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年代,邓大沿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邓大沿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为革命种茶”的工作中,为经济发展种好茶、制好茶,也给邓大沿茶业注入了红色的企业精神。第三、第四代传承人继承了邓大沿茶业的优良革命传统,用实际行动传播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倡导茶生活,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应有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民国时期,邓大沿的父亲邓水生一边在城里中山路(今八一路)开商号做着生意,一边在北寮买山买地,开山垦荒种田、种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漳平中山路

邓大沿从小跟随祖父、父亲经商、做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致力于茶园管理和制茶技艺探索研究,改进水仙茶工艺,提升水仙茶品质,所制作的漳平水仙名震京津,远销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四军出击闽中途经古省驿道(北寮段)

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红军经过北寮从古省驿道过境茶林盂时,家住大路边的邓大沿母亲和妇女们烧茶水给红军喝,红军还给了两毛钱作为茶水费。次年,北寮成立了苏维埃政府,组建了赤卫队,年仅18时岁的邓大沿主动报名,成为赤卫队的一员。他积极参与革命武装斗争,为捍卫北寮红色政权做出应有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时期 “邓大沿记”水仙茶商号印章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大沿再次弃商从戎,参加作战。抗战胜利后,又回到家乡种茶、制茶、卖茶。1948年,在自家的茶叶盖上“邓大沿记”印章,正式创建了“邓大沿”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起义民兵队伍调查表

新中国成立前夕,邓大沿参加起义民兵队伍,负责情报联络工作,配合正规军解放漳平,为革命胜利再做贡献。

茶山土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时政府在第一区(菁华区)菁坑乡、在第二区(党泰区)北寮乡分给邓水生、邓大沿许多土地,他们家在巷口坪、茶林盂、宁家山等自然村都有了茶山。父子俩用心把茶山管好,把茶叶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供销合作社的交费收票据

1952年,邓大沿缴交入社费1000元,参加第二区供销合作社,主要负责种茶、制茶。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邓大沿被分配到茶场集体小队,负责茶叶的种植、制作和经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为革命种茶”的工作中。他种茶时提出了“高山出好茶”理论,带领大家寻找海拔高的、适合种植茶树的山坡,炒茶时只要茶叶走水没走透不管到多晚就坚决不回家,坚持把茶青摇到满意为止,于是被选为制茶队队长,从此毕生致力于漳平水仙工艺创新和品质提升,为漳平水仙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漳平水仙的一代宗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平沿”税务登记证

改革开放以后,邓大沿做的茶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而且诚信经营,因此备受推崇,十分畅销。他在茶林盂自家厝脚下开了间商铺“长平沿”,经营自己做的漳平水仙茶及土特产。邓大沿还把毕生的制茶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儿子邓永周和几个徒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大沿茶业第三代传人邓永周

邓大沿之子邓永周继承祖辈事业和种茶制茶工艺精髓,坚守传统制茶工艺,阳光萎凋、手工摇青、渥堆发酵、木炭焙茶,把茶叶做到了极致。上世纪四十年代,“邓大沿”漳平水仙茶飘香四海,声名远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大沿茶业第四代传人邓长捷

2009年,邓大沿之孙邓长捷担负起“邓大沿”第四代传人的重担,先后设立漳平市邓大沿茶厂、注册“邓大沿”商标、成立漳平市邓大沿茶业有限公司,开始走上现代化、品牌化的企业发展之路。邓长捷谨遵“制一方好茶,传一方技艺”的祖训,采用传承百年的邓氏传统制作技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独树一帜的匠心和工艺、与众不同的品质和风味使邓大沿茶业脱颖而出,迅猛发展,成为为数不多的福建老字号、非遗传承人的漳平水仙茶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长捷不忘初心,继承优良的革命精神,坚持传播、弘扬漳平水仙茶文化,积极参与政府、协会举办的各种茶事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三茶统筹”理念,着手建设集茶叶生产、技艺传习、民宿娱乐、老字号商店、茶文化研学为一体的生态茶庄园,以茶促旅,以旅助茶,走茶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助力漳平水仙茶产业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来源:邓大沿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