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等人在会上介绍了去年主要财政数据,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784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税收收入181129亿元,同比增长8.7%;非税收入35655亿元,同比下降3.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566亿元,同比增长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7218亿元,同比增长7.8%。

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69332亿元,同比增长42.3%,主要是去年留抵退税较多、基数较低。

2、国内消费税16118亿元,同比下降3.5%。

3、企业所得税41098亿元,同比下降5.9%。

4、个人所得税14775亿元,同比下降1%。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9485亿元,同比下降2.6%。关税2591亿元,同比下降9.4%。

6、出口退税17122亿元,同比增长5.3%。

7、城市维护建设税5223亿元,同比增长2.9%。

8、车辆购置税2681亿元,同比增长11.8%。

9、印花税3784亿元,同比下降13.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801亿元,同比下降34.7%。

10、资源税3070亿元,同比下降9.4%。

1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5910亿元,同比增长2%;房产税3994亿元,同比增长11.2%;城镇土地使用税2213亿元,同比下降0.6%;土地增值税5294亿元,同比下降16.6%;耕地占用税1127亿元,同比下降10.4%。

12、环境保护税205亿元,同比下降2.9%。

13、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1351亿元,同比增长3.2%。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4574亿元,同比增长5.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8219亿元,同比增长7.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6355亿元,同比增长5.1%。

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41242亿元,同比增长4.5%。

2、科学技术支出10823亿元,同比增长7.9%。

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960亿元,同比增长1.2%。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883亿元,同比增长8.9%。

5、卫生健康支出22393亿元,同比下降0.6%。

6、节能环保支出5633亿元,同比增长4.1%。

7、城乡社区支出20530亿元,同比增长5.7%。

8、农林水支出23967亿元,同比增长6.5%。

9、交通运输支出12206亿元,同比增长1.3%。

10、债务付息支出11829亿元,同比增长4.2%。

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202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705亿元,同比下降9.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418亿元,同比增长7.1%;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66287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7996亿元,同比下降13.2%。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2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1339亿元,同比下降8.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4851亿元,同比下降12.5%;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6488亿元,同比下降8.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55407亿元,同比下降13.2%。

三、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情况。

2023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744亿元,同比增长18.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64亿元,同比下降3.4%;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收入4480亿元,同比增长33.6%。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2023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345亿元,同比下降1.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1451亿元,同比下降12.7%;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94亿元,同比增长9.2%。

收入恢复性增长 不存在支出收缩

王东伟介绍,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增长6.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3年达到27.46万亿元,增长5.4%。

他表示,受益于经济回升向好,加上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财政收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持续加力,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从收入端来看,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及增速略微低于2023年年初预期指标(预计增长6.7%),但相差较小,基本完成预期收入。从支出端来看,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也略低于预期值(5.6%)。总体看,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基本完成全年预算目标,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就地方来看,去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7%、6.9%、10.7%和12%。

针对去年前几个月财政支出有所收缩等的提问,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在会上回应称,不存在财政支出收缩。

李先忠表示,去年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8%,应该说是力度大,进度快。6、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小幅下降,主要是2022年同期存在一次性的大额支出,抬高了基数,使去年6、7月份增幅有所回落,这是在预期之内的,不存在财政支出收缩的情况。

“从去年全年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了27万亿元,同比增长5.4%,支出规模再创新高,应该说有效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对经济恢复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李先忠说。

那么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如何?

王东伟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财政收入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财政收入将会继续恢复性增长。从财政支出看,将继续保持必要强度,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也将保持一定规模。

财政适度加力

中央要求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经济增长承压下,市场比较关注今年财政如何适度加力。

王东伟在会上解释,所谓适度加力,主要是四点:一是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释放积极的信号;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三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四是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

此前财政部明确,为满足各方面支出需求,除财政自身收入外,2024年还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并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政府预算调入一部分资金,确保财政支出总规模有所增加,更好发挥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

“今年将用好相关国债资金,继续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等,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王东伟说。

李先忠介绍,2023年12月,财政部依法履行审批程序后,已经向各地提前下达了部分2024年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今年1月以来,部分省份已经发行了地方政府债券,一季度地方发债计划规模超1.6万亿元。一些地方也披露了获得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4年新增债务额度,比如发债规模最大的省份广东是3449亿元,这高于它2023年获得的提前批额度(3189亿元)。

在减税降费方面,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在会上介绍,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中,新增的减税降费大约是1.57万亿元,办理的留抵退税大约是6500亿元。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中小微企业受益明显。

“2024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重点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强化政策供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王建凡说。

养老金能足额发放

针对养老金能否足额发放及可持续问题,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

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主要体现在财政不断加大补助力度,中国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及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侯俊明表示,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约1万亿元,重点向基金收支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2023年全国养老统筹调剂资金规模达到2716亿元,有效解决了地区间养老负担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侯俊明称,今年财政部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相关体制机制,管好守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健全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责编 蒋赛赛

检校 张小楠

来源:财联社、第一财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