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过去10年,消费互联网就摸着天花板了。”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近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黄奇帆认为:“消费互联网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发展得风生水起,中国数亿人都进入了这个消费互联网,规模之大是世界第一。在2000年到2010年,包括淘宝、拼多多、百度、京东、腾讯等消费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市场规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是近十年,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接近天花板,未来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消费互联网不是和商场竞争

黄奇帆认为,未来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他指出,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已经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实现了更大的市值。因此,他也呼吁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能够转型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产业互联网是什么呢?黄奇帆解释说,一个制造业或产业包含了六个环节,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制造、物流配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技术,产业互联网则是对这些环节进行深度整合和优化,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黄奇帆认为,这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0年以后,黄奇帆曾反复地说消费互联网的天花板到了,因为可以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了。“我们每年的商业零售值是五六十万亿元,商业互联网已经抢占了40%份额,约十几万亿元,行业可以提升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了。”黄奇帆说。

黄奇帆分析,亚马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它在这十年间成功转型为产业互联网平台。虽然起初,亚马逊和中国的淘宝网一样,主要业务是销售商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亚马逊逐渐将重心转向了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相比于消费互联网,其影响范围更广,深度更强。它不仅局限于商品的销售,而是深入到制造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亚马逊通过转型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从销售到全方位服务、从单一环节到全产业链的转变。它不仅提供商品销售服务,还为各类企业提供设计、制造、物流等全方位服务。这种转变使得亚马逊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个领域中来。对于中国来说,发展产业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机遇。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中国的产业互联网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黄奇帆举了一个例子,每年,亚马逊会在上海浦东举办一场盛大的年会,吸引五六千人参加,导致周围的宾馆总是被预订一空。在年会中,有十几个产业互联网系统展示他们的成果,涵盖了服装、化妆品、家电、家具、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

每个产业互联网系统都具备完整的6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这些系统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力各环节的高效运作。

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对于中国的消费互联网企业来说,如果不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十分有限。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必须深入思考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等环节,而不仅是与百货店和超市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10年内保持领先地位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10年,黄奇帆欣喜地看到一批新的产业互联网模式崭露头角。他以广州番禺的快消服装平台SHEIN(希音)公司为例,该平台在去年一年内出口了价值300亿美元的服装。“这相当于整个中国服装出口额的10%。这个平台不仅带动了10万多家中小企业和100万人的就业,还为各种制造业、配套企业和物流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黄奇帆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希音公司的业务遍布全球150个国家,它所创造的贸易量使得广州番禺地区的贸易额增加了300亿美元,为当地的贸易中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由于这300亿美元的服装货物,广州机场的货运量也大幅增加,为此还专门为其开辟了一个跑道和仓储运输体系。

黄奇帆认为,现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想要成为金融中心或贸易中心,仅仅靠招商引资已经过时了。真正重要的是,谁能吸引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入驻。这个平台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金融清算、物流等方面的增长,更是为各种研究开发提供了途径。

“想象一下,当有300亿美元的销售额时,这相当于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制造和生产值。加上物流配送和各种部件的产值,产业互联网上的营业额将会是几个方面的叠加。”黄奇帆指出。

另一个产业互联网的案例就是拼多多。

“拼多多,我说它就是卖便宜货,信用一直不大好,但大家要注意,在这一年多,拼多多忽然醒悟不应该去卖人家的大堆便宜货,而是应该原创,所以它根据市场分析,然后自己研究开发,跑到了农村,找了一堆乡镇企业帮它原创性地制造,形成了产业链集群。”黄奇帆说。

总而言之,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中国至关重要。这不仅仅关乎销售和制造,更关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