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件发生后,军长叶挺遭到反动派的扣押,副军长项英虽然率部突围成功,但却在行军路上遭到叛徒杀害而壮烈牺牲。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新四军中的另外一名领袖袁国平振臂高呼,收拢了部分部队,继续往北突围。然而在突围路上,等待着他的却是敌人从四面八方激射而来、疾风骤雨般的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袁国平出生在湖南的一个穷苦家庭,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并没有像绝大多数的农村子弟那样因为经济拮据而失学,而是靠着奖学金的资助读完了小学。1922年,16岁的他经过多年的勤奋苦读,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在学校里因为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他屡屡投身于爱国运动,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1925年的秋天,袁国平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南下去往广州,成为了黄埔四期的学员,并在随之而来的北伐中初露头角,开启了戎马生涯。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参加了多场武装起义,领导创建根据地,并于1930年出任红3军团的政治部主任,同时兼任红8军政委。自红军时期开始,他便一直致力于军队的政工工作,在这一方面具有着丰富的经验,不仅屡获功勋,还曾得到毛主席的盛赞。

1935年,在历经了艰难地长征后,袁国平抵达陕北,随即便投入到红军军校的创办当中,此后历任军校中的政委、校长等职位,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国共又一次合作之后,他被委以重任,以政治部主任的职位去往新四军开展政工建设,为壮大新四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1年初,国民党军突然调转枪口,以数万兵力在新四军数千人执行向北转移命令时发起了突袭。将近10倍兵力的差距,又是令人猝不及防的袭击,使得这场突围战极为惨烈。而在对部队进行战前动员的时候,袁国平大义凛然地说到,倘若还剩100发子弹,其中99发要射向敌人,剩下的一发则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围路上,当军长被扣押、副军长牺牲后,袁国平在此时群龙无首的危险之际挑起了重任,指挥着战士们继续向北突围。然而在突围至一个山坡的时候,面对着敌人密密麻麻的火力,他身中数枪,身体失去重心,一头栽到了坡底的草丛里,昏迷许久后才被后续的突围部队所发现。

在被战士们唤醒后,浑身血肉模糊的袁国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战士们赶紧走,不要管他。他深知自己的伤势过重,跟着战士们一起走只能是成为拖累他们的累赘。不过战士们说什么也不肯丢下这位素来敬爱的首长,几名力气大的战士便轮流背着他继续突围,跋山涉水,直至一座古庙。期间,这支一百多人的突围部队已经牺牲过半。

看着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袁国平再一次要求众人不要再带着他。随后,他指着自己身上的口袋,告诉战士们,他身上还有7块大洋,拿上这些钱帮他交最后一次党费!

看着浑身是血的袁主任,战士们皆伤心不已,没有一个人愿意抛下他。在这个时候,袁国平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趁着众人不注意,他掏出自己的配枪对准了脑袋,践行了那句将最后一发子弹留给自己的壮语,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他所忠爱的革命事业,牺牲时年仅35岁。

袁国平牺牲前已经结婚,妻子是走过长征路的一位女战士,两人育有一个孩子,名为袁振威。长大后,他追寻父亲的脚步,投身军旅,后在海军系统任教,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的海军人才,成为了军中栋梁,官至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