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老的编织艺术演进而来的纤维艺术一直在用自身连接着久远的历史和不断革新的观念,通过亲切熟悉的材料和工艺连接着人类的集体意识和个人情感。1月30日,作为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世博艺术”主题系列的年度首展,《记忆物语——纤维艺术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临展2、3号厅正式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展览缘于深圳市木星美术馆的创始人吕红荣对纤维艺术的长期关注与研究。三年前,她邀请艺术家吴帆与李美京参与其以纤维艺术为研究的系列展览,“记忆物语”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

吴帆来自中国,李美京来自美国,两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既相似互通,又形成对比和互补。本次展览以纤维艺术国际化视野和独具力量的艺术氛围,打开艺术力量的新窗口,通过东西方两位艺术家的33件/套精品,以“生生不息”“万物共生”“方寸之维”“回望记忆”“纤语流转”五个主题空间,演绎纤维艺术与生命、自然、社会的链接,引导人们对过去与未来的哲学思考。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也将带领观众踏上唯美的艺术之旅,进一步探索世博会博物馆与艺术的新篇章。

在“生生不息”主题空间,艺术家将新媒体艺术作品“夜照清”与大型金属纤维装置艺术“繁花”相结合,共同诠释循环永恒、努力绽放的宇宙生命。其中,《繁花》以植物茎叶和种子元素为造型语言,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生命的美好及蓬勃向上的力量。作品中的每一条纤细的线都好像被注入了生命,自由生长,萌发生机,交织汇聚为姿态各异、努力绽放的生命之花。《夜照清》则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的师生以吴帆作品《繁花》为题材,历时3个月创作而成。

“万物共生”主题空间是纤维与自然的对话。这里,艺术家以纤维为媒介,描绘出自然界的变幻四季、山川情怀,树木藤蔓,以纤维独有的特性和趣味性,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寸之维”主题空间融合了吴帆与李美京的多件经典作品,在诠释自然、生命的同时,进一步引发观者对于自然规律和物的本质进行思考,体会废弃与重生、芳华与朴素、繁荣与沉静的不同韵味。方寸之间可以布满复杂多维的纤维结构,通过纤维所形成的小小空间,创造出隐喻性的开放空间,搭建观者与作品的互动。在这里,观众还可看到丰富的纤维材质及其工艺形式。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第三展区的《素裹·世博会》是艺术家为此次展览倾情创作的作品。同为吴帆的作品,与热烈绽放的《繁花》不同,该作品以更为简约肃静的线条诠释着自然之美的纯粹。一动一静,犹如音乐的高扬低转,为展览增添了韵味。

“回望记忆”空间中,两位艺术家不约而同的使用线性材料,穿针引线般连接了过去的记忆与当下的情境,通过一件件作品拼出一个立体的承载着丰富情感的共同记忆。其中,吴帆作品《夜未央》借塑型与手工编织的方式将具有象征意味的“官椅和高跟鞋”并置,以情景叙事的方式表达阴与阳、动和静等多组符号的微妙关系。观众也能从中看到两者之间的对峙和妥协,听到两者之间的辩论等。李美京则把记忆、情感与反思在她拧系和连接的工艺手法中汇入自然意象中生长。她的作品《共生》以巨大的墙壁雕塑形式呈现,其灵感来自自然图像,并重新指向富有想象力的自然。在这一展区中,艺术家在设计中融入了现代高科技技术面料,探索尝试传统手工与创新技术相结合的诸多可能性,观众因而能够感受到更浓的现代气息。

“纤语流转”空间则研究材料的本质,这里作者用创作的半成品和废弃材料,表达了物尽其用的人文理念。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纤维艺术”,本次展览配套推出学术研讨会,邀请策展人吕红荣馆长、参展艺术家吴帆教授、国际知名版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张敏杰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雷教授、艺术评论家、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姜俊博士以及上海明珠美术馆李丹丹馆长等纤维与公共艺术领域的杰出艺术家和学者,就“纤维艺术的公共性”和“纤维艺术的社会价值与意义”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

据悉,本次展览由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主办,深圳市木星美术馆承办。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文中图片为展览相关照片,摄影:项欣荣、林倩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