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图:123rf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作为亿欧大健康对外输出产业洞察的平台,“亿欧健谈”陪伴读者走过了又一个春秋。

在医疗产业中,数字化一词仍是不变的主基调,业务的最终升级是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终点。

如果2022年的医疗产业创新是“以终为始”的双向创新,那么2023年则迎来了大环境、监管、市场的多重压力,产业的各方都需要“进化式创新”,来重新定义更有价值的产品、服务、运营与价值链生态。

行至年中,由政策发酵的医药反腐风暴,以雷霆之势席卷整个行业,8月7日,医疗保健板块在二级市场一天蒸发2000亿元,A股医药板块400多只个股中,仅20余家上涨。在常态化的强监管之下,生存、价值、合规成为中国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

市场逐渐意识到,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会真正驱使行业的进步。亿欧大健康一如既往,关注科技突破与商业模式,见证医疗产业的变迁。

回望“进化”之年,亿欧健谈公众号共发表169篇行业内容,其中包括行业洞察、企业专访、热点分析等类别。近41.8万字的创作旅程中,我们试图通过学习最新的技术和最热的赛道,对产业链各端条分缕析,洞悉现象背后的本质。与去年相比,我们把重点放在了较为集中的几个赛道,花费更多时间研究新技术与商业模式,希望能做到精益求精。

此外,亿欧在2023年发起了“产业伙伴计划”,并在医疗健康、汽车出行、消费生活、生产制造、能源矿产、金融、公共事业等七大产业进行覆盖。截至本文发布,共有161家医疗健康企业加入亿欧产业伙伴生态,获得了亿欧平台所提供的品牌提升、资源链接、趋势洞察、人脉对接等权益。在此,我们也对产业伙伴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亿欧大健康撰写研究报告、行业分析的过程中,愿意将自身的行业经验与深刻洞察分享给亿欧和亿欧的读者朋友们。

龙年将至,本文整理了“亿欧健谈”公众号过去一年的五大行业关键词、精选48篇原创内容,邀您一道重温过去一年的大健康产业记忆。除了以下关键词,我们在新年还会继续关注医学影像、合成生物学、细胞与基因疗法等赛道,以及智慧康养、智慧医院等具体场景。有其他选题建议,欢迎随时给我们留言、私信,报名加入行业社群,与作者们进行更多讨论交流。

(点击文章题目可跳转全文)

随着ChatGPT火爆出圈,AI医疗这道题,迎来了新解法。

在《2023医疗健康AI大模型行业研究报告》中,亿欧智库预测2023-2027年为医疗健康AI大模型集中爆发的阶段,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自然》杂志则表示,有预测称,到2040年,生成式AI将为医疗保健行业带来1万亿美元的价值。

在2023这个“中国医疗大模型元年”,国内医疗大模型取得了诸多进展。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来自AI医学影像、AI药物研发等赛道的企业在现场分享了他们在大模型热潮中的思考与探索。

——大模型如何在医疗企业日常业务中落地,尽快构建竞争优势。

与通用大模型不同,医疗垂直大模型需要应用在严肃且复杂的医疗场景,其打造离不开高通量、高质量、高壁垒的医疗数据。这些数据如何获取、如何训练?

——医疗行业的严肃性、实时性、数据敏感性、优质数据稀缺性、可解释性、复杂性等特质,让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的应用仍要跨越一堵高墙。

——加强与医疗领域的合作,深入了解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才是医疗大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必经之路。

为着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等共同的目标,AI技术企业与AI医疗企业凭借各自的优势与积累,选择不同的布局方式。

——素有“亚洲最大的AI软件公司”之名的商汤科技,展现了一家在算法、算力、数据面面俱长的AI公司,对覆盖整个医疗健康产业链这一目标的决心和实力。

——作为一家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头部公司,凭借近十年来在医疗场景的积淀与技术实力,无论是评测数据,还是多任务医疗场景,医渡科技大模型均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对于数字疗法而言,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从概念追逐到理性回归,国内数字疗法行业在投资端似已经历一场轮回,但从产业端发展来看,其依然处于早期从产品形态、服务生态到商业模式的探索中。

——202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字疗法“先驱”Pear Therapeutics在2023年4月宣告破产,为国内企业敲响警钟。

——当下医疗投融资紧缩,整体活跃度较低。大环境使然,临床价值才是数字疗法产品商业化的基石。

——拿证只是一步,亿欧智库选择从团队与产品、临床及疗效、商业化能力及市场三个方向对中国数字疗法企业进行综合评估。

长远来看,数字疗法需要合理利用循证医学和知证决策两种方式,无论哪种支撑其核心要解决临床需求痛点,不断挖掘能够解决痛点的方案和手段。

——以培声医疗为例,比起高歌猛进地铺市场,他们选择从循证医学做起,构建起循证、创新、国内外认可的儿童语言障碍数字疗法工具。

纵览医疗行业细分赛道发展轨迹,新“风口”在经历爆火后,往往需要一定时期的积淀,等待着机遇乘势而上。现阶段的数字疗法与数字医疗亦如是。只有以长期价值主义,才能完成对医疗本质和价值的探索和重塑。

2023年尤其下半年起,医疗并购等交易频发。一位投资人告诉我们,多家MNC在2027年前后将会面临专利到期,制药巨头在“专利悬崖”的压力下,已提前开启收购布局。从“内卷”到“外卷”,创新药的价值验证期到来。

——坐了40年”冷板凳“的mRNA,在2023迎来属于它的荣耀时刻。

——研发之难、印钞机般的造富速度共同构成了核药领域跌宕起伏的传奇。

——国产ADC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需要企业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新的靶点,以及更加有效的药物组合,持续创新才能获得更多收益。

——面对日益内卷的赛道和政策调整下的暗流涌动,出海似乎已成为入局玩家闯关的主流方法。然而从上市情况来看,实力仍是闯关成功的秘诀之一。

——GSK宣布收购Aiolos,股民表示心疼“瑞瑞”。国产创新药前沿靶点创新、开发能力再一次得到验证。

——对于国内CGT企业而言,凭借 First-in-Class DE1实力与技术布局,无论是携手MNC或是大胆“闯关”,都要勇敢“走出去”。

——疗效、安全性、基础设施、支付难题“四重夹击”,CAR-T需要看得见的未来。

——马斯克“带货”,产业人士茶余饭后的话题多了一个,部分患者和医生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存在一定的疑虑和隐忧。

——更安全、更有效、更易用的产品是未来减肥市场的发展方向。

——拓展服务半径,平台型企业的华丽转身。

一边是诸多研发产品管线即将步入收获期,一边是创新药的商业化过程中,盈利者寥寥无几。在靶点中“卷生卷死”的同时,

——在回归理性、泡沫出清的过程中,投资人的审美正在发生改变。

——处方外流之下,超600亿市场规模的DTP药房成为创新药产业链延伸新阵地。

当偏瘫患者重获行走能力,当衰竭的心脏重新恢复跳动,当大脑与设备实现信息交换,当高难度手术操作得到”第三只手“的支持。

——随着资本注入,新工具和跨学科交叉技术的应用,脑科学这个长坡厚雪的赛道逐步显露。

——人机共生,在未来,或许并不是个遥不可及的蓝图。

——把一个冰冷的金属泵,变成有温度、有脉搏、有跳动的人工心脏。随着永仁心EVAHEART获批上市,中国心力衰竭进入人工心脏时代。

——只有关注医院患者痛点,打造充足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商业化上拥有一席之地。

——以导航定位产品快速铺开入院,奠定产品知名度与信任度,再以高端、智能化产品解决临床需求,实现更多术式覆盖。铸正的“顶天立地”之路。

——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或模式,外骨骼机器人行业都在等待着能够引发广泛关注和接受的“爆款”产品。

——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以提高智能程度、保障临床获益程度、降低生产成本为主线,也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潮水退却,保证性能降成本、差异化布局与自主创新或是IVD企业突围之道。

——前沿性、刚需性、稳定性、安全性注定了脑血管病需要构建知识创新一体化的良性生态系统。

我们或许看不到离硅基器件与碳基生命融合还有多远,但能够看到的是,曾经的“未来医疗”的确正逐步走入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DRG/DIP支付方式的改革重点并不在于控费,而是尽力去挖掘现有医保体系的潜能,探索如何以更高的效率去满足更多的医疗需求。

——如果说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掌握了医院的经济命脉,有着“国考”之名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则牢牢掌控着医院的江湖地位。

——强化自主治理水平,提升市场化自主经营能力。

——保险医疗健康服务提供组织应成为支付方创造新市场价值的“伙伴”,而不是侵蚀存量利润的“乙方”。

——上有医保国谈,下有商保补位,当优化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接踵而至,生物医药产业也将随之振奋。

——上游外资垄断,中游牌照欠缺,熨平生育焦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分析与IPO分析,或许也值得再次品读:

以及我们对行业整体的一些总结与预测:

2024年是亿欧的第十年,也是“亿欧健谈”陪伴读者的第五年。

作为聚焦科技创新+医疗产业+投资的信息平台与智库,亿欧大健康围绕自身“价值挖掘与价值传播”、“价值定义与价值提升”、“价值共创与价值投资”的“3V”体系,将持续向产业提供相关的品牌传播、业务咨询与落地服务。

“亿欧健谈”也将为您带来专业深度的行业洞察,谈创新进化,看产业变迁。

假期愉快,龙年见。

推荐内容

随手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