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

如果说前几年流行的抗日神剧的编剧都是在抄袭老电影,那么手撕鬼子、鸡蛋练枪、发胶战神、无敌燕双鹰,其实都是在模仿同一个人物,双枪李向阳。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那个手持双枪,智勇双全的游击队长李向阳是60后、70后、80后永不磨灭的青春偶像。这部家喻户晓的电影有哪些动人的故事?今天白羽就带大家回忆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李向阳的原型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媳妇秀琴被鬼子俘获了。李云龙把县大队、区小队全部召集回来打了一回“富裕仗”。可即便是八路军把鬼子团团围住,李云龙看着新媳妇被绑在城头也只好“无能狂怒”。

“开炮!”“开炮!”“开炮!”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老婆和鬼子一起玉石俱焚。

《亮剑》剧情虽然感人至深,却让人怀疑起了李云龙指挥作战的能力。不少热心网友提出了“围三阙一,虚留生路”的打法。

人都轰没了,再好的方法也用不上啊。

如果换成双枪李向阳的媳妇被鬼子抓住会怎样?

红色浪潮期间,江青正在搞“样板戏”,她让剧作家阿甲将电影《平原游击队》改编成京剧。阿甲找到了电影编剧刑野,刑野就为他写了一封介绍信,让他去找李向阳的原型甄凤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写好这出戏,甄凤山把自己的一生的经历和抗战时期发生的故事全部都告诉了阿甲。其中一件事是这样的:当年,甄凤山神出鬼没的行踪和高超的武艺令日军闻风丧胆,日军既捉不到他,也没法将其诱降。

后来,伪军想了个歪招,趁着甄凤山外出之际,捉住了他的妻子,并且留下一封信:如果投降就放了你老婆,否则就杀掉她。

甄凤山可不是李云龙,手底下也没有一个富到流油的独立团。

甄凤山身为游击队长,自然用的是游击队的招数。他了解到城里有一家韩国人开的大烟馆,跟日军中队长仅有一墙之隔。甄凤山就趁着中队长不在家,率领3个侦察班溜进大烟馆,翻墙而入。

里应外合,活捉了日伪军特务34人,就连中队长的老婆也被甄凤山给偷了出来。鬼子发觉后,立即派兵追赶,游击队趁机又打了鬼子的埋伏。

按照李云龙的计算公式,一个日本女良们能换50箱手榴弹,甄凤山就跟日本人提出了互相交换人质的条件。

如此一来,不但换回了自己老婆,甚至还换回了不少抗属。

事后,甄凤山挨了军分区政委王平的一顿臭骂,晋察冀军区的聂荣臻司令听闻此事,虽觉荒唐,却也情有可原。

编剧阿甲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就将其写进了戏曲《平原游击队》的修改稿中。没想到,江青看到之后大怒:“这岂止是无组织无纪律,完全是土匪绑票。私下交易,更是丑化、污蔑我八路军形象”。

于是,她又指派刑野、崔嵬、冯志、李英儒等五人继续讨论修改《平原游击队》的电影剧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定县游击队

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平原游击队》,郭振山扮演的李向阳,浓眉大眼,智勇双全,简直就是战争年代游击队长的典范。

对于编剧刑野来说,他心目中的这个人物并不完美,身上甚至还带有浓郁的土匪和流寇习气。

据定县县志记载:1938年11月,为了震慑定县城中之敌,甄凤山化妆成“大佐”,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十几名穿着日军衣服的游击队员,大摇大摆的进了城,守门的日伪军还向他们行了军礼。

换言之,电影《平原游击队》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真实的抗战历史。

据当年的《抗敌三日刊》载文道:“5月10日,日军下乡大扫荡,计50名,汽车4辆,走到赵村,因为南沙河套松沙一尺多深,汽车不能前进。

甄凤山听到此情况,即率队由东、南两面包围了日本汽车。

双方激战3个小时,将鬼子汽车烧毁,鬼子尽数消灭。此战使日军大怒,集中定县、新乐、深泽、无极、晋县、安国数县日伪军万余名妄想将甄风山部一网打尽。甄得到消息后,避敌锋芒。鬼子在河南边连续扫荡7天,未见八路军一名,只好收兵各回各县去了。”

甄凤山带领的游击队采取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等战术,打的鬼子左支右拙,肝胆俱裂。

在定县党史办编印的革命回忆录中记载:甄凤山同志和他率领的部队,战斗124次,歼敌278人,俘获伪军333名....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1952年,作家刑野根据甄凤山以及其他几位抗战中有名的游击队的事迹创作了多幕话剧《游击队长》。当时刑野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工作,所长就是大名鼎鼎的丁玲。

丁玲当时还兼职《人民文学》的主编,刑野就把剧本交给丁玲,希望可以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丁玲虽然认为《人民文学》不适合发表,却将剧本给了电影局局长陈荒煤。

陈荒煤又请来剧作家羽山,将《游击队长》修改成电影剧本《平原游击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电影故事

当时的电影拍摄还是革命任务,分到什么剧本,就拍什么电影。解放前有着敌后武工队经历的苏里、武兆堤就分到了《平原游击队》的剧本。

当时,编剧羽山听说这两位年轻的导演还没有独立执导电影的经验还很不情愿。彼时,《渡江侦察记》刚刚拍摄完毕,羽山很希望这个剧本由著名导演汤晓丹来指导。

汤晓丹拍摄的《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都是我国影史上的经典。上级早就把《怒海轻骑》、《沙漠里的战斗》等影片的任务分派给了他。在陈荒煤的支持下,苏里、武兆堤开始了艰苦的准备工作,光是电影剧本就磨了一年多。

苏里、武兆堤结合自己的武工队经验对剧本做了一些修改,怎么过封锁线,怎么打暗语,这些都是两位导演的亲身经历。电影中,武工队收缴伪军武器之后,第一时间就把子丹

(弹)给退了出来,手法极其娴熟。

电影中打更人喊的“平安无事喽”,就是抗战时期的真实写照。

等到分镜头剧本写好,又出现了新的变故,武兆堤被调走学习。整个拍摄期间,只剩下苏里一个导演。为了拍好这部电影,苏里在长春电影制片厂院子里搭建了一个“李庄”。

从大门到大路,从庄子到碾子,大银幕上看起来一切都跟真的一样。电影故事发生在碉堡耸立的冀中平原,实际上连长影的大门都没出过。苏里说:在院子里搭外景,省了很多钱。

小成本大制作的《平原游击队》大获成功,电车售票员出身的郭振清一炮红。他塑造出家喻户晓的英雄李向阳,既有古典小说中草莽英雄的影子,也有西方罗宾汉的特色。他声东击西,机智果敢,三进山城,把地道战、地雷战运用的出神入化。

方化扮演的日军松井队长也一改反派人物的脸谱化,他残忍邪恶,凶狠狡猾,居然还会弹吉他。

哦,不对,是琵琶。

除了方化这个成功的反派之外,葛存壮老爷子在本片中饰演的特务队长杨守业也是一绝。自此之后,葛存壮就成了国内著名的“反派专业户”。

四、遗憾

1955年1月《平原游击队》黑白片版举行公演,观众反映强烈。其中。《平原游击队》那段经典的“鬼子进村”曲,几乎成了讽刺“小日子”的必备曲目。在当时,人人都能哼上几句,在如今短视频泛滥的平台上,更是被运用到了极致。

网上有人说这首曲子抄袭自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其实这首曲子是作曲家车明的原创音乐。参考和扩展了日本狂诗曲《I.Nocturne》,细心的观众甚至可以听出《樱花》的旋律。

每次听到曲子响起,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几个身穿丝绸,头戴凉帽,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充当“带路党”的特务,后面是扛着三八大盖的鬼子兵,中间有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鬼子,带着白手套,手一挥

“哈一库,哈一库”。

在整个红色浪潮期间,它和“老三战”等少数几部影片幸免于难,成为了那个时代反复播出的经典。

后来,《平原游击队》被诗人张永枚改编成了京剧《平原作战》,主角李向阳也被改成了“赵勇刚”。1974年,崔嵬、赵怀皑又拍摄了京剧舞台艺术片。

197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平原游击队》又拍摄了一部彩色版。由于剧本改动的太过夸张,剧情已经朝着“抗日神剧”的路子上走去,观众普遍反映,还不如黑白版。

到了2002年,编剧刑野接到了一个文化公司的电话,他们想把《平原游击队》原剧本改编成电视剧,争取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播映。刑野感到欢欣鼓舞,他说:“现在文艺创作的束缚少了,要调动起所有的生活积累,好好充实、丰富原作,老有所为啊”

他每天都在殚精竭虑地思考如何修改剧本,全然不顾自己已经是84岁高龄的年纪了。由于大脑异常兴奋,再加上高血压、脑血栓病发,居然引发了中风。2014年8月16日,瘫痪了两年多的刑野老先生与世长辞。那部遗存的电影,成为了他一生的光荣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