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在网络上可以通过简单地搜索就得知一部电影的立项、创作、拍摄周期。通常来讲,拍的时间长的电影并不一定好,因为会有各种奇葩离谱的原因拖后腿,但是拍摄周期短的电影是一定不好,电影毕竟是一个需要时间精心打磨的作品。
就比如说《飞驰人生2》这部作品,我可以通过搜索查到,这部电影是2023年四月底才立项通过——立项意味着只需要交一份剧本大纲,后续还得经过剧本创作、剧本修改、拍摄、后期剪辑、过审等一系列步骤。
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各种轻喜剧非常流行:因为周期快。众所周知,资本最重要的因素就两个,收益率和周转率。像《流浪地球》系列慢工出细活一部周期三年期,肯定市场上的资本不会青睐的,只有中影这样的国资愿意扶持这样的项目。
还以《飞驰人生2》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上追星账号实时更新的消息来看,9月份开始拍摄,11月份杀青,次年2月份就要赶着春节档上了。这么短的制作周期,也只有这种敷衍的轻喜剧能够实现。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不好的风气:演员们1-8月上各种乱七八糟的综艺——因为综艺又轻松又无脑来钱又快,然后9-10月拍一个春节档速成喜剧片,最后两个月再接各种乱七八糟的综艺,去宣传一下自己“春节档合家欢大片”。
这里我要点名批评孙红雷、黄渤、邓超、沈腾四个人,接综艺接得飞起,自己本职演艺工作反而忘了。流量明星我不去骂,因为流量明星这种东西综艺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就给粉丝看看当垃圾快餐了,别去污染正儿八经的电视剧电影。但是你们这几个人,明明靠演戏出名,靠演技和好作品获得观众缘的,现在反而把自己变成综艺咖了,演技反而在不断下滑。
春节档人傻钱多,随随便便拍个什么片子都有三四五十亿的票房。所以咱们观众要拿出一点骨气来啊,不能真坐实了人傻钱多这形象啊,让人家拿三五个月赶工出来的劣质喜剧、或者炒冷饭的续作、或者直接从国外买剧本的翻拍片,就这么轻轻松松圈了咱们的钱啊。
再看张艺谋这个春节档的新作《第二十条》,也是一个今年七月份开拍,主打合家欢的轻喜剧作品。
老谋子最近几年也是越来越不争气了,去年那个《满江红》也是一个几个月完工的赶工片,吹牛逼要一镜到底,结果吹吹就放弃了,还要强蹭民族英雄岳武穆,我看了是气不打一处来,简直玷污了《满江红》这个词牌名。
我在《文化革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里讲过,当年运动的起手式是“批鬼神戏、批清官戏”,旧社会劳动人民非常苦、非常难熬,必须要有些精神上的念想才能活下去。那么彼时劳动人民最重要的“念想”和“寄托”是什么呢?一是“鬼神”;二是“青天大老爷”。
其中鬼神戏的反面代表,就是《李慧娘》。《李慧娘》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大奸臣贾似道强抢民女李慧娘,然后因为一点小事就把慧娘杀了。然后阴间的判官看李慧娘可怜,送了她一把阴阳宝扇然后还阳,李慧娘到了阳间之后用判官送的宝物救出了自己的恩人,然后当众怒斥贾似道,贾似道承认错误。
是不是跟《满江红》很像?一个是秦桧,一个是贾似道,一个虚构了青年爱国军官,一个虚构了地府判官,最蛋疼的点还是因为不能修改历史,只是让秦桧背一下满江红/怒斥一下贾似道就完事了。
所以说老谋子是真的不行,脑子里全是旧社会那一套,《李慧娘》改编自明代剧作家周朝俊的《红梅阁》——这是16世纪的故事。而老谋子在21世纪搞的电影跟封建戏剧一个模子套出来的,还号称是“精心打磨”的剧本,观众满意就见鬼了。
一个张艺谋,一个王家卫,一个把封建主义老套路旧瓶装新酒,一个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装点繁花,这俩可真般配。
贾玲的《热辣滚烫》,一个翻拍片。原作是日本的《百元之恋》,27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主演安藤樱是《小偷家族》的女主,这可是力压《燃烧》拿了戛纳大奖的片子。我强烈怀疑没有太多表演基础贾玲能不能驾驭这种角色。
尤其是就硬炒“减肥100斤”这个点让人更加存疑了,我们又不是追流量明星,关心的是你电影好不好。《你好,李焕英》以小博大成功了,低成本收获54亿票房。所以贾玲新片有钱了,开始铺天盖地营销了,减了100斤这事恨不得一天上五回热搜。越是这样越容易让我产生逆反心理,对《热辣滚烫》持保留意见。
而且我一直坚持这个观点:翻拍片就是低人一档。我绝不双标,好莱坞的翻拍片也是低人一档,奥斯卡把大奖给了翻拍片《无间行者》,就是奥斯卡双标与无耻的最佳体现。
老影迷们绝对记忆犹新,曾经香港经典电影《无间道》受到了怎样的不公对待。2003年的奥斯卡《无间道》冲击最佳外语片失败,央视的影视同期声还是个什么节目还发表了一番点评:认为警匪片间谍片我们觉得很刺激,但是终究“登不了大雅之堂”。结果好莱坞买下版权翻拍的《无间行者》,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影片4项大奖大满贯。
这TM就很气人了,同样的故事我们拍不入奥斯卡评委的法眼,换了一个美式文化的外皮、加了些美国生活元素、变成美国牛仔警察和黑帮,就横扫四个重量级大奖,这不是偏见是什么?
更何况《无间行者》的质量全面落后于《无间道》,很多影迷都喜欢用最后一场的天台戏做对比:原版电影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对不起,我是警察。”“谁知道?”——简直帅爆了,氛围格调艺术性都拉满。结果呢,老美那边的翻拍版是各种歇斯底里地怒吼,以及各种F**K,真的高下立判。
现在咱们很多不争气的电影人找到捷径了——原创多累啊,风险多高啊,直接卖国外现成的剧本不好吗?这跟劣质喜剧、赶工春节档等现象,同样都是对整体电影产业、电影大环境、电影市场、影迷有害的。
这种风气已经愈演愈烈了,喜剧片都让开心麻花翻拍了,悬疑片都让陈思诚翻拍了,以后情感片和女性励志片就给贾玲翻拍吧。国产编剧都去写短视频脚本去,皆大欢喜。
说起开心麻花,韩寒那部电影还在炒作“含腾量”的话题,真是恶心坏了。“含腾量”就是一个非常不要脸的说法,将来一定会钉在中国电影史的耻辱柱上。我就没有见过一个这样明目张胆嘲弄观众的出品方,也很少见像沈腾这样不自爱的明星。
你沈腾何德何能如此滥用观众对你的喜爱?一次两次“含腾量”的梗还可以看做是观众的调侃,每次都把这个拿出来,甚至官方还用这种做宣传,真的是脸都不要了。
《红毯先生》暂且存疑,宁浩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但是上一部《疯狂的外星人》实在让人有点……不知道怎么说好吧,就是感觉跟《乡村教师》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红毯先生》故事发生背景又是在农村,而且又是大演员/老农民这种反差提供的喜剧感,我很担心电影里会有很多关于农村、农民的固化偏见来构成笑点。拍农民题材的喜剧,我只认赵本山,其余太多以“农村喜剧”为名,其实是高高在上嘲笑农民。
不过这只是我的担心,前面几部电影我是一票否决,这部暂且存疑。
今年春节档还有一部香港电影《破战》,老戏骨吴镇宇任达华出演,又双叒叕是香港警匪题材。今年暑期档有部港片,好像叫扫毒风暴还是啥——我都记不得叫什么名字了,因为这好几年来港片的同质化太高了,无非就是毒品、重案组、廉政公署,都一群五六七十岁的老面孔,腿都迈不开了还强打动作戏,皱纹都成褶子了还要拉个皮强装小鲜肉,不值一看。
香港电影人的视野太过于狭窄了,之前好歹还有些武侠片、都市商战片、小人物喜剧爱情片,后来就清一色的反贪、反毒、黑帮——因为香港经济发展停滞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了,就只能一年复一年地拍什么坡豪、四大家族、廉政公署了。
香港电影人的傲慢让他们永远就把视角局限于自己这块一亩三分地上,从来不肯从五千年的泱泱历史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去寻找题材,所以香港电影近年来突出就是两个特点:炒冷饭、小家子气。走向没落也是理所当然了。
总而言之,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可谓哀鸿遍野、全军覆没。但是这是有特殊性的一年,因为疫情期间拍摄工作受到不小影响,投资方的信心也没有了,2023年热映的电影其实是疫情前就开始积压的存货,而到了2024春节档,就只剩下了劣质喜剧、赶工片、翻拍片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我说今年春节档的问题,并不是针对国产电影,我们的电影行业还是一直在产生精品的,年初有《流浪地球》《宇宙探索编辑部》,年中有《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年末有《年会不能停》《人民万岁》,只要是好作品我都诚意为大家推荐过。
多支持一些这样的电影,对赶工的、敷衍的、硬蹭春节档的喜剧苛刻一些,这就是我们在为未来的电影市场“用脚投票”。要是随随便便一个赶工喜剧拿了50亿票房,那可真就完蛋了,以后全都有样学样搞这种糊弄观众的东西了。
如果大家以后希望越来越少看到演员一年10个月拍综艺,两个月拍电影;越来越少看到赶工的劣质春节档喜剧;越来越少看到炒冷饭卖情怀的续作;越来越少看到敷衍的翻拍片……那么就请用脚投票,拒绝今年春节档所有电影。反正现在娱乐手段这么多,真没必要赶人山人海,去看这种小屏幕看一样效果所谓的“合家欢喜剧”,实在想看各大视频平台早晚都会上,不差这一会。
不看,就是对中国电影最大的帮助。
说起来去年年底还有一部集续集炒冷饭、赶工喜剧、疯狂植入广告、敷衍道丧心病狂的电影《非诚勿扰3》——这部作品不但在剧情上愚蠢得令人发指,更是大量植入品牌广告,让冤大头观众自己花钱去电影院看了场广告秀。以至于有人说,冯小刚开创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在上映前就通过植入广告让电影回本了,上映后的电影票冤大头买一张就赚一张。
导演冯小刚有一个臭名昭著的言论:就是因为垃圾观众太多,才导致市场上烂片成灾。
我认为,这完全颠倒了因果,观众的审美经验是需要培养的,审美体验是被动接受的,市面上全都是垃圾烂片、全都是不会演戏的流量明星和只想着圈钱的导演,怎么可能培养出有品位的审美呢?
毛主席说过,人正确的经验从哪里来?是从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得来的。所以创作者是第一位的,观众是第二位的;艺术家们是提供内容的主体,观众们是接受内容、体验内容的客体。冯小刚这番言论,就是标准的颠倒因果,不要脸;尤其是还拿出《非诚勿扰3》这种纯圈钱片,简直是不要脸的平方。
我们要向他们证明,不是观众垃圾,首先应该是垃圾电影人总是喂观众泔水。我相信一定会有一天,观众们“用脚投票”把所有的烂片都扔进垃圾桶,让所有想炒冷饭圈钱不要脸的导演都赔光底裤,到时候我们就能挺起胸膛来理直气壮地说——
冯裤子,希望这盛世,能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