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状!”

户部尚书翁同龢站在都察院以庄严语调宣布受理这起案件。

他接的是什么状?

“此状非为权势争,实为苍生求安宁。恳请都察院明察秋毫,上达天听。重审此案,以昭圣明,平息民怨,安人心。”

清朝末年,十八位浙江学子联名呈控,请求翁大人禀告圣上,查明此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著名的清朝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历时四年,七审七决,慈禧太后连下三道圣谕,最终使此案真相终昭日月。

那么,这起民间风月案究竟因何而起?又为何能惊动朝廷,甚至引来慈禧太后的关注?

平反后,杨乃武与小白菜是否得以重聚?

冤案突降,变故横生

话说,浙江余杭县里有个做豆腐营生的,这个卖豆腐的就是这场冤案的关键。

何以言之?

这位卖豆腐的叫葛品连,由于长得矮小,脑袋又很大,所以外号“葛小大”

而他的妻子毕秀姑则貌美如花,总是穿着白色的裙子,绿色的上衣,街里邻坊都称她为“小白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结婚后,选择在当地举人杨乃武的宅邸中租赁居所。

葛品连因忙于豆腐生意,时常不在家中。

小白菜就常常到杨乃武家,与杨乃武的妻子和姐姐闲话家常,几人常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闲暇之余,杨乃武还教导小白菜读书习字。

然而,在外人看来,小白菜与杨乃武之间必有暧昧之事。

此言一经传入葛品连耳中后,葛氏夫妇便匆匆迁居他处,以防遭人口舌。

这时候,意外发生了。

1873年10月的一天,葛品连突然病倒在家门口,全身寒战、绵软无力、呕吐不止。

葛品连素来患有流火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感冒。

因此,在出现这种情况后,他立刻让小白菜找来一些能够治疗伤风和补气的药物服用。

然而,服用后反而身体更加虚弱,不到半天便病死在家中。

葛品连的突然离世,且死后口鼻出血、身体肿胀,这不禁引起了葛品连母亲的疑虑:

难道葛品连是被人毒害的?

于是,葛品连母亲上报县令,要求查清儿子的死因。

实际上,葛品连所患之症是“热症”,应该及时降火补虚,而非盲目补气,如若误用补气之类的药物会使人阴阳失衡,暴毙而死。

接案后,县令随即命令仵作银针验尸。

出乎意料的是,银针竟然变黑了!

那么,葛品连真的是被毒死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理解银针验毒的原理。

银针变黑是因为银与硫或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种反应常被用来检测是否存在硫或硫化物,也就是古代常说的砒霜。

但银针变黑也有可能是尸体内部的某些物质与银发生反应导致。

对于砒霜致死的情况,银针上的黑色物质是无法洗去的。

然而,如果是由于身体血液或其他内部物质导致的反应,那么银针上的黑色物质是可以被清洗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在经过清洗后,银针已经恢复原色。

可县令却表示:葛品连是中毒而死。

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余杭县县令刘锡彤这个人,贪婪成性,鱼肉百姓,屡受贿赂。

而杨乃武,刚正不阿,为民请命,常与刘锡彤抗争,多次让他颜面扫地。

杨乃武曾亲临其府邸,严正警告刘锡彤:

“如若你继续欺压百姓,不日之间,我必摘你头顶之缨!”

自此之后,刘锡彤就对杨乃武痛恨不已。

刘锡彤对杨乃武与毕秀姑的“绯闻”早有耳闻,便心生毒计。

欲借此案,对杨乃武施以惩罚,以消心头之恨。

将两人逮捕后,刘锡彤用尽酷刑,逼迫他们“招供”。

最终,二人因“通奸杀夫”罪名被判死刑:杨乃武斩立决,小白菜凌迟处死。

一场冤案就此铸成。

七审七决,真相大白

一位天才门生,真的会为了别人的妻子,放弃自己的仕途而去犯罪吗?

显然不可能。

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在得知杨乃武和小白菜被定罪后,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深感疑虑,她坚信弟弟的清白。

因此,一条不平凡的申冤之路就此开启。

杨淑英深知余杭县县令的司法不公,也清楚他对弟弟早已不满。

她心想:既然你余杭县翻不了案,那我就往上告,我告到杭州知府去。

有钱能使鬼推磨,杭州知府早已接受了刘锡彤的贿赂,结果不得而知:维持原判。

一看不行,再往上告。

杨淑英一路告到了浙江巡抚那里。

然而,天下乌鸦一般黑,不但维持原判,杨乃武和小白菜又忍受了一次酷刑。

最后,这个看似简单的风月案,竟然一路告到了都察院。

都察院,那可是负责弹劾官员、监察百官的地方。

但话说回来,一个地方上的风月案,真的会引起都察院的注意吗?

恐怕没那么简单。

案子又被打回了杭州知府,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这时候,红顶商人胡雪岩听闻了这个风月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对地方判官贪赃枉法恨之入骨,决定插手此事。

胡雪岩利用自己的人脉,成功联系到了《申报》,并通过该报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将此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胡雪岩在商界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的介入让这个案子再次引起了轰动。

随着消息的传播,一传十,十传百,最终连户部尚书翁同龢也听说了此事。

十八位浙江学子联名上书翁同龢,恳求他向皇上禀告此案,以还杨乃武和小白菜一个公道。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翁同龢闻悉后立刻向慈禧太后呈报此事,并表示:

“太后,民心不可失,我们必须借此案树立正义之典范,重振民心。”

慈禧太后深以为然,决定全力支持翁同龢,彻查此案。

我们都知道慈禧太后奢侈虚荣,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臭名昭著的存在,为何会为了一桩民间风月案动用朝廷资源?

其实,另有原因。

慈禧太后当时有意打压左宗棠,而地方上的官员恰好是左宗棠的得力干将。

因此,她决定先削弱左宗棠的左膀右臂,将浙江一带的官员进行大规模的整顿和撤换。

那怎么找一个合理的证据撤换他们呢?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验死者葛品连尸!”

随着翁同龢一声令下,仵作开始对葛品连的遗体进行详尽查验。

“死者全身尸骨洁白,牙齿喉骨,皆黄白之色,绝无因受毒而发青黑色之痕迹,据此,可以断定死者实为病死。”

三堂会审,七审七决,这场清朝第一奇案终于在1877年2月16日翻案。

“地方官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一律革职。杨乃武与葛毕氏清白无辜,无罪释放……”

破茧重生,命运分野

出狱后,二人生活如何?

迥然不同。

杨乃武自此无法再继续他的官场生涯,一位曾备受瞩目的天才门生就这样被时代遗弃。

但是杨乃武并没有自暴自弃。

在胡雪岩的支持下,他回到老家租了三亩地,潜心研究桑蚕之道。

实际上,杨乃武的祖上正是依靠桑蚕业发家致富,因此他在养蚕方面也算得上是行家里手。

在这里,他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观察研究。

皇天不负苦心人。

他培育出了一种新的蚕种:凤参牡丹杨乃武记。

这种蚕种孵化率高,存活性强,结出的蚕层厚实,丝质优质,远超常规品种。

这一蚕种一经问世,便引来全国各地的商客争相与杨乃武合作。不仅如此,其产品还远销海外,使杨乃武成为业界翘楚。

甚至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地方学士,纷纷向他拜师学艺,跟他一道学习养蚕秘诀。

晚年后的杨乃武更是膝下满堂,生活美满。

曾经的冤案囚徒,成功蜕变为赫赫有名的商业巨头,他的传奇故事在民间传颂不衰,激励着无数人勇往直前。

那么,跟他一同出狱的小白菜,后来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小白菜孤立无援,还被当地人视为不守妇道的典范,遭受无数人的冷眼和讥讽。

尽管处境艰难,但小白菜并没有放弃。她尝试在县城寻找工作,希望能找到生活的出路。

可这是在清朝,一个充满传统束缚的时代,人人皆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观念,这也就注定了她将面临生活的悲剧。

苦寻工作无果后,小白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出家为尼。

她来到了一处深山古寺,拜主持为师,法号“慧定”,从此与青灯古佛相伴,专注悟道和修行。

其实,小白菜一直都觉得自己对杨乃武有悔,若非自己被迫签字画押那张罪行书,他便不会受此牵连。

为了不让后人继续议论此事,她在寺中刻苦学习认字,并写成《清净尼自述》一书,以此澄清事实。

在《清净尼自述》中,她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冤案中的遭遇,以及与杨乃武伯父一家的深厚情谊。

这本书不仅是对她个人遭遇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不公和司法不明的无声抗议。

她在离世之前,还曾口述遗言:

“此事之痛,刻骨铭心。一切之苦果,皆由我而起,由我而终。对于杨乃武伯父一家的恩情,我此生无法回报,唯有期盼来世再报。我与伯父之间,绝无私情,清白如水。若后人对此仍有疑虑,可凭此信为证。”

她以生命为证,捍卫了那份无瑕的清白。

由于时代的悲剧,让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人生轨迹在出狱后分道扬镳。

然而,他们最终都在各自的归宿中找到了一丝宁静,为这场民间风月案画上了句号。

杨乃武的辉煌成就与小白菜的无奈抉择,鲜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极度不公和漠视,这是深植于社会根基的偏见与歧视。

他们的经历,像明镜一般,深刻映照出流言蜚语的破坏力,像回声一样,不断地回荡着流言蜚语的残暴。

流言蜚语,如同锋利的刀刃,既伤人,又害人。

两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因造谣生事而命运陡转,从此生活天翻地覆,他们的美好未来也在这场冤案过后再也无法拼凑完整。

希望我们都慎重其言,审慎其行,让世间少一些蜚短流长,多一些善意和宽容。

【文|樛南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