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是癸卯年除夕,天气晴朗,老家的温度有七八度,算是比较舒适。中午的时候,母亲做了韭菜盒子,晚上准备包饺子。

​我已经记不清楚几岁的时候开始吃韭菜的,大概也是逢年过节,家里包的韭菜鸡蛋饺子或者包子或者就是韭菜鸡蛋盒子。这样的习惯形成便一发不可收拾,即便山珍海味,也抵不过它。

​我不知道山东其他地方,至少聊城地区,至少临清这边,至少我们乡镇这一带,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吃韭菜、大葱、大蒜。这三样东西,占了佛家五荤:葱、蒜、韭、薤、兴渠其三。

​其实小时候吃韭菜盒子的日子也并不多,一方面大家的生活都不富裕,如果不是逢年过节并不会特意做一些美食来吃;另一方面村里也基本上没人种植韭菜,要吃就得等到五天一次的集市上去买。大概是上小学之后,人们的收入渐渐好了一点点,才可以在日常想吃什么,就会买一些什么吃。

​通常在下雨天的时候,家中会包饺子或者烙盒子吃。无论是我奶奶还是我母亲做这些美食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会帮忙择韭菜,因为馋虫早就在肚子里打滚了。

​当一张带着酥黄的外皮、香喷喷的韭菜盒子出了锅(鏊子),我就会迫不及待拿起刀,在面板上把盒子切开来,自顾自地卷起一块吃起来,根本不管别人吃不吃。但凡是有这些好吃的的时候,必定会吃到肚子再也塞不下,甚至会撑得慌。现在想想,小时候太不懂事了。

​我也在深圳买过另外一种韭菜盒子,不光外形不一样,味道吃起来也差很多。记忆里的美味,只有在老家才能吃得到,只有奶奶和母亲做的韭菜盒子,也是最和我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