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恩来总理的副卫士长张树迎同志回忆说:总理在病重住院的时候,曾经说起过自己一生中的几件遗憾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当年在长江上没有能够坐上空中索道的“缆车”,由此可见总理当时是多么渴望乘坐这个“缆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周恩来总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件事成为了周总理一生的遗憾呢?

惦记半生的憾事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横贯东西万里长,养育了两岸无数中华儿女,而它毫无疑问也是一道巨大的天堑,对两岸人民的生活也造成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从西周一直到晚清,长江上虽然出现过因为军事目的而搭建起来的浮桥,但是却从来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既便利两岸来往,又不阻挡水上原有交通”的桥梁,尤其是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相继开通之后,在长江上修建一座大桥连接南北的想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关注起来。

190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要在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但是因为国力的贫弱,在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都已经完成了实际规划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先生和国民党政府也曾数次提出要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计划,最后也都因为相同的原因,计划最终搁置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残破的白帆、寒风中摇桨的船民,与高大的水泥桥墩构成的历史画面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南北之间的运输问题却因为长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那时候,要渡长江都是要用轮船摆渡的。不管是行人还是各种车辆,要过长江,都得按先来后到排队,乘轮船摆渡才能过江。火车过江则要拆成几段上船摆渡,过江之后再重新组合才能继续运行。

因此,每天长江渡口两边,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排长长的队,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晴天的时候还好,要是一等到风雨天,要等的时间更长,有的时候甚至直接就停下了,修桥也就成为了当时的头等大事。

周恩来总理就曾多次渡江,对此可以说是深有体会。有一次,铁道部部长吕正操陪同周总理外出,渡过长江之后,周总理就对吕正操说:“这样过江太慢了,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你们要尽快想办法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周恩来总理外出视察

说完之后,周总理又皱起了眉头,对于之前过江时给自己的特殊照顾,周总理深感不安,他对吕正操说:“以后我外出,请你不要再给我派专列了。你看,今天为我一个人,让那么多人又多等了一个多小时,这样做我的心里不安啊!”

吕正操风趣道:“你是总理,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嘛。这次我沾总理的光,也顺便看看铁路沿线的情况。你要我尽快解决渡江问题,我不来就听不到总理的指示嘛...”

1954年11月底,周恩来总理再一次来到武汉,此时的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已经成立了一年有余,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而总理这一次前来,正是因为要同湖北省的领导和有关桥梁、水利的专家们一起研究和确定修建长江大桥的桥基问题。

这一天吃过早饭之后,周恩来总理就和省领导,以及桥梁、水利的专家们,一起来到了江边的山坡上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长江大桥的最后定位问题。在江边,专家们指着图纸介绍了有关的情况和他们对选定桥位的意见,然后又一起乘坐摆渡到了对面,同样是由专家们先介绍了对岸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