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祁安春,生活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蚕丛村,从小跟随母亲学习羌族剪纸和羌绣。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她带领全村妇女创办了300多人参与的西羌绣纺专业艺术联合会,用羌绣带领全村走向富裕。2008年,羌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15日,羌族刺绣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羌族剪纸是羌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羌族人民的生活、信仰、理想、寓意等,有着深厚的羌文化特色,它是一种心灵的创作,要凭想象和感觉,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羌族剪纸和羌绣有着密切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祁安春为你讲述羌族剪纸的故事

羌绣是羌族妇女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有几千年的历史,古蜀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中,蚕丛、鱼凫均为羌人。被尊为“蚕神”的蚕丛氏传说就葬于茂县的叠溪镇蚕丛村。

祁安春讲述羌绣艺术的历史和传承

制作模板和画图案是正式制作羌绣前的必备工作。

祁安春讲述如何画羌绣图案

钩绣是羌绣最古老而且要面临失传的一种刺绣方法,也叫“游花”,是用一线一针的方式绣出各种图案,如羊角花、格桑花、中国结等。钩绣制作出来的羌绣作品既实用又精致,可以洗涤、穿戴、装饰,不容易坏,也不会掉色,可以跟蜀绣、苏绣相媲美。

祁安春用古老的钩绣技法手工制作羌绣

羌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羌绣作为羌族人记录生活的一种载体而存在了数千年,并将在绣娘们的努力下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