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作性睡病

作者/张秀兰

发作性睡病,属祖国医学“多寐”或“嗜睡”范围,以发作性睡眠,入睡快,睡眠时间短,自己不能克制为其特点。《内经》认为本病系阳虚阴盛所致,治疗宜燥湿健脾或温阳益气之法。据报道,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发作性睡病效果良好(见《中医杂志》1980年第8期)。

笔者体会,在活血化瘀的同时配合理气药,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一例如下:

姜××,女,42岁,工人。1980年11月初诊。

主诉:发作性不可抗拒性睡眠一年余。

现病史:患者平素经常头痛头晕,常因年迈老母远居无人照顾而整日忧愁思虑,继而出现困倦,多睡,逐渐加重,睡眠发作时不可抑制,大约十几分钟或半小时左右方可醒来,醒后仍感疲乏,不愿活动,每日发作数次,发作无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故来求治。

查体:神志清,营养一般,精神疲惫,言语流畅,五官、心肺、腹部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血压80/50毫米汞柱。

诊断:中医:嗜睡。西医:发作性睡病。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兼素体气虚。

治则:活血化瘀为主,兼益气疏肝解郁。

处方

当归30克,川芎20克,赤芍20克,红花12克,丹参30克,炒乳香12克,炒没药12克,黄芪30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枳壳12克,陈皮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日后复诊,胸闷减轻,入睡同前,又服上方三剂后,自述发作性睡眠次数减少,入睡时间较前短,无其它不适,血压90/60毫米汞柱,继服上方。共诊七次,服药二十剂,发作性睡眠消失,停药观察,一年半后随访,未再复发。

体会:祖国医学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是心的重要功能之一。

《灵枢·本神篇》说:

"心藏脉,脉舍神。"

说明神的活动是以血为本,而血的运行又以气为帅。故凡是血之运行发生障碍,亦能导致神明的变化。若情志抑郁肝气不能疏泄,气血亦多滞而不畅,气血不畅则神明郁而不发,不得伸张于外,故致多寐。

上述病例,始于困倦,精神不振,逐渐发展到多睡,甚至不能抑制。在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舒肝解郁,立方以《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化裁,选用本方七味药。

其中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活血化瘀,同时当归又能养血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

柴胡疏肝解郁,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而血行,甘草调和诸药。

加炒乳香、炒没药、丹参增强活血祛瘀之力,用香附、陈皮、川楝子、郁金、青皮以收疏肝理气解郁之功。

重用黄芪,既可补气,又能助活血化瘀之功,且能防止辛散之药损伤正气。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山东中医杂志》(1983)丨作者/张秀兰,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编辑|景天 校队:桔梗 视觉|花椒

紫苏|18018790602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