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25日,王稼祥心脏病突发,在北京猝然逝世,享年6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稼祥朱仲丽

噩耗传到中南海,毛主席非常难过,悲痛地说:“遵义会议上,王稼祥投了关键一票,是有功劳的。”

在1973年党的“十大”上,王稼祥当选中央委员。不仅如此,在毛主席的支持下,他还被推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稼祥逝世后,根据中央规定,政治局委员要参加追悼会。不过由于毛主席年迈,再加上生病,遗憾错过了见老友最后一面。

追悼会上,周总理来到王稼祥遗孀朱仲丽身边,安慰她:“你要保重身体......我代毛主席向你问候!”

不过在半年后,仍处于悲痛中的朱仲丽突发奇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遗憾的是,这封信并没有交到毛主席手上,最终石沉大海。

那么,王稼祥与毛主席有着怎样的交情?妻子朱仲丽给毛主席写信,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稼祥

支持毛主席,遵义会议投出关键一票

1906年,王稼祥出生在安徽泾县一个叫做厚岸村的偏僻山村。厚岸村很穷,可王稼祥家的日子过得不错,父亲王承祖在镇上经营着当铺和磨坊,是一个小商人。

在父亲的支持下,王稼祥7岁那年上了私塾,后来又考上了芜湖圣雅各做中学高中部。这是一所外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传授的是新式教育,王稼祥也是在这里接受了进步思想。不过到1925年,因为声援“五卅运动”,王稼祥被学校开除了。

这一年,在组织的安排下,王稼祥与张闻天、伍修权等人一起出发,前往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留苏期间,他光荣入党,成为赫赫有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

1930年,王稼祥回归祖国,先在上海党中央工作,一年后因为顾顺章叛变转移到中央苏区。当时,正赶上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在青塘召开,王稼祥作为中央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上,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指示,称红军应该到四川发展。这个时候,一位长头发、身材高大的代表站起来,对大家说:“我不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稼祥定睛一看,发言的不是别人,正是红军领袖毛主席。王稼祥对毛主席仰慕已久,想听听这位红军领导人对中国革命的看法。

毛主席没有推辞,对中央苏区的作战形势,以及为什么不到四川发展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分析。后来王稼祥回忆说:“我虽然不理解泽东同志的说法有何独到之处,但总觉得他讲得有道理,让人信服。”

这场会议后,王稼祥亲自到龙岗,与毛主席促膝长谈,直到天亮才离开。也是在那一夜,王稼祥被毛主席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观点深深折服,开始向毛主席靠拢。

因为是共产国际派回的代表,王稼祥在苏区的地位很高,当选中央红军政治部主任,进入最高领导层。可毛主席的处境却越来越艰难,在1932年的宁都会议上,毛主席失去红军领导权。只有王稼祥站出来支持毛主席,但他当时属于少数派,无力改变这一决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王稼祥

王稼祥真正认同毛主席的主张,是在1934年的广昌战役之后。这场战役红军损失惨重,造成5593名将士伤亡。王稼祥十分痛心,忍不住感慨:“如果按照泽东同志的主张行事就能胜利,否则必定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王稼祥遭遇敌人空袭,身负重伤,经历了8小时手术才逃出鬼门关。因此在长征初期,王稼祥是在担架上度过的。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当时王稼祥伤还很重,警卫员担心他身体,提出放一天假。王稼祥很不满,骂了一句:“这么重要的会议,你让我请一天假?”警卫员不敢反驳,只好抬着他进了会场。

遵义会议上,周总理首先发言,随后张闻天作了反面报告,批判博古等人的错误军事路

线。最后,毛主席用一个多小时,详细解读了红军目前的处境,以及未来何去何从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投票环节,王稼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毛主席。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取消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权,由毛主席来领导红军。

这一次,王稼祥不再是少数派,除博古、凯丰两人外,会上大多数人都拥护毛主席来领导。最终,毛主席当选政治局常委,与周总理、王稼祥重组“军事三人组”,指挥中央红军行动。

王稼祥在关键时刻投出第一票,毛主席一直记得这份恩情,后来评价说:“他是有功之人,是第一个从教条主义中站出来支持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王稼祥

请求安排工作,毛主席批示同意

1930年从苏联返国后,王稼祥都是中央最高层领导之一,可是在后来,他为何销声匿迹了呢?

有人认为,王稼祥性格内向,很难接近,缺乏群众基础。也有人说,他一度与王明等人走得太近,被视为教条主义的中坚分子。这些原因或许都没错,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伤病缠身,长期脱离工作岗位,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没有多少建树。

红军抵达陕北后,王稼祥被组织安排到上海秘密休养。可在1937年,他的伤病又出现反复,被迫远赴苏联治疗。1938年,王稼祥重回延安,为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起草文件,成了配角。

1945年延安开七大,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时,王稼祥只获得209票,遗憾落选。关键时刻,是毛主席替他说了话,对代表们说:“王稼祥在四中全会之前犯过路线错误,可在遵义会议上,他脱离了原来的路线,是有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帮助下,王稼祥顺利当选中央候补委员,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王稼祥又前往苏联养病。等他返回国内时,担任的已经是东北局城工部长这样不显眼的职务了。

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投身外交领域,曾任驻苏联首任大使、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1956年,王稼祥又当选了中央书记处书记。然而随着特殊时期的到来,王稼祥受到影响,被迫迁往河南信阳。在那里,王稼祥遭受身心双重折磨,患上了急性中毒性肺炎。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关照下,他才回到北京,住院休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王稼祥的身体有所好转,迫切想复出工作。他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想法,称:想做一点外交调研方面的工作。

很快,这封信就送呈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想起了这位故人,批示:同意。

1973年开十大,在毛主席的支持下,王稼祥当选中央委员。王稼祥很高兴,回去后对妻子朱仲丽说:“毛主席身体很好。”

遗憾的是,仅仅过去几个月时间,1974年1月25日,王稼祥就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稼祥与妻子朱仲丽

毛主席当媒人,遗孀写信却石沉大海

王稼祥逝世后,遗孀朱仲丽长期处于悲痛之中,久久难以释怀。同样让她担心的,还有毛主席的身体。于是在1974年秋,她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写道:

“稼祥已经去世六个月了,我却一天比一天思念。主席,你还记得你说的话吗?我愿加入您的医疗团队,日夜守护在您身边,直到您康复!”

朱仲丽写完信件,便贴上邮票寄去了中南海。她一直等待着毛主席的回信,每当空闲下来,就陷入对王稼祥的深深回忆之中。

说起来,比起王稼祥与毛主席的相识,朱仲丽要更早。她的父亲朱剑凡曾留学日本,与孙中山相识。回国之后,朱剑凡一边从事教育工作,一边支持革命,结识了湖南老乡毛主席。朱仲丽小的时候,就见过毛主席几面。后来她从上海同德医学院毕业,奔赴延安工作,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做医疗保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从苏联返国的王稼祥出席六届六中全会,与毛主席一起散步时偶遇了朱仲丽。毛主席有意撮合这段姻缘,介绍说:“这是我的小老乡朱仲丽医生,别看她年龄不大,我们的健康都归她管哩!”

朱仲丽是大学生,有文化有修养,又是延安出了名的“美女医生”。王稼祥顿时动了心,向毛主席打听朱仲丽的具体情况。毛主席很高兴,但又不想以领袖的身份为难朱仲丽,便说:“你找萧劲光问去吧,萧劲光是她姐夫。”

王稼祥是中央的大人物,又有留苏的背景,萧劲光自然乐意促成这段姻缘。就这样,在毛主席和萧劲光的撮合下,王稼祥与朱仲丽相识相恋,于1939年结婚。

结婚那天,毛主席也到了,笑着对王稼祥说:“你现在成了我们湖南女婿,要好好照顾我们长沙小妹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仲丽

朱仲丽与王稼祥携手走过36个春秋,在特殊时期相濡以沫,感情深厚。王稼祥逝世后,朱仲丽无事可做,愈发思念丈夫。这时,中央传出毛主席身体不好的消息,朱仲丽长期从事医疗保健工作,于是致信毛主席,希望到主席身边去,执行为毛主席服务的光荣使命。

然而朱仲丽左等右等,始终未能等到毛主席的批示。她一度以为信没寄出去,或者记错了地方。她跑了北京的各大医院,大家都没有毛主席的消息,她想去中南海,因为种种原因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1976年9月9日,朱仲丽从广播里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顿时泪洒当场,瘫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