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3年,老百姓猪肉吃得很爽,但养猪的却很惨。

按照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整个养猪业平均每头猪亏损76元,2023年一共出栏了7.26亿头生猪,这意味着,整个养猪行业亏了550亿。

这个算法可能不太准确,但实际的情况可能比这个数字还要惨烈,有的“猪王”甚至已经倒在2023年。

比如行业老四正邦科技,2023年中就已经扛不住了,直接申请了破产重整,如今已经被收归到竞争对手双胞胎集团旗下。

双胞胎早就想上市了,可以预见,以后有可能逐渐就没有“正邦”这个名字了,双胞胎将成为新的江西“猪王”。

而福建“猪王”傲农生物也早就深陷债务的泥潭了,目前的违约金额已经超过14亿,控股股东的股权也已经被法院轮候冻结了,破产重整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

傲农生物一度是养猪界的“黑马”,只用了5年的时间就从零开始干成了行业老五,没成想,也倒在了这个“寒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的时间,五大“猪王”没了俩,而行业老大、老二、老三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截止1月31日,所有养猪上市公司的年度业绩预告都已经公布了,我们着重看看老大(牧原)、老二(温氏)和老三(新希望)的成绩单。

牧原股份预计亏损38-46亿,温氏股份预计亏损60-65亿,新希望预计亏损45亿,行业前三合计亏了近150亿。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新希望,原本预告的净利润是3亿,但实际上是由于出售子公司资产获得了额外的收益,扣非后经营亏损是45亿。

成绩单不好看,账面上也很危险,各个都是“巨负”。

牧原股份负债1131亿,短期借款453亿,长期借款120亿,一年光是利息就要花近30亿,属于是亏着钱给银行打工。

温氏股份负债577亿,相对较少,但账面的货币现金只有40多亿了,已不足以覆盖一年内到期的100亿短债。

新希望负债970亿,金额不是最高的,但负债率却是最高的,达到了72%,比牧原和温氏足足多出了12%。

新希望负债率最高,2023年的筹钱动作也是最多的,正应了那句话,所有行业的老三都不好当。

筹钱得从省钱开始,新希望从2022年底就开始对扩张养猪规模猛踩刹车了,还卖了不少新建猪场。

2022年12月,新希望把川渝地区11个在建新猪场项目卖给了成都天府兴新鑫农牧,回笼了9亿的资金。

2023年4月,新希望又把川渝地区7个已建好的猪场项目卖给了成都天府兴新鑫农牧,再次回笼了13亿的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天府兴新鑫农牧是成都市国资委旗下控股子公司,可见,成都国资为了帮新希望一把,也是拼了。

不过,区区22亿的资金也就只够救救急的,很快,新希望被迫把旗下两家核心子公司的业务也卖了。

一家承载了新希望旗下食品业务,一家承载了新希望的家禽养殖,老板刘永好当年就是从养鹌鹑起家的,这意味着,四川首富为了养猪,把起家的家业都卖了。

两家子公司的股权一共卖了42亿,暂时解了新希望的燃眉之急。

而新希望的新一轮定增计划也正在进行中,计划募资74亿,有相当一部分是计划用来还债的,看来,多年的四川首富也没有余粮了。

当然,筹钱的也不只是新希望,还有牧原股份,只是老板秦英林的筹钱方式不同于刘永好的卖卖卖,而是买买买。

当然不是买资产,而是秦英林自己认购牧原股份的定增,2022年底认购了60亿,也就等于是直接为牧原股份输血60亿。

老板给公司输血,看得出来,这是真爱。

相比之下,温氏股份没有太多的筹钱动作,只是4.4亿卖了一个子公司股权,但为了养猪,温氏其它业务做出的让步还是蛮大的,原本在分拆的温氏乳业都暂时终止了,等挺过了这场“寒冬”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说到“寒冬”,2023年确实很“冷”,就像开头所说,7.26亿头的生猪出栏量,仅次于2014年历史最高点的7.35亿头。

供需决定价格,这是2023年成为“寒冬”的直接原因。

但实际上,如果从生猪销售价格来说,2023年与历史低点相比算好的了,平均都能卖到14-15元/公斤的水平,问题在于养殖成本比以前高了太多。

2014、2015年的时候,猪的养殖成本在6.5元/斤左右,有的甚至还更低,如果现在也6块多的成本,也就是13元/公斤,怎么都不会亏了。

但如今大家的养殖成本普遍都在7-8元,温氏股份2023年的成本甚至达到了8.35元,以至于销售毛利率都是负的,当然没法挣钱了。

也许有人会问,这就怪了,规模养殖比以前更集中了,养殖成本怎么反而还高了?

除了饲料、人工成本上涨之外,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经历“非瘟”之后,对于规模养猪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直接增加了养殖成本。

目前的情况是,猪企们正处于新一轮养殖降本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可以说,不是猪肉卖得太便宜了,而是猪企们还没适应“非瘟”后的成本变化。

可以做个简单的测算,以出栏猪240斤的标准重量计算,如果养殖成本能降一毛,每头猪就能多挣24块钱,按照开头说的每头猪平均亏76元,也就是说,只要能降3毛多点的成本,就能盈亏平衡了。

当然,养猪成本也有个体差异,比如牧原股份2023年每头猪只亏了60元,说明其成本要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用不着降3毛就能盈利了。

而温氏股份成本达到8块多,则可能需要降一块才能达到盈亏平衡,这种成本的差异,也就导致了竞争力的差异,竞争不过的只能倒下。

所以猪企们现在互相比拼的就是养殖成本。

可能也有人会说,大家都少养点,调节一下供需,售价不就起来了吗?

原理上是这样,但却无法操作,如果坐下来谈,那违法了,如果自己主动少养点,那别人就会多养点,此消彼长,根本达不到调节供应的目的。

唯一的办法还是只能交给市场,像现在一样,大家都扛着,扛不动了自然会有人倒下,而站到最后的就是赢家。

2024年,养猪的江湖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