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节档,都少不了几部有争议的电影。
这些争议来自于方方面面,有的来自主题,有的来自演员,也有的来自拍摄效果和故事情节等。
今年春节档,九部电影待映,如此热闹的场面中,我却听到各种声音都将矛头对准了同一部电影,贾玲的新片《热辣滚烫》。
毫无疑问,《热辣滚烫》是今年春节最热、最有话题度,也是最受观众期待的影片。
淘票票新片想看榜上,《热辣滚烫》以超过50万想看高居第一。
可俗话说,人红是非多。
或许是因为想看的人太多,树大招风,也或许是有多少赞美,就伴随着多少批评,总之最近出现了不少对《热辣滚烫》不太友好的声音。
这些声音涉及方方面面,但大多数都是捕风捉影,似乎是将某种个人的不满,强加到了电影上,给电影提前下定义、判死刑,就很离谱。
我观察下,这些声音,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说它“营销过度”。
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不少人说《热辣滚烫》过度营销,原因就是电影宣布定档后,#贾玲减肥100斤#的话题火了。
能在一年减肥100斤,本身就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加上贾玲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也是根深蒂固的。
这种反差感,天然地会引起观众讨论。
讨论多了,话题热度自然上升,热搜随之出现,进而有更多讨论的声音进场,形成正向循环的舆论场。
因为大家都想看到贾玲暴瘦100斤之后的样子,这种期待太强烈了,导致有些人认为是有人在刻意引导,于是才有了“营销”这一说。看似是“营销”,其实都是网友们的自发讨论,片方既没有推波助澜,也没有在背后搞小动作。
这种自然的舆论发酵,在某些人嘴里成了“过度营销”。
事实上《热辣滚烫》发布预告和话题后,已经成了不少网友减肥的精神动力。
他们觉得贾玲一年能减掉100斤,自己也可以做到,大家都被她鞭策到了,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在某些人眼里,这些正向的影响也变成了“过度营销”的罪过,或许是有人嫉妒贾玲的成绩,也或许是某些黑粉带节奏,总之对于这样的一面之词,大家还是细心甄别为好。
第二种,是说《热辣滚烫》不是原创。
事实上,《热辣滚烫》从没有回避过改编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的事情。
一方面,《热辣滚烫》的剧情介绍里就写明了改编自《百元之恋》,影片以主角乐莹蜕变成长为拳击手作为落点,这也是故事的核心设定;另一方面,翻拍或改编本就是十分正常的影视圈商业行为,无可非议。
国内因翻拍和改编爆火的电影数不胜数,比如《误杀》《消失的她》等等,都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成绩。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在有些人眼里,其他翻拍和改编就可以容忍甚至称赞,对《热辣滚烫》就要嗤之以鼻甚至谩骂呢?
其实我大概能理解这些人的心态。
毕竟,贾玲之前一部《你好,李焕英》就让不少人眼红,后来一整年没见,默默减重增肌的她,又在春节档掏出了《热辣滚烫》,让不少小心眼儿的人破防。
于是他们借着不是原创的由头,开始攻击电影“融梗抄袭”,真是虚空索敌,给《热辣滚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
其实,改编到底怎么样,在电影上映之前,谁又知道呢?
况且,有不少观众相信贾玲的执导能力和诚意,并相信她一定会在第二部作品中,诚意满满回馈观众。
还没上映就打一星谩骂,甚至费尽心思找角度攻击,这种黑粉的说辞,没有任何参考性。
跟这位观众说的那样,我也坐等黑子被打脸。
第三种,就是无理尬黑。
有的人表示,自己看到几个评论,“就不想看了”。
也有人说,贾玲减肥和电影好不好看有关系吗?进而黑起了电影。
碰到这样的黑子,大多数都是生活不如意,或者十分情绪化的,大家带着怜悯的心看看就好,不要在意。
因为无论是什么电影,只要不顺他们心意,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他们就会莫名生出恨意,然后评论看衰。
而这种看衰,无疑是最幼稚,最没有事实支撑,甚至最无理的,甚至非常可笑。
其实,对贾玲的新片,我们大可不必抱有什么恶意。
在《你好,李焕英》上映之前,市场上对贾玲恶评的声音,比现在还波涛汹涌。
结果,事实证明,作品质量才是第一位的,贾玲凭借《你好,李焕英》,得到了无数认可,情绪价值拉满的手笔,也让她一跃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女导演。
作为一枚资深影迷,我预感这部《热辣滚烫》,也将是个爆款,因为贾玲深知自己生涯第二部作品的重量和分量,她不会误导观众,更不会无端消耗自己的观众缘。
跟这些网友说的一样,《热辣滚烫》可能不是最好,但也至少是爆款预定,因为无论从故事、阵容还是诚意来说,它都没理由不被看好。
眼见为实,电影究竟怎么样,我想等初一之后再跟大家好好讨论一下!
提前祝大家龙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