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政务院改为国务院,陈毅从上海调往北京,担任副总理。一年之后,陈毅又接到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协助周总理从事外交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与周总理交情深厚,工作之余,陈毅经常和总理在一起坐坐,吃饭、小聚。1955年的一天,陈毅家里做罐罐鸡,这是一道法式名菜。陈毅好久没吃过这道菜了,想到周总理也曾在法国留学,赶紧把周总理请到家里,一起品尝这道美味。

吃饭间,陈毅家的厨师进来了。周总理看清厨师长相后,神情变了变,笑着说:“原来是你啊!”

那么,陈毅与周总理有着怎样的交情?这个出现在陈毅家的厨师又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与陈毅的革命友谊

陈毅之所以请周总理吃法国菜,是因为两人相识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

1919年10月,陈毅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一家名为施乃德的工厂做工。一年之后,周总理也在抵达巴黎,开始了留学生涯。

我们知道,十大元帅中,陈毅的文采最为突出。其实,周总理的文采还在陈毅之上。法国留学期间,周总理完全不用为学费、生活费发愁,因为他可以为天津《益世报》撰写旅欧通讯获得稿费。

当时旅法留学生经常组织学生聚会,周总理因此与陈毅相识。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信仰,迅速发展成无话不说的朋友,这份友谊也维持了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1年,留法学生听说北洋政府准备向法国借款3亿法郎,用国内两条铁路的建筑权作为交换,顿时炸了锅。周总理和陈毅立即组织学生游行,发起“反借款运动”,赢得国内媒体的广泛支持,终于迫使北洋政府妥协,放弃了借款。

也是在这一年,法国里昂大学停发中国留学生勤工俭学资金,再次引起愤慨。陈毅组织学生游行遭到法国军警镇压,被扣留了20多天。不久后,陈毅等104名学生被强制遣返,被迫结束了留学生涯。

周总理与陈毅再次见面,是在1927年5月,两人早已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当时,陈毅到武汉汇报工作,周总理希望他留下来,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做政治工作,陈毅欣然应允。

三个月后,南昌起义爆发,陈毅一路追赶,终于在赣南追上了起义部队。周总理很高兴,对陈毅说:“你在军中当教导员吧,可别嫌官小!”陈毅哈哈大笑,回答:“什么小不小的,你让我当连指导员我也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两人一起在中央苏区工作,经历了无数次磨难,每次见面都不容易。1934年8月,陈毅在老营盘战役中身负重伤,住进了医院。10月18日,红军长征的前一天,周总理特意来看望陈毅,对他说:“中央决定让你和项英留下来,领导苏区人民和红军战斗。”

留在苏区的将士将面临数十倍于己敌人的“围剿”,九死一生。周总理说完后,观察陈毅的神态,陈毅毫不犹豫,表态说:“中央把他留下来是对的,我了解这片土地,便于团结军民斗争。”

陈毅在南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艰难程度不亚于长征,直到新四军成立,陈毅才回归正规军的阵营。周总理曾评价:那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1955年全军大授衔,陈毅作为南方八省游击队的代表、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毫无疑问是十大元帅的候选人之一。不过当时他已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根据授衔原则,离开部队的将领是不参加授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9月11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刘少奇发表看法,认为陈毅可以不授衔。如果陈毅不授衔,粟裕作为新四军、三野代表,应该授元帅,这也是刘少奇愿意看到的。这时,参加会议的周总理替陈毅说了几句话,一下子扭转局势,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周总理说:“不在军队就不能授衔了吗?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当时做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他不照样是元帅,天天穿着元帅服进进出出吗?既然布尔加宁可以,陈毅同志为什么不行?”

正是因为周总理的表态,刘少奇的异议没有通过。后来当其他人提出意见时,总理坚定地说:“我可以没有军衔,但陈毅必须有!”

就这样,陈毅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列十大元帅的第六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请周总理吃饭,总理一眼认出厨师

1954年,陈毅赴京担任副总理,一家人也跟着前往北京定居。陈毅热爱生活,总会想起那段在法兰西留学的日子,于是专门聘请了一位做西餐的厨师。

这位厨师名叫施文才,烹饪技术一流,中西餐样样精通。他最擅长做罐罐鸡,陈毅每每吃到这道美食,心情就变得舒畅起来,只夸施文才手艺好。

一次,施文才又做了罐罐鸡,陈毅尝了一口,直呼“好吃,好吃”。霎那间,陈毅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想起了和他一起在法国留学的周总理。他放下筷子,快步走了出去。

陈毅住在中南海庆云堂,离周总理居住的西花厅没多远,两家经常走动,在一起吃饭、小聚。没多少工夫,陈毅就把周总理拉进家里,请总理落座。

周总理坐定后,陈毅指着闷罐里的罐罐鸡说:“快尝尝,你有多长时间没吃过这道美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尝了一口,也觉得很地道,竖着大拇指说:“这罐罐鸡不错,你上哪请了这么一个会做菜的厨师?”

陈毅洋洋得意,让女儿陈姗姗把施文才请了出来,与周总理见面。周总理一看,顿时就乐了,说:“原来是你啊!”

原来,施文才到陈毅家前,也给周总理当过厨师,只是出于规定,首长的家事他一概不问,离职后也不向旁人透露。后来,他还给毛主席家当过厨师,但江青喜欢干涉厨师工作,他不习惯,便主动请辞了。

陈毅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和周总理一起吃饭,被夫人狠狠踹了一脚

陈毅与周总理一起吃饭,还发生过许多趣事,一次是关于陈赓大将的,一次是关于夫人张茜的。

1947年6月,为了应对国民党胡中南部的进攻,毛主席一行来到陕甘交界的小河村,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期间,毛主席、周总理、陈毅、陈赓等领导人聚在一起,召开了一次中央扩大会议,讨论接下来的战局。

按照惯例,毛主席让厨师们准备了一桌饭菜,大家坐在一起吃饭、闲谈。桌上的饭菜很简单,其中有一道名为“三不沾”的菜,是用鸡蛋做的。所谓“三不沾”,是指这道菜用油较多,不沾碗、不沾筷子、不沾嘴。

陈赓是个爽快人,一屁股坐在座位上,闻了一口,感慨说:“真香啊!”接着,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在上海从事特工工作的故事。

陈赓说,有一次他在街边一个饭馆吃饭,过来一个老乞丐,盯着陈赓盘子里的饭菜不走。陈赓一边说一边比划,说:“你们猜怎么着?他这样朝盘里‘噗噗’吐了两口口水,我这饭就吃不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本来是讲故事,可说话间竟模仿起乞丐的动作里,不注意也朝“三不沾”里吐了口水。陈赓意识到不对,赶紧解释:“哎呀,我怎么真吐了!”

毛主席哪能不了解他那点小心思,笑着说:“你吃就吃嘛,还编个故事给我们听!”

此话一出,在座的周总理、陈毅都笑出声来,陈赓毫不在意,将这道“三不沾”吃了个精光。

1961年,周总理、陈毅到缅甸访问,回国后在北京饭店摆了一桌宴席,请陈毅夫妇、贺龙夫妇吃饭。

陈毅心脏不好,夫人张茜没少提醒他,不能吃肥肉、不能抽烟、不能喝酒。可这次是周总理请客,桌上有茅台,陈毅决定“冒险”一次,喝个痛快。

可喝到尽兴时,张茜看不下去,又不好当面发作,在桌下狠狠踩了一脚。陈毅吃痛,喊了一声:“你踩我干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已经不是第一次给陈毅夫妇做工作了,只好劝说陈毅,让他少喝一点。可没过多久,总理就听说张茜和陈毅闹离婚了。

原来,陈毅与代表团的成员又吃了一顿饭,不仅喝酒还跳了交谊舞,直到深夜两点才回家。张茜一气之下,把陈毅锁在了门外,不让他进屋。这下轮到陈毅不满了,第二天找来秘书,向张茜传话:离婚!离婚!

这一次,又是周总理出面调解。他把陈毅夫妇、罗瑞卿夫妇约出来一起散步、看风筝。当风筝飞过头顶时,周总理意味深长地说:“张茜啊,夫妻间的纽带就像放风筝一样,线头在你手里,要拉得不紧不慢。如果拉得太紧,‘嘣’地一声断了,风筝就飞走了。”

罗瑞卿夫妇听后哈哈大笑,张茜也连连点头,自此放松了对陈毅的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