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车就上头,一遇事就激动,一言不合就失控,车脾气引发的开车斗气、加塞插队、强行抢车位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可能升级的治安刑事违法也是路面舆情中的常见类别,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应对注意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

车脾气类舆情的特点

从源头上来说,此类舆情往往由涉事车辆一方发布的视频或由第三方车辆记录下来的斗气、抢行、加塞等行为的视频引发,有视频就有冲击力,就可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二次转发,因而舆情的热度往往升温迅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时间顺序上说,此类舆情往往有滞后的特点,一种是由于行为本身并没有实体报警,警方是在关注到网络传播的视频后,才启动调查、开展工作。这种情形下,如何迅速判断事发的时间和地点、明确管辖范围、及时开展调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否则舆论就可能形成对警方处置迟缓的质疑。另一种则是因为先前的交通纠纷或事故已经实体处理,但网传视频出现后,发现了涉事车辆存在更多更严重的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就需要重新开展,才能对网络视频中的行为进行明确的定性及回应。

从不确定性上来说,此类舆情除了视频本身体现的冲突外,还可能因为涉事车辆的品牌、牌照归属地,双方驾驶员的身份、年龄、职业,事发路段的标志性,双方驾驶员的言行等形成新的关注点,甚至引发次生舆情。特别是如果对事发过程、车辆属性、车主身份猜测等产生了网络谣言,主责部门就要面临理清事实和澄清传言的双重压力。

从处置主体上来说,此类行为往往存在着交通与治安违法行为的叠加,因而就涉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治安管理两个部门,对如何界定法律责任、交通与治安的处罚次序和轻重、确定通报的主体和方式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Q

车脾气类舆情的应对注意事项

应对此类舆情要做到快速反应、全面调查、准确处罚和引导提示四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快速反应是指对网络出现的斗气车类视频要争取早发现早回应,对于已经有了实体处理的,要结合视频内容去判断现有处罚是否适宜;对于警方尚没有接到报警报案的,要及时根据视频中的线索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警方已关注到并开展工作的信息要及时公开,或者是在网络传播内容下跟评,或者是通过警方新媒体账号发声,先接下线索,回应群众的关切,为调查处理争取时间。这种回应也可以采取警方向群众征集线索的方式进行。

全面调查指的是网民关注的是网传视频的内容,警方的调查则要扩展到涉事车辆的前后驾驶过程,从一个舆情点覆盖到事发的完整经过,这样才能更明确地判定涉及车辆的责任划分。从舆情角度看,警方后续通报内容若能给公众更全面更清晰的信息,自然会提升警方调查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准确处罚则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先把涉事车辆的双方违法行为充分说明后,再分别表述给予相关的法律处罚,直观体现行为、责任和后果的匹配,这是要掌握的关键。

引导提示则是要表明警方的态度,从通报方式的选择上,既可以是针对单一事例进行情况通报,并就双方违法潜在的危害性加以强调;也可以从这类道路车脾气行为的整体危害性入手,以具体的案件说明事例来应用,不管哪种写法,都要强调车脾气除了给涉事双方带来危害和责任追究,对于其他路面上的行人和车辆也具有潜在的安全威胁,影响整体的交通秩序,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必须保持零容忍。

Q

车脾气类舆情处置容易发生的问题

一是对于网传视频内容的回应迟缓,未及时发现或者是发现后希望找到涉事车辆,依法处理后再发声,网络传播与实体处理间的时间差越长,网上的质疑声音就会越多。

二是针对性过强,完整性不够。就是只针对了网传视频中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没有把事发过程,特别是双方各自的问题查清查透,这种处理方式虽然针对性强,但一旦网民提供了新的视频线索,就可能造成调查被网传内容牵着走的被动。

三是忽视对涉事方的沟通。此类舆情中,举报方往往伴有网络维权,可能对事实进行夸大,或者是表达对于实体处理的不理解不接受。当事人的情绪和表达是很容易牵动网民情绪的,如果确实表达失实之处,也应在调查及回应中加以说明。

四是对于网络谣言查处不力。关联车、牌、人、路、前因后果等产生的谣言,其伤害性甚至要大于双方斗气本身,如果对于突出的谣言不及时查处,从舆情角度就可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出现舆情反复。此外,对于针对涉事车辆及人员的人肉搜索信息曝光等行为,同样具有危害性,要对应采取措施。

福尔猫斯

一个不愿露脸的业内人士,告诉你舆情后面的可能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