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字孔明诸葛亮 字孔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形象地刻画了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诸葛孔明,但同时也引起后代世人对于诸葛亮多智近乎妖的争议。

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又是怎样的人呢?特别是他北伐时期所著的《出师表》中有这么一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真的一直在南阳耕种吗?他难道没有想过出山辅佐曹操、孙权、或跟前的刘表吗?

据三国同时期的史书《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诸葛亮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曾官拜光禄大夫,其父亲与叔父也都担任过地方官!其次,诸葛亮还在荆州有着庞大的关系网,遍布荆州各大豪门士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荆州一共有三大豪族蔡氏、蒯氏和庞氏。而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氏。二姐嫁给了庞氏,所以襄阳地区的几个世家大族都和诸葛亮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另一方面诸葛亮在当时襄阳乃至整个荆州地区有很多的好朋友,比如像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徐庶、荆州庞统等人,他经常和这些荆州名士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他们都很看好诸葛亮甚至送了他一个雅号,就叫做卧龙先生。

可按理来说,当时的诸葛亮要人脉有人脉,要能力也有能力,既然拥有这么好的背景,为什么一直没有出仕做官呢?据诸葛亮所著的《出师表》描述,当时他正在南阳种地,可实际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完全是,因为当时的西汉选拔人才所实行察举制,一直延续到了东汉,所谓察举制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查就是访观察,再一个是举。举就是靠乡里边的权威人士。乡绅现在的话就是来对一个人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推荐给朝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诸葛亮居住在南阳乡下的目的很明显,其实是为了养望,汉代选拔人才实行察举制,而养望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是最为常用方法,也是最便捷的方法。养望具体方法就是先隐居到一个山清水秀又容易散播消息的地方,然后常与有学问的朋友或名士来往、饮酒、作诗,进行学术讨论和国家大事的研究,然后通过他们四处宣传一番,外界就都知道这地方住了个名士。

那么问题来了,养望多年的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实力雄厚的曹操或是雄踞江东的孙权呢?或者说,在眼前拥兵自保的刘表也行,而他偏偏选择了刘备,刘备这个时候依然是个孤家寡人,要兵没兵,要地盘没地盘,住的地方还是借的刘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从他平日里与崔州平、石广元、徐庶、庞统等人的讨论及众人帮他免费打的宣传就知道,他自比管仲乐毅,肯定是准备干一场大事的人。管仲、乐毅是谁?

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下齐七十余城,几乎快要灭掉曾有春秋霸主之称的齐国,创造了古代战争中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管仲一手将齐国从一个边缘国家打造成为天下霸主,他在位三十多年,齐国的霸主地位一直都稳如泰山。——《史记》

诸葛亮自小便推崇管仲,所以他自诩为管仲、乐毅,一方面是充分肯定自己的才干,另一方面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志,他认为这二人的三观与与自己相符。他们能当自己的偶像,自己难道不能当更多人的偶像吗?因此他心中也想着要像他们一样,辅佐那些弱小的诸侯,将来称霸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就是当年的燕昭王、齐桓公。不管刘备将来是不是霸主,至少他现在手中无兵,无将无粮,有的只是一腔抱负,此时如果得到自己的辅佐成就霸业,那他也就能称得上管仲、乐毅的高度了。

诸葛亮明白曹操大军南下,刘表,毕竟守不住荆州。

可不管是曹操、刘表、还是孙权。都并非他中意的人选。所以在他打听到前不久在荆州城来了一个叫刘备的人,自称是汉室后裔后。他就决定去找刘备,看看是不是自己等待多年的人。

据三国同时期的史书《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刘备其实并没有去请诸葛亮,而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的,而且很快就被刘备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