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只有1.4%,甚至比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还低(1.5%),可见国企的运行效率之低,要知道大部分国企都处于完全垄断的行业,这可是巴菲特最钟爱的护城河。

就这还被略微夸大了。根据财政部数据,2023年国企的总利润为4.63万亿,但该年的总资产还没有公布,上面的计算中我用的是22年的数据(340万亿),实际应该不到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企的总资产收益率低于无风险利率意味着什么?即全国46万家国企一整年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把钱全部存进银行,就能创造比现在更多的净利润。

稍微算一笔账。340万亿总资产的无风险收益为,340万亿*1.5%=5.1万亿,也就是说,近3000万国企员工忙活了一整年,还不如直接躺平,这样还能多赚近5000亿,想起来真是颇为讽刺。

此时,肯定会有人如此反驳:国企大多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不应该单纯算经济账。乍听之下有些道理,但细想起来,则完全站不住脚。

且不说,市场经济下,承担社会责任与盈利本来就不矛盾,即便是重要到如国防、能源和铁路这样最关键的行业,国外也有可以大把赚钱的公司,别人能做到、我们就应该也能做到,而且利润上去了,创新无疑就能有更多底气。

随便举个例子。疫情前的2019年,拥有超8万亿总资产的国铁集团,净利润居然只有25亿,总资产收益率仅为0.03%,要是没有百分数的话,甚至不能具象化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与此同时,美国最大的铁路集团联合太平洋,该年总资产收益率为9.8%,即便是在疫情三年,每年仍有超60亿美元(约430亿)的净利润,作为对比,三年里国铁一共亏了近2000亿。

过去5年,联合太平洋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9.9%,是国铁的330倍,难道能说美帝的铁路公司只顾着赚钱、而没有承担社会责任吗?

再强调一遍,利润与社会责任完全不矛盾,甚至可以理解成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好比深入反映了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作家,并不一定要一贫如洗,也可以是大富豪一样。

只盼着国企稍微争气一点,不求能将总资产收益率提高到A股的平均水平(近4%),哪怕是提高到一半即2%,每年都能多产生2.4万亿净利润,占到去年我国GDP的2%,如此哪还有什么地方债务和房地产问题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决问题的办法实在太多了,就看想不想做,以及更关键的能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