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高等教育核心力量的师资团队,是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加强高校师资团队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所理工科中外合作大学、中外合办高校的典范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自2016年成立以来,极为重视优质师资团队的搭建。目前,该校已拥有一支教研实力过硬的师资团队。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重点分析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师资团队有何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尖专家、学者坐镇,引领发展

卓越的学术领军人才,能够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促进学科的长远发展。同时,重量级带头人还可以为团队内部的年轻学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年轻学者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一流的中外合办大学,领衔广以师资队伍的便有着两位“重量级大佬”,是拿下各自学术领域最高荣誉的专家学者

该校校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龚新高教授担任。另外,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派驻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特使,为2004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教授

无论是院士还是诺奖得主,他们都是相关领域内的顶级专家,拥有极为深厚的学术造诣,可更好地带领广以发展,提高该校办学水平

更重要的是,以上两位学术带头人,同样具有先进、独到的教学管理经验,能够将以色列本土学术资源更好地融入自身的发展中,同时探索具有我国特点的“合办教学模式”

本部派驻、全球遴选,育人质量有保障

如果说“将勇”是广以师资队伍的显性特征之一,那么“兵强”,则是该校另一大不可忽视的特征。在广以两位学术大拿的背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学能手,他们富有国际视野、极强的创新精神,以及非同一般的教学实力,不仅为在校生带来了国际前沿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成果,还为该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悉,在建设师资队伍时,该校便100%按照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受聘教师均由以色列理工学院本部派驻至广以。因此,目前广以师资队伍当中,有60%的教师来自于本部,超过80%的教师拥有外籍,分别来自于以色列、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全球30多个国家。如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Moshe Eizenberg教授,便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可以说,广以每一位教师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卓越的学术成就,能够胜任教育、研究和创新三个方面的重要角色。因此,广以能够在成立后的短短数年间成为中外合作院校中的典范,想来也有迹可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构合理,根基稳固,持续向好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广以师资队伍的结构十分合理,分布均衡。在学科方面,该校教师涵盖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主干学科,确保每个学科都拥有较高的发展基础。职称结构上,该校的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据一定比例,同时拥有充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这种结构有助于各学院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保证可持续发展。

此外,广以还十分重视师资团队的培养与发展,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据悉,学校教师多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研究项目合作等活动,具备国际化学术资源和合作机会。这些措施有助于激发教师潜力,提升整体师资团队的实力和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来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师资团队,既拥有以“院士+诺奖得主”打头的先锋队,又有各级各类专家学者做后备军。该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卓越实力和丰富经验,以及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