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近热播的《繁花》要我们回归90年代,那个上升的年代,那个一切梦想都可在“爱拼才会赢”的歌声中实现的年代。

当梦特娇以胸前一朵娇羞花的时尚,横扫大陆的中年男性审美之时,随着香港这个对外窗口的重启,港式风潮开始席卷大陆,电影也好歌谣也罢,人们渴望新鲜事物,就像春苗渴望春雨,上海永远是近代以来最为开化沐浴西风的桥头堡。

在饮食美学上,香港名厨带来了仙鹤神针、船王炒饭与火焰大王蛇,黄河路上的馆子迎来了一阵革新的风潮,人们奉港派粤菜为时髦。我现在还记得王海东大师的说法,“感谢粤厨的到来,我们楚菜厨师薪水也涨了起来。”

至于夜东京的小店,吸收了日式居酒屋的形式,穿插融入了本帮菜的影子,茶泡饭、鸭舌天妇罗、樱桃肉、仔姜皮蛋,取代了过往的“宝总泡饭”。店面虽小,却可容纳乾坤,“螺蛳壳里做道场”和东京银座的居酒屋却是异曲同工。哪怕放在现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依然有着全世界最好的日本料理,不负“魔都”之名。

物换星移几度秋。告别雪芝的十三路公交车,我们与阿宝一样,踏上一列时代的快车。

三十年后,粤菜占据大陆中高端餐饮,我们依然会习惯性回到那个质朴的原点,点一客干炒牛河,守在炉边,其实并非装腔作势,而是追求极致的温度,方能体验牛肉鲜嫩,河粉滑爽,油而不腻、镬气十足之风味,这是检验粤菜大厨功底的一样小吃。

粤菜,于武汉,不管是早些年的香湖、炎记,经“北有金桂皇朝,南有冰翡翠”、汉街翠华餐厅的离开、稻香之流极力主张的平民化,再至铭悦会之粤菜出品鼎盛,不管是港派,还是广府,抑或潮汕,或者客家,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始终是一个绰约多姿的精彩流变。

一、深秋·粤菜大厨的宵夜聚会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粤籍厨师的宵夜小聚。

“广东厨师的宵夜一般是九点后开始。”栋哥对我说。这一下子要我松弛了不少。毕竟来的路上,路过武汉二中,恰逢学生放学,耽搁了不少时间,我害怕迟到……这回,反而成了第二个到的,其他客人还在路上。

人在他乡分外团结。粤籍厨师相聚,是在各自店基本上忙得差不多,才脱身而出,前来赴约,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宝贵休闲时光。大家交流都是粤语,喝酒吹水,谈谈食材,谈谈时局,我一个非广东籍人士,如进入异国,满耳朵尽是外语,只略微能听懂三言两语。

粤籍厨师的宵夜还是颇为丰盛的,因为有大佬在,食材自然不能马虎,而南巷食材本身就是一如既往地的优质,而且很适合广东籍人士,这是在座厨师给予南巷的评价。

主角是广东传统牛肉打边炉,南巷外场推出的新菜,适合秋冬季节。汤是精心熬制的,数小时功夫,牛肉是鲜嫩殷红的潮汕牛肉,先喝一碗清汤,抚慰肠胃,然后牛肉在锅中涮20秒左右即可捞出,鲜嫩爽口,可蘸食沙茶酱更佳。以前我即是牛肉打边炉控,喜欢陈记顺和、百合里海记等潮汕牛肉火锅,后来八合里海记一夜之间开遍江城,又突然一夜之间消失,至今已有多年没有好好吃一次牛肉打边炉了。

不过,今夜的打边炉与我以往吃的不同。主厨告诉我,这是广东传统牛肉打边炉,汤底是新鲜牛骨熬的,只丢一点枸杞和红枣进去,并无他物,这是他们客家的风格。其吃法是,先喝一碗牛骨汤,清汤大家饮得差不多,再加入牛肉烫着吃,可蘸食沙茶酱、辣椒圈或甘葱蒜片料碟,也可什么都不佐助。吃完肉,就是下素菜如菌菇、西洋菜、广东丝瓜等,搭配的主食是特色烤饼、黑豆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风行的潮汕火锅是一锅牛肉清汤,会混入玉米、白萝卜等,搭配酱料有沙茶酱等多样。广东其他地区如顺德等地,打边炉也有细微区别,但大体上都是一样路数。像嗜辣的南雄地区,甚至还要搭配辣椒酱,这就是大粤菜视野下的地域差异。

秋风起,粤菜爱好者就要食打边炉啦!像我这样的养生系人士,更是打边炉的拥趸,毕竟早已经过了吃火锅辣得鼻涕流的青春时代。

值得一提的收获是,我还学会了广东鱼生的新吃法。以前是夹一筷子鱼生,将十样佐料放入碗中,滴几滴花生油,搅拌均匀,快速扒拉入口。这次身边的广东好吃佬高兄告诉我,“不必那么麻烦,只是滴几滴花生油即可,多一点润滑感,试试看。”

按照高兄的指点,我如法炮制,晶莹剔透的鱼生,就像是裹了一层油膜,广东小粒花生油的香气充溢口腔,区别于原本多样佐料之味,后者甚至会有点儿掩盖鱼生的本来面目。打个比方,一个是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少女,一个是梳妆打扮精美妆容的少妇,各有其味。

广东人不仅推崇食材的原汁原味,也喜欢物尽其用。比如做了鱼生后,鱼骨、鱼鳞、鱼尾可烹炸,香酥可口,很适合下酒。

在这样的“友谊之光”中,大家自由自在,我喜欢这样不羁的夜晚,期待彩虹空中花园外场全部升级完毕!到时,我会再来好好饕餮一餐。归来路上,有点儿微醉,司机师傅回头看了我好几次,其实我并未醉去,我只是还沉浸在饭局中,沉浸在桂花香弥漫的夜晚。

后来,主厨告诉我,那夜一共喝了三巡酒,凌晨两点钟才散场,大家兴尽而归,大有苏东坡游黄州,在人生低谷之际,沐江上清风,观山间明月,与友人海阔天空闲聊人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浪漫不羁。

二、冬夜·毋米粥打边炉

忽然间,天寒地冻,作为老广味道的拥趸,总钟爱一锅毋米粥打边炉。地道粤厨的品质,优质食材的掌握,技法是大道至简,调料是减法至上,秉持追求发挥食材之原汁原味。

跟南巷粤厨熟稔,每有新品必前来品尝,此番是其外场彩虹空中花园升级,主打粤式打边炉,相对云南菌汤锅底与传统的牛肉打边炉,毋米粥锅底是我最喜欢,也是店内最受欢迎的一款。

立冬,暖暖的打边炉,荤素菜蔬摆放,手作煎饺与黑豆饼上新,两瓶红酒开启,预示着又是一个美好的夜晚。

毋米粥,可以说是“无米粥”,即“食米不见米”“有米气而不见米”。粥底是悉心熬制两小时,米化为粥,底层沉淀物米渣不要,只要上层的米油,若日本清酒,只取米之精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毋米粥打底,海陆荤素菜蔬摆盘,粤式打边炉的吃法是,先下海鲜,再涮脆皖,然后是烫鲜牛肉,腐皮一过即可,青菜是神来之笔。下青菜时,我们已体验了海味之鲜,鱼之脆,牛肉的嚼劲,锅底已经吸纳了各种鲜味,最后倒入青菜碎,用勺子简单一搅合,鲜味再次得以激发,形成了一个大融合。

粥,看似最简单,既能保持菜蔬的鲜度,却又能吸收食材的养分,奇妙!我们三人,一人喝了三四碗粥,都不过瘾!

此外,如要我推荐,羊肉锅必不可少,粤式羊肉做法区别于楚地红烧与北地清炖,是放了马蹄在其中,增加了整体的鲜甜。试想,羊肉是带皮的,软趴的;马蹄是脆爽的;萝卜是煨烂的;支竹则吸纳了汤底之味。君臣佐使,一切熔于一炉,再来一瓶红酒对饮,快哉妙哉!

木炭就这么明明灭灭亮着,打边炉砂锅就这么滚着,这是一个越秀维港四楼的半开放式空间,商家加了遮挡,守着木炭,我们一点儿也不冷,反而是乐意融融。想起主厨的有趣经历,“当时冬夜围炉吃饭,开始下雪了,大家喝到凌晨,不知不觉都喝大了。三点钟,商场露台上落了厚厚的积雪,我们打开门,几个广东老乡在天台上肆意地玩雪打滚!这是北方的雪啊!”他用浓郁广东腔调的普通话笑着说。

这个属牛的家伙,做过大排档,做过私房菜,做过地产宴席接待,有着三十年的从厨生涯,熬过了疫情的艰难岁月,力图在武汉传播所谓的健康生态粤菜,却在喜欢浓鲜重口的江城人民面前屡屡碰壁,如今依然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广东人将南岭以北的地方,都一律叫做北方。武汉,自然也是北方。江城何时会下雪呢?到时再来一品毋米粥打边炉,再来对饮畅聊一番,这固执的人是否依然如初?

三、新年·硚口老社区里吃碗面

没想到的是,做健康生态的粤菜馆子本就麻烦,这个倔强的主厨决议换家面档,却又不改“零添加”的初心,与主流市场对抗,谈何容易?这个中年人,决定尝试一番挑战,在开店之前,我们做过几次碰撞,试过波纹面、客家米粉等多样产品,也争论过到底要不要加科技与狠活,最终敲定了空运自广东的竹升面,河南大师傅做的手工面与包子,甚至还加了一个石磨做肠粉,请了年轻的设计团队做了简装温暖的装修,并将“拒绝一切添加物”的宗旨保持到底,然后就迅速开张了。

观锦记面馆,藏在硚口宝康路老社区,体育馆小学正对门,我和片哥探访拍摄时,发现新店开张的簇新花篮还摆在门口,些许阴雨,室内却温暖如春,一进门,眼镜都生了雾气。逼仄的长条空间,只容纳一张四人条桌,靠墙的一长溜狭长桌子,数只小圆凳子,倒是像日式的拉面馆子,可安安静静地享受一人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心做好一碗面”“三分面七分汤”“吃面来福”让单调的墙壁增色,不知从哪儿寻到的老广老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厨房前方,点点滴滴的细节,渲染着旧时光影。我们先点一碗竹升面,中间过了冷河,面条筋道顺滑,脆爽弹牙。很早以前就在《老广的味道》纪录片看过竹升面的制作,对那种一个人架在又粗又长的大竹竿上,一上一下地弹跳,用人体的力量来压制面条,很是感兴趣。这次,我体验到了竹升面的魅力。

浇头有两种,一种是市场上寻到的黄牛肉剔骨肉部位做的,另一种是新鲜的牛杂直接清洗,不像市面上多数是飞过水的,很有质感。

有的人喜欢这面条,我更爱这“寡淡如水”的汤头(刚开始如白开水,后来提意见改进增鲜方浓郁了不少),咕嘟咕嘟喝完,嘴巴一点儿也不发干,这就是没有什么科技与狠活的证据。但现代人能否喜欢这白汤,我们始终在为主厨担心。片哥忧心,“被味精鸡精与各种添加剂荼毒的现代人舌头,能否喜欢这本来的滋味,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有一说一,武汉人口味还是重一些,试着加了辣酱,整个汤头立马浓烈起来。在客家人云集的广东北部,尤其是张颂文的故乡韶关下属的南雄县,当地人的吃辣能力其实不亚于湖南人,更是远胜武汉人。据说南雄人出差去江西都是自带辣椒的,因为江西的不够辣。嫌口味淡的人,可以试着挑战一下,让你不辣不归!

石磨肠粉,有多种可以选择,鲜虾仁、牛肉、土鸡蛋、香菇、土猪肉等多样,我们点了鲜虾仁和牛肉的,阿康负责抽屉肠粉的出品,摊粉皮、推屉、抽屉、切肠粉一套流程下来,倒是手脚麻利的很,这个小帅哥在南巷时我就注意许久,以为他日后成长必有所作为。

最后呢,馋不过的片哥,又加了一款斋肠,也就是菜单上的素肠粉,只需要三元钱,却是考验肠粉店的功底。结果呢,现磨的肠粉,晶莹白洁,米香十足,入口滑爽细腻,花生油在口腔中弥漫,淋上一勺豉油,风味绝美。

我在武汉没有看过做面窝怎么磨浆,片哥告诉我这跟肠粉是一个道理。现在很多炸面窝摊子用勾兑粉,图省事,今天吃的石磨肠粉确实很用心了,他以为甚至比在广州吃的银记肠粉还要好,已是很高的评价了。“这里要是可以煲粥就好了!”片哥自言自语。

这个温暖舒心的小店,设计的很明亮清爽,适合超迷港派电影的女孩子过来打卡。它立在这里,于烟火气十足的地段,恍若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希望我们武汉多一些这样深藏不露、匠心十足的小店。

开店大概不到一个月吧!我看了下网络的评论,欣喜的是有人喜欢这清淡的口味,并表示了赞誉,“在武汉做餐饮,不使劲放盐太难了!希望这家叫做观锦记的面档可以坚持下去吧!”

我喜欢这面档,也喜欢这硚口的老社区。多少年的旧房子旧街道老菜市场,卖馄饨卖油炸物卖手工大包子的,下象棋闲咵天晒太阳的街坊老人,不怕人的猫儿狗儿从脚边溜过,升腾不息的烟火气,暖暖的人情味,若上了怀旧色调的老电影,恰似《浮城谜事》《万箭穿心》或者王家卫色调的《繁花》,在眼前一幕幕滑过。

瞧,体育馆小学的孩子们放学了,家长们早已在校门口等待着,这里出过好多位奥运冠军如肖海亮、伏明霞等,真是不能小看!他们都是未来的体育明星呀!

吃完面,散散漫漫地闲逛,抬头一看,哦,原来K11就耸立在眼前,一会还可以去那边喝杯咖啡,看场电影,读一篇消磨时光的小小散文诗。

一个羁旅客,意外闯入老社区旧房子,推开一闪门,吱呀一声,点一盏昏黄的灯,端一碟肠粉,来一碗竹升面,等一个人,或静静一个人。真好!

断断续续写完此文,武汉即遭遇“冻雨”天气,小区、路边不少大树压弯了腰,些许树枝折断散落一地,那干枯的枝条仿佛裹上了一层冰花,绿树银花不夜天,大有东北“雾凇”的景致。

昨夜在南巷吃了一餐羊肉,喝了主厨私藏的两瓶蛇果花“调”的酒,浑身有点儿发热发燥。一行七个人在商场天台撒野,玩到很嗨。临走,主厨说,“我还要再等一个朋友,他从麻城开车过来,‘老G,你要等到我,一起来喝酒吃肉看雪!’”我们问,“还有多久到呢?”他说,“一个多小时……”(作者:舒怀)#精品长文创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