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并称为“三面红旗”,这三面红旗是当时我们的大政方针,也是我们在应对当时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要决策。总路线被今天的佞人们污蔑为“左”的错误路线,那么作为纲领性的总路线真的错了吗?为什么又要制定这样的纲领性总路线呢?

时间轴:1958

1958年,这是“二五计划”开局年。

这一年,“三面红旗”相继出现,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并称为“三面红旗”。

回顾这段历史,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三面红旗”会同时出现在1958年呢?

“一五计划”是照搬苏联模式,这一点老人家在1959年底至1960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提到过。

他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老人家说的不满意和心情不舒畅,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有提到,部队和部委全盘苏化,老人家认为这偏离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因此,在“二五计划”时,老人家便想改出苏联模式,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老人家在总结这段历史时指出,“由于我们没有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不能不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两种方法的问题,在1958年正式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为什么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直接的原因我们在之前的内容中也提到过,1957年苏联停止对我们的援建投资,改为贸易方式,这就逼迫我们不得不加快建设。

这就“三面红旗”产生的背景,也是为什么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会同时出现在1958年的根本原因。

人民公社是我们当时的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大跃进是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规划,而总路线则是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方向,因此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面红旗”在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今天的佞人们更是对其肆意污蔑,然而这“三面红旗”在老人家心里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历史背景,并有其底层逻辑,脱离了背景来讨论,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而我们尽可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

1957年,苏联将人类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到了太空。

这一年的11月,莫斯科举行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庆典,赫鲁晓夫宣布,苏联要在15年内赶上和超过美国。

此时距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过去12年,苏联修复了战争的创伤,开始大踏步地发展。

虽然赫鲁晓夫已经开始搞修正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举国之力投入建设的模式依然在发挥巨大作用。

苏联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我们当时也提出了超英赶美。

今天的佞人们对美国顶礼膜拜,自然会妄自菲薄,同时污蔑老人家那个时代。

我们当时提出超英赶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历史依据。

整个世界经历了“二战”之后,对工业化有了一致的看法,战争是国家工业化之间的竞争。

因此,实现工业化成了殖民地国家独立之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工业化有一个明显的标志是钢产量。

苏联在1921年产钢400多万吨,1940年增加到1800万吨,20年中增加了1400万吨,苏联在“二战”前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

当时我们的钢产量,1949年只有15.8万吨,1957年已经是535万吨了。

苏联用了20年时间发展到1800万吨,我们用了7年时间已经超过500万吨,而我们当时的基础比苏联不知道落后多少倍,却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

苏联提出15年赶超美国,我们难道15年不能赶超英国吗?

对于赶超问题,老人家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

“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

在老人家看来,既然他带领众人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道路,那就要证明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否则我们就没有理由要这么干。

对于赶超美国,老人家还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究竟要几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许七十五年。”

按照老人家的构想,我们赶超美国的时间节点,可能是2000年,可能是2025年,到底在哪个时间节点,需要看大家的努力。

如今即将来到2025年,或许一切正在如老人家所预想的那样。

当时总路线的提出,不仅是因为苏联提出了赶美的计划,我们也不能落后,还在于赫鲁晓夫从苏共二十大之后大搞修正主义,要求我们服从苏联的“三和”外交政策,在援建上卡我们的脖子。

苏共以“老子党”的方式对待我们,更是让老人家坚定了要走自己道路的决心。

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老人家多次提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3月的成都会议上,老人家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与“多快好省”联系在一起,由此一个完整概念的“总路线”便形成了。

在老人家看来,通过建国后七八年的实践,终于摸索出了一条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5月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中央将总路线提交大会讨论,最终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我们今天看过去的政策,感觉用语都很浅显直白,缺少想象中那种雍容华贵的文笔。

实际上,我们当时的政策表述是鉴于当时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而定,对于这一点,以后我们在扫盲运动中详细介绍。

我们当时的政策就是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为了充分考虑到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清楚领会,因此我们在政策发布时,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让普通的劳动人民也能清楚理解,避免政策落实不到位。

总路线的三句话代表了三层含义:

鼓足干劲是第一层含义,这层含义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解决我们在实际问题中资金、技术、设备、物资等匮乏的问题。

力争上游是第二层含义,这层含义是设定奋斗目标,力争这两个字就表示目标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但是至少要做到中游的成绩,也就是南宁会议中提到的三本账的意思。

多快好省是第三层含义,这层含义是执行方法,即多、快、好、省这四个方面,多是侧重数量,快是侧重速度,好是侧重质量,省是侧重资源节约。

从总路线本身来说,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路线错在了哪里?佞人们污蔑这是“左”的指导思想,那么“左”在什么地方呢?

“左”被视为是激进,“右”被视为保守。

佞人们说总路线是“左”的指导思想,那么激进在哪里呢?超出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吗?

我们当时有搞所谓的“红岸基地”寻找外星人这种毫无现实意义的“左”的东西吗?根本就没有,但是有人却可以胡编乱造来诋毁污蔑。

当时所有的决策,都是为了面对实际困难,解决当前问题,何来的“左”和“右”?

美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全面封锁,在朝鲜战场上的交手,更是让彼此关系跌到谷底。

如今赫鲁晓夫的种种做法又让中苏关系产生裂痕,一步步走向破裂。

无论是谁,这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看到一个崛起的中国。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内外都面临压力,所以客观上必须要大干一场,先摆脱外部压力,以此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

这就像邻村的恶霸跟我们动手交恶,隔壁的邻居跟我们吵吵闹闹,我们自家的兄弟齐心协力准备在地里苦干三年,这种想法错在何处?

总路线相当于为“二五计划”拟定了一个发展纲领,这一点做法错在哪呢?

“一五计划”时,我们拟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五计划”时,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拟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错在哪里呢?

客观上,我们有制定总路线的必要性,那么我们能不能实际达成呢?

总路线的提出并不是谁头脑发热的决定,而是有其提出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理论依据来自我们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从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已经变成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既然我们已经处于社会主义社会,自然应该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且我们还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来发展。

事实依据则来自我们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我们提前超额完成,再加上之前我们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和思想改造等五大运动,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所以我们当时提出总路线合情合理。

为了让总路线能够顺利进行,老人家当时建议中央、省区、地、县四级党委学习斯大林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以及苏联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这些书是可以直接借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减少我们走弯路的可能性,毕竟苏联是当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5年建立华约组织,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围攻之下屹立不倒。

它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要知道俄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烧到了它的本土,而美国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打到美国本土。

因此,苏联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到仅次于美国的水平,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性。

苏联从成立到在航天高科技领域超越了美国,仅仅用了50多年的时间,而美国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发展成现在的实力。

从苏联的发展速度和所获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在短时间内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发起到结束,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之间的对抗。

以欧洲为代表的自由世界杯打得落花流水,如果不是英国隔着英吉利海峡,欧洲的自由世界早就彻底沦陷,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来自苏联抵抗住了德国的进攻。

苏联为什么能够抵抗住德国的进攻,是因为苏联采取的社会制度能在短时间内实行全民动员,集中全国的资源和力量,生产出大量的武器装备,不断投入到战争的前线。

如果苏联在“二战”中战败,德国占有了苏联的领土和资源,“二战”结局如何难以预料。

因此,无论从理论依据,还是事实依据,我们有提出总路线的条件和基础,何来头脑发热的说法?

佞人们的父母难道不是希望他们期末考满分?而是希望他们只需要及格就万岁吗?

所以,我们不明白当时提出超英赶美的目标,为何成了佞人们嗤之以鼻的话题?

从后来改革开放的发展来看,当我们完成工业化之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也修建起来之后,当我们将曾经用于预防战争的积累用于生产时,我们很快就超越了欧洲诸多国家。

佞人们常以”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发展比我们快,人民生活水平高为由,对我们当时的发展加以诋毁污蔑。

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战后的欧洲之所以比我们富裕,那是因为美国和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

因此,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充实装备了欧洲,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以赠予形式提供的,剩余10%则是贷款,以此来对抗苏联在欧洲的扩张。

既有美国提供的资金,又有美国提供的技术和设备,还有战后需要重建的市场,欧洲各国当然能够快速发展。

反观我们的待遇呢?

向苏联贷款3亿美元,这3亿美元不是白送给我们的,都是要还的。

这就像隔壁邻居家被溺爱的孩子,不用天天干活劳动,却天天都给他吃牛奶面包,天天大鱼大肉,不快速虚胖起来才怪,这一点傻子都能想明白。

总路线的制定我们实在找不出问题在哪里,佞人们叫嚣着“左”的错误,却只会扣帽子,而不指出实际问题,真正出问题实际上是三年困难时期,但这跟总路线有什么关系?

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出现的问题,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从老人家当时提出让各级党委学习那几本书就知道,老人家担心后面会出问题。

事实也如此,后来在大炼钢铁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到三年困难时期,出现严重问题时,已经是1959年之后的事情,而那时候老人家已经退居二线,不在一线指挥。

那么大炼钢铁和三年困难时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如果你想了解过去那个时代的真相,请关注下一章《大锅饭:大炼钢铁》。

参考文献:

1、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插话.毛泽东.1958

2、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1958

3、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

4、“三面红旗”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演变探析.吴剑飞.河南大学.2009-05-01

5、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邢和明.中共中央党校.2004-05-08

6、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逄先知.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