。先後完成了《新唯識論(語體文本)》《十力語要》《讀經示要》等重要作品的創作,標志着熊十力哲學體系的最終成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僻居番禺的熊十力應邀北上,仍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54年遷居上海。在此期間,熊十力又陸續創作了《與友人論張江陵》《論六經》《新唯識論(壬辰删定本)》《原儒》《體用論》《明心篇》《乾坤衍》《存齋隨筆》等著作,迎來了又一個創作高峰。1968年春夏之交,熊十力在孤悶中感染肺炎,於5月23日與世長辭。

熊十力是現代新儒學的主要開創者,也是20世紀中國最具原創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的全部理論工作和思想成就,在於奠定了現代新儒學思潮的哲學基礎。在儒學價值系統崩壞的時代,面對着西學的猛烈衝擊,他以爲中華民族文化重立大本、重開大用爲學術理想,通過平章華梵、融通空有,以傳統批導現代、以現代批導傳統,重建了儒學的本體論,重建了人的道德自我,重建了中國文化的主體性。

熊十力認爲,哲學就是本體論。他所謂的“體”是“本心”“心體”“性體”,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體、宇宙萬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在一定意義上也是道德的本體和道德的主體。他的主要哲學觀點可以歸納爲:體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質不二、天人不二。“體用不二”就是肯定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是爲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尋找人生本質和宇宙本體。熊十力認爲,吾人與天地萬物所同具的仁心本體,内藴着極大的力量,可以創造、生化出整個人文世界。他高揚了仁心本體剛健、創生的特質,實際上是以積極的人生態度、生命意識和人本精神去面對世界、創造世界,同時又主張不被人們創造出來的物質世界和人文建制所異化、所遮蔽,以致忘却、淪喪了人之所以爲人的根柢。熊十力抓住了窮究宇宙實體的一本性這個核心,以本體論統攝了宇宙論、人生論、知識論、治化論,從而繼承了中國哲學的傳統。他的“體用不二”之論,成爲整個現代新儒學思潮“重立大本、重開大用”和“保内聖,開新外王”的濫觴,亦成爲這一思潮的基本思想框架。

在熊十力生命精神和學術思想的感召之下,他的學生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沿着他開創的精神方向和奠立的形上學基礎而加以發皇、擴展、深化、揚棄。學界把他們師徒視爲現代新儒學思潮的中堅。《劍橋大百科全書》闢有專條介紹熊十力的生平和思想。進一步的詳細研究,則請參閲《熊十力哲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和《熊十力傳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二書。

二、各卷说明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熊十力全集》(以下簡稱“全集本”),是在已故著名學者湯一介、蕭萐父二先生的領導下,由郭齊勇、景海峰、王守常、蔡兆華等學者共同完成的。該書發行以後,受到思想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直接推動了現代新儒學研究的發展。但受限於當時的文獻檢索條件和排印技術,仍有一些疏漏和遺憾。對熊十力的著作展開更全面的輯佚、校勘,爲讀者提供一個更加完善的《熊十力集》,是非常必要的。此次修訂,我們按照《荆楚文庫》的體例要求,搜集了目前已知的熊十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所撰寫的著作、書札、論文,在充分吸收全集本整理成果的基礎上,作了如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精選底本,重新加以校理;二是補充校本,進行全面修訂;三是搜集亡佚,盡力加以補充。熊十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所撰寫的各種著作,我們以寫作或出版年代爲主綫,同時也考慮分册的均匀,將修訂後的《熊十力集》分爲八册。

(一)

第一册收録了《心書》《唯識學概論(一九二三年)》和《因明大疏删注》三種著作。

《心書》是熊十力的處女作,於1918年自印行世,匯聚了熊十力1916年至1918年的筆札25則,於2001年收入《全集》第一卷。此次修訂基本遵循全集本原貌,僅對個别錯訛字、標點進行了修訂。

《唯識學概論(一九二三年)》是熊十力早年在北大講授唯識學的第一部講義,是對印度唯識學的理論闡述和梳理,忠實於熊十力在南京支那内學院所學的世親、護法、玄奘、窺基、歐陽之學。據熊十力自存本的中縫記録,熊十力於1922年10月1日送稿45頁,以後陸續改校,直至1923年6月28日由北京大學定稿排印。熊十力自存本在此基礎上又有大量改動,並增加了眉批。全集本所收録《唯識學概論(一九二三年)》,是根據熊十力自存本整理。整理者盡可能地恢復了北京大學排印本的原貌,並將作者批注改動以章節附注形式收入書後,同時還將原發表於1925年12月南京支那内學院院刊《内學》第二輯的《境相章》作爲附録收入。此次整理,在汲取全集本校勘成果基礎上,以新發現的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爲參校,訂正了若干錯誤,并将一些有價值的校對信息一併納入章節附注。

《因明大疏删注》是熊十力在北京大學講授因明學的講義,删注唐代窺基《因明大疏》而成。是書於1925年秋冬隨講隨作,1926年由北京大學印製,並於1926年7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全集本以北京大學印製本爲底本加以整理。此次修訂仍以北京大學印製本爲底本,以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本爲校本,同時參考了全集本的校勘成果。

(二)

第二册收録了《唯識學概論(一九二六年)》《唯識論》《尊聞録》《新唯識論(文言文本)》和《破破新唯識論》五種著作。

《唯識學概論(一九二六年)》是熊十力在北京大學講授唯識學的第二種講義,於1926年由北京大學印製。此書標明了熊十力學術立場的轉變,即已盛疑舊唯識學,並轉向自創的新唯識學。全集本根據湯一介先生家藏的、熊十力贈湯用彤先生的北京大學印製本進行整理。此次修訂汲取了全集本的校勘成果,對錯訛字和標點作出進一步修訂。

《唯識論》是熊十力在北京大學講授唯識學的第三種講義,1930年由公孚印刷所印製。該書延續了1926年《唯識學概論》的學術思想立場,對舊唯識學的批評更加尖鋭。全集本根據湯一介先生家藏的、熊十力贈湯用彤先生的公孚印刷所印製本進行整理。此次修訂汲取了全集本的校勘成果,對錯訛字和標點作出進一步修訂。

《尊聞録》匯集了熊十力1924年秋至1928年秋的論學語録與書札,由弟子高贊非謄抄整理,由另一弟子張立民删削編成,1930年自印行世時,又補入1930年书信一封。2001年收入《熊十力全集》。此次修訂以熊十力自印本爲底本,汲取了全集本的校勘成果,對錯訛字和標點作出進一步修訂。

《新唯識論(文言文本)》標志着熊十力哲學體系的確立。該書上半部分成於北平,多與林宰平先生討論;下半部分成於杭州,多與馬一浮先生討論。書成後,1932年10月由浙江省立圖書館發行,熊十力自存本在此基礎上,作出了一些修改和眉批。2001年收入《熊十力全集》時,編者將這些修改和眉批移作附注,同時增加了蔡元培先生《新唯識論序》。今仍以自存本爲底本,吸收全集本的校勘成果,並修正了部分字句和標點訛誤。

《破破新唯識論》是一部論戰性質的學術著作。《新唯識論(文言文本)》出版後,南京支那内學院學者劉定權於1932年12月在《内學》第六輯發表《破新唯識論》,對《新唯識論(文言文本)》提出嚴肅批評。熊十力於1932年冬開始撰寫《破破新唯識論》,在反駁論敵、申述原意的同時,也進一步闡發了體用、翕闢諸義,完善了《新唯識論》思想體系。是書於1933年2月由北平斌興印書局代印、北京大學出版部代售(以下簡稱“斌興本”)。2001年收入《熊十力全集》。今以斌興本爲底本,吸收全集本的校勘成果,並對少量錯訛字和標點作出了修訂。

(三)

第三册收録了《十力論學語輯略》《佛家名相通釋》《中國歷史講話》《中國歷史綱要》四種著作。

《十力論學語輯略》收録了熊十力與張申府、湯用彤、張東蓀、張岱年、沈有鼎、王維誠、韓裕文、雲頌天、謝石麟、賴振聲和德國漢學家李華德(Walter Liebenthal)的書札,以及講詞、書面發言稿等,合計五十一篇。依據年代分爲兩編,一爲1932年冬至1933年的“壬申冬迄癸酉合編”;一爲1934年至1935年的“甲戌乙亥合編”。該書於1935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印行。1947年出版四卷本《十力語要》時,在該書基礎上增入1942年至1944年筆札、傳記文字若干,作爲《十力語要》卷一的内容。2001年收入《熊十力全集》時,以張岱年先生家藏北京出版社印行本爲底本作出了校勘整理。此次修訂,仍以張岱年先生家藏北京出版社印行本爲底本,以《十力語要》本爲校本,吸收全集本的校勘成果,並對少量錯訛字、標點作出了修訂。

《佛家名相通釋》是詮釋佛學名相的著作,也是一部簡明的佛學辭典。該書原題《佛學名詞釋要》,北京大學出版組首先印行了該書的不分卷本。後又於1937年2月以“佛家名相通釋”爲題印行了二卷二册本(以下簡稱“通行本”),其内容與不分卷本相同,上卷據世親《大乘五藴論》、安慧《大乘廣藴論》綜述法相思想體系,講説五位百法;下卷據《百法明門論》《成唯識論》和窺基的《成唯識論述記》綜述唯識思想體系、解釋唯識諸名相,全書帶有“新唯識論”哲學體系的思想烙印。該書部分内容曾於1936年發表在北平《晨報》和《哲學評論》上。2001年收入《熊十力全集》時,以通行本为底本進行校勘整理,同時將1956年作者修改後的《撰述大意》納爲附録。此次修訂仍以通行本为底本,以1936年公開發表的内容爲校本,吸收全集本的校勘成果,對少量錯訛字和標點進行了修訂。

《中國歷史講話》是作者抗戰時期居四川璧山(今重慶市璧山區)時,與門人鄧子琴、錢學熙、陳亞三、劉公純等人講學的記録。全書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種族推原問題,闡發漢、滿、蒙、回、藏五族同源之旨;第二部分討論修中國通史問題,闡發民族精神。儘管所論未必科學,但藴藏着作者爲各民族團結抗戰提供歷史依據的深刻用心。該書於1939年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石印(以下簡稱“陸軍學校本”)。1940年作爲“黄埔叢書”第三輯中的一種,由黄埔出版社重新排印(以下簡稱“黄埔本”)、正中書局代售,這一版本修正了陸軍學校本的一些排印訛誤。2001年收入《熊十力全集》時,以陸軍學校本爲底本加以校勘整理。此次修訂,仍以陸軍學校本爲底本,以黄埔本爲校本,參考了全集本的校勘成果。

《中國歷史綱要》是熊十力未刊手稿,由熊十力門人鄧子琴教授保存,題目亦是鄧子琴教授所加。該稿被判定寫於熊十力居於璧山時期,是熊十力撰寫《中國歷史講話》之前,清理中國通史所形成的筆記,並非爲發表而作。此次修訂,仍以手稿復印件爲底本,吸收了全集本的校勘成果。

(四)

第四册收録了《新唯識論(語體文本)》。

《新唯識論(語體文本)》是作者及其門人在《新唯識論(文言文本)》基礎上改寫而成,標志着熊十力哲學體系的完成。全書陸續改定,上卷於1940年8月曾印200本发行;上、中兩卷於1942年由北碚勉仁書院出版;1944年3月,全書上、中、下三卷作爲中國哲學會“中國哲學叢書甲集之一”,由重慶商務印書館出版,1947年3月該館在上海重印(以下簡稱“商務本”)。1947年冬月,該書作爲“十力叢書”之一種印行於湖北,共三卷四册(以下簡稱“叢書本”),爲該書最好的版本,此後台灣廣文書局曾多次翻印叢書本。2001年收入《熊十力全集》時,以叢書本爲底本進行校勘整理。此次修訂仍以叢書本爲底本,以商務本爲校本,吸收全集本的校勘成果,對錯訛字、斷句和標點作出了修訂,並重製了所有圖表。

(五)

第五册收録了《讀經示要》。

《讀經示要》是繼《新唯識論》之後的又一部鴻篇巨制,反映了熊十力的文化哲學、政治哲學、歷史哲學和思想史觀。該書共三卷。1945年12月,作爲中國哲學會“中國哲學叢書甲集之三”由重慶南方印書館出版(以下簡稱“南方本”),全書一册。1949年,由上海正中書局印成三卷三册綫裝本(以下簡稱“正中本”),爲《讀經示要》最好的版本。1970年,台灣廣文書局出版了該書的重排版(以下簡稱“廣文本”),並於1990年再版。2001年《熊十力全集》即以正中本爲底本加以點校整理。此次修訂,仍以正中本爲底本,以南方本和廣文本爲校本,吸收了全集本的校勘成果,修正了部分錯訛字句和標點訛誤。

(六)

第六册收録了《十力語要》。

《十力語要》是熊十力論文、論學書札的合集。該書卷一的主體部分曾以《十力論學語輯略》之名,於1935年由北京出版社印行,收入本書時,又增加了1942年至1944年所作若干筆札、傳記文字。卷二前半部分爲1937年至1938年文稿,後半部分爲1940年後文稿,計書札24通、講詞2篇、學生記語2篇,熊十力弟子周通旦所作《熊先生哲學釋疑》一文也作爲附録收入,此卷曾由熊十力弟子周封岐印行400部。卷三收入書信57通、講詞1篇、雜文1篇、學生記語3篇,多寫於1942年以後。又將弟子高贊非、張立民所纂《尊聞録》作爲該書第四卷。1947年湖北省政府和武漢市政府印“十力叢書”,始將四卷合爲一編(以下簡稱“叢書本”)。2001年《熊十力全集》以叢書本爲底本點校整理。今仍以叢書本爲底本,以《十力論學語輯略》《尊聞録》單行本和當時零星發表於報端、雜誌者爲參校,吸收全集本的校勘成果,並改正字词、標點方面的錯訛。

(七)

第七册收録了《中國哲學與西洋科學》《讀智論鈔》《十力語要初續》和《韓非子評論》四种著作。

《中國哲學與西洋科學》是熊十力主持黄海化學工業研究社附設哲學研究部講座的講詞,以比較中西文化、探討哲學與科學關係爲主要内容。原載《黄海化學社附設哲學研究部特輯》(以下簡稱“特輯本”)。特輯本首先是署名“孫學悟”(即孫穎川,是熊十力任教南開學校時的同事,時任研究社社長)的《緣起》,介紹講座的設立緣由及宗旨;其次是《講詞》,又題“中國哲學與西洋科學”;再次是《哲學研究部簡章》和《哲學研究部理事會簡章》。2001年收入《熊十力全集》時,以熊十力門人韓鏡清(亦作韓净清)教授提供的特輯本爲底本校勘整理,並改作今題。此次修訂,仍以特輯本爲底本,吸收全集本的校勘成果,並改正一些文字、標點方面的錯誤。

《讀智論鈔》是熊十力讀《大智度論》的札記,於一百卷《大智度論》中擇其所需,以“按語”方式闡述其援佛入儒、締造《新唯識論》的基本觀念,以“括注”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理解與詮釋。1947年7月,先在《東方與西方》雜誌上發表了一部分,題爲《讀智論偶鈔》;此文經擴充後,發表於1947年9月《世間解》雜誌第三期,題名爲《讀智論鈔》。此後熊十力又在《世間解》雜誌第四、五、六、七期陸續刊出其札記,第七期編輯注曰“來稿登完,全文容再續”,但從第八期直至1948年底該刊停辦,均未見繼續刊出。熊十力是否有完整札記,已不得而知。2001年《熊十力全集》將《世間解》各期所登載者匯歸一處進行整理。此次修訂,仍以《世間解》各期所登載者爲底本,吸收全集本校勘成果,並改正字词、標點方面的錯誤。

《十力語要初續》是熊十力1947年至1949年間書札、論文、講詞的匯纂,亦收録了少量早期作品;附録《困學記》由熊十力義女熊仲光撰成,記載了其與父親論學的言語以及自己的讀書感受。該書1949年12月由香港東昇印務局出版(以下簡稱“東昇本”),台灣樂天出版社1971年4月重新排印(以下簡稱“樂天本”),1977年8月台灣洪氏出版社據樂天本再版(以下簡稱“洪氏本”)。2001年《熊十力全集》根據洪氏本校勘整理。此次整理,以東昇本爲底本,以樂天本爲校本,以1947年至1949年零散發表在各報刊、雜誌者爲參校,對該書作出了重新校勘。

《韓非子評論》,作者署名爲“胡拙甫”(即胡哲敷),實際上是全面抗戰前熊十力在杭州爲胡拙甫講授《韓非子》一書的記録。抗戰入川,胡拙甫根據熊十力講詞,撰成《述熊正韓》一文,熊十力爲之改定,並删去“述熊”二字。1950年1月,以“韓非子評論——原題‘正韓’”爲名,登載在《學原》雜誌第三卷第一期(以下簡稱“學原本”)。同年4月,香港人文出版社出版該書單行本,印製者爲東昇印務局(以下簡稱“人文本”)。1972年11月,台灣蘭台書局重新排印,並爲各節增加了小標題(以下簡稱“蘭台本”)。1973年,台灣三信出版社根據人文本重新排印,並將其納入“新教養文庫”(以下簡稱“三信本”);台灣學生書局亦於1978年、1984年兩度出版該書(以下簡稱“學生初本”“學生二本”)。2001年《熊十力全集》以學生二本爲底本加以點校。今考各本,學原本早出,但錯訛較多;人文本經熊十力親自修改校定,最爲善本,此後諸本均以人文本爲祖本。故此次整理,以人文本爲底本,以學原本、蘭台本爲校本,對該書作出了重新校勘。

(八)

第八册收録了熊十力書札和單篇論文,包括兩部分。

一是熊十力生前已刊書札、論文。全集本整理者竭盡全力,在各種報紙、刊物上搜求到熊十力生前刊布的書札、文稿等,萃爲一編。但受限於當時的條件,未免仍有缺憾。近20年來,各種檔案文獻的公佈、電子數據庫的建成,爲查找文獻帶來了更多便利。此次修訂,我們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登載在各報刊、雜誌上的刊本作出了重新校勘整理,訂正了校勘、標點方面的一些錯誤,同時還增補了新發現文獻8萬餘字。熊十力生前已刊文稿中,頗有一部分與《新唯識論》《十力語要》《十力語要初續》《讀經示要》相重。爲避免繁複,對於這部分文獻,如無整句、整段差異者,我們採取“存目”的方式,僅登録標題,並在“編者注”中説明文獻來源,不再收録原文。

二是熊十力生前未刊書札、文稿。在熊十力親友、門人及其後人的支持下,全集本整理者搜集到一大批往來書札和殘篇斷稿,在加以識别整理、考訂年代之後,悉數收入《熊十力全集》第八卷。此次修訂,絶大部分書札、文稿均依據熊十力手迹,重新校勘整理,訂正了校勘、考訂、排印方面的一些錯誤。在全集本基礎上,本編還增補了13萬字的新發現文獻。這些文獻主要來自各學術機構、紀念館以及與熊十力有密切聯繫的學者後人處,少量出自拍賣機構。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坊間也出現了一些署名熊十力的書札、手迹贋品。爲存真計,我們從筆迹、内容、流傳等方面作出了綜合判斷,凡存疑或明確爲贋品者,都没有收入本編。

三、分工與致謝

《荊楚文庫 · 熊十力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23年11月

此次修訂,由郭齊勇、劉依平共同擔任主編,負責審閲全部書稿。具體修訂工作主要由一批青年學者力任其事,他們均是中國哲學專業的博士、博士後,對熊十力的學術思想有所了解。具體的整理分工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浩浩博士:《心書》《唯識學概論》《因明大疏删注》《唯識學概論(一九二三年)》《唯識論》;

武漢大學博士生黄蓋:《尊聞録》《新唯識論(文言文本)》《破破新唯識論》《十力論學語輯略》《佛家名相通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王晨光博士:《新唯識論(語體文本)》《中國歷史講話》《中國歷史綱要》;

華中師範大學劉莉莎博士:《讀經示要》《中國哲學與西洋科學》

湖南師範大學彭婷博士:《十力語要》《讀智論鈔》;

暨南大學劉依平博士:《十力語要初續》《韓非子評論》《論文書札》。

在搜集各種版本的熊十力著作、書札、手稿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北京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北京郭沫若紀念館等機構的鼎力支持,同時也得到了熊十力長孫熊申先生、梁漱溟先生後人、鍾泰先生哲嗣鍾斌先生、徐復觀先生哲嗣台灣東海大學徐武軍教授,以及方孝繼、王金聲、邵楠、孟永林、胡大勇、陳飛、歐陽濤等社會各界人士的盛情幫助;部分文字參考了内蒙古大學郭曉麗教授、延安大學李菲博士、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劉海波博士等人的整理成果。此次修訂,得到了《荆楚文庫》編輯部領導、專家的指導幫助,湖北教育出版社編輯同仁爲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劉依平博士協助我统稿、统校全书。在此一併致謝。

我們由衷地盼望,經過此次修訂,能爲海内外熊十力哲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一個相對完善的文本。由於水平有限,其中一定還存在不少缺失和疏漏,尤祈專家、讀者不吝指正是幸。

郭齊勇

2020年10月8日

於武昌東湖珞珈

附:《荊楚文庫·熊十力集》(2022年修订版)編輯委員會

主 編:郭齊勇、劉依平

委 員:王晨光、朱浩浩、黃 蓋、彭 婷、劉莉莎(按筆劃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