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 1
年三十,回到农村老家。
农村的现状可谓是繁华与破落交织,热情和淡漠共存。村子外围,新房林立,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高高挺立,屋内时尚的家电家装内饰衬托出主人自豪和自信。
村中间的位置,破败的老宅,荒凉的庭院,一两棵老榆树孤独地立在院井诉说着世事沧桑和风雨岁月。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房屋的高大和旧宅的破落形成了巨大的差殊。
大街上,汽车杂乱无章地停放在泥泞里,狭窄的水泥路,略显肮脏的垃圾桶,冷清的街道,寥寥数人行色匆匆,熟悉的面孔,呈上礼貌性的问侯,陌生人之间甚至连对视都那么吝啬,不轻易抛给对方。
0 2
​正月初一略显热闹,大街上人多了起来,外出归来的游子,坚守乡村的耕种人,精神抖擞的小伙子,青春靓丽的姑娘们,在前街后街和胡同路口相互寒暄,互致新春的祝福。
彼此熟识的努力地回忆着以前的往事,彼此如果不认识,在脑海里也尽力搜索着谁谁家的媳妇孩子之类的印象,实在想不到就尴尬地笑笑,也算拜年了。
贺知章诗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样的场景在现在大概是没有了,不但没有所谓的笑问,年轻人根本也没有时间问你何来,要么低头刷着并不可笑的段子,要么打着他们认为非常好玩的游戏。
街上的车在初一的早晨是被评论的主要对象,谁谁又添置了一辆不错的车,谁谁的车似乎比另一辆更贵更显气派。车的世界尽管没有生命,但在人们的评价里,有些满车污垢泥巴的车似乎也更精神起来,彰示着主人的地位和荣耀。
0 3
每逢正月初二祭祖上坟,大抵是我老家的风俗特色了。
十里不同俗,民风民俗不可违,这一天,在我老家一般不允许亲戚上门,除非有亲人去世没有过三年的,三年之说大概是古人守孝三年的世俗传承。
祭祖越早越好,早晨五六点钟,夜色朦朦,一群群乌泱泱的男人或提着炮,或挎着烧纸,成群结队去上坟祭奠祖先,缅怀亲人,这种极具特色的民俗在幼小的时候是好奇好玩,在年轻气盛时是可有可无,但现在成了不可缺少的仪式了。
在农村,除了家庭是基本单位外,家庭以上就是宗族单位了。大的家族人口众多,祭祖的队伍拖拉成长长的一根绳,人口稀少的只有三五个,无论家族大小,平时合不来说不了几句话的,这个时候也要聚在一起,去共同去缅怀先人,在共同的祖先面前和解以前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