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公众号,每日收到干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本视频号,预约最新直播

本文作于2012年8月7日,发表于人人网,原标题为《安心》,本次发表时进行了部分修改。

本文看似谈的是一种心理现象,其实也深入到了人生问题,涉及到了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正是要让人对于人生形成稳定的认识,明确人生的追求和方向,从而能够活得心安理得,从此可以安身立命。

昨天的文章,也是那个时期所写,跟本文的主题相互联系,可以对照阅读。

参见:

以下是文章正文:

1

人人都在求心安

人做很多事都是求个心安。

人一辈子的各种奋斗,比如求财富名位,或者皈依各种信仰,最终不就是为的让自己不安分的心安定下来吗?

我们的欲望、紧张、惶惑等,都是让我们于心不安的,都是催逼我们的力量,务求解决之而后快,甚至人生最后的终点,也是叫作入土为“安”。

所以,可以说,安心,和幸福一样,是人最终的追求。即使不能完全说安心就是幸福,那么,至少安心也是幸福的基础和前提。

人只有安心了,有了稳定的心态,才可在此之上寻获更多的愉悦。若都不能安心,而是“惶惶不可终日”,“累累如丧家之狗”,还何谈幸福呢?

但安心并非易事。我们可以做到片刻的稍安勿躁,却难就难在长久地保持安心,波澜不惊。

我们的心灵常有各种情绪感受,让我们安心的不多,不安的却难以计数。套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安心的状态是相似的,不安心却有各种形态。

比如从《成语词典》上就可以找到如下“心”字打头的成语:心烦意乱、心猿意马、心不在焉、心惊胆战、心灰意懒、心力交瘁、心急如焚、心神不宁、心智恍惚、心事重重、心有余悸……这些都是人不安心的状态,让人感到难受。

我们都不愿如此,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安心定神,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从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可以用另一个关于心的成语来说明,那就是:心安理得。理得才能心安,乃至理直则可气壮,反之则惴惴不安,缺乏底气。

2

心安靠的是什么

心理学上有“合理化”的说法,一个人如果不能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或者说给出合乎某种道理(往往是自己的价值观)的解释,他就容易不安,就会所谓的“受到良心的谴责”或者“良心上过不去”。

就像孔子说君子之“不忧不惧”,也是因为“内省不疚”。所以,就可以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如果是对于一件事情不安心,找到这件事情的道理就可以让人对这件事情安心。

但要想在整个人生中都比较安心,则需要找到关于人生的道理,让人足以安身立命而无惧生死。

禅宗历史上有一个关于“安心”的典故,说的是禅宗二祖慧可拜见初祖菩提达摩时,就说自己的内心不安宁,请达摩大师帮助他安宁。

达摩说:你把心拿给我,我给你安上。

慧可想了很久,说:我不能找到我的心。达摩说:我已经把你的心给安好了。

原文见《五灯会元》——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但此说毕竟比较玄妙高深,难以如法炮制。不过有一点可以借鉴,那就是我们是否安心,此事是决定在我,不假外求的。

因为说到底,人的不安心不是在于外界的影响,不是因为事情没解决或者生活本身太复杂,而就是在于自己内心的不踏实。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了:“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同样,要让自己安心踏实,也不是在于外在条件的保护,不是说腰里“硬硬的还在”就足够安全的,不是也有很多人有钱有势却仍然活得担惊受怕的么?

看来,正如俗话所说:心病还须心药医。

3

如何能活得心安

那,我们又如何才能让自己踏实,不受外物影响而造成“心动”呢?

慧能大师还有一句著名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想可以在此理解成“大象无形”,超然物外,则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有坚定的根基,如海边磐石,惊涛拍岸,也自岿然不动,或者如山竹,“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其实这两种情况是互为表里的,若无坚定的根基,“无一物”又何以堪?入了“无物之阵”也是让人难以承受之轻;

而有了根基,则可以有恃无恐,和光同尘而心如止水,任何时候都不至于迷失自己,而不是像无根之草一样,漂泊无依,流离失所。

那么,我们如何形成这样坚定的根基呢?

就必须要有稳定的道理来充实内心,或者说形成坚定的认识作为内心的支柱。

你要说,哪有这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是不存在的吧?其实,要知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相信有这样的道理,并且以追求它或者说领悟它作为人生的意义,为之死而无憾。

即使最终未必能得闻其道,但至少他相信把人生作为追寻这种道理的旅程是对的,不会后悔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是安心的。

而以此为基础,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孔子在生活中能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到了生命的尽头还能悠然自得地“从心所欲”了。

他既已明理,立下了一生的志业,还怕什么呢?

而且,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对于似乎所有事情都有自己的解释,或者说看法。

这就是由于他对人生有自己的认识,也就是有自己的人生观,所以能够“纲举目张”,“以不变应万变”。

我相信,正是他对人生的认识,也就是自己所认可并相信的人生意义,让他活得如此安心的。

此外,如老子庄子,也都自有一套人生理论,故而总能恬然自足。

还有众多有宗教信仰的人,生与死都那么坦然。他们靠的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有一套对于人生包括生死的认识,也就是他们的人生观。

尽管每个人的人生观可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大家都认可并信赖自己的看法,能让自己的生命有所依靠,有恃无恐。

就如孟子所说的:“有恒产者有恒心”,他们的人生观,就可以说是他们的“恒产”,让他们有恒心,而能安心。

所以,如果你活得不够安心,就说明你需要好好建设一下你的人生观,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人生是怎么回事,形成对于人生的稳定看法和态度,这样你就可以处变不惊有恃无恐了。

4

如何知道并做到

本想就此结束,又想到一个小问题,就顺便再多说几句吧。

常听人说:道理我都懂,可还是没用——即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平复自己的心情。

我想我们容易认为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以及情绪是情绪,所以前者恐怕无助于后者。但其实,道理正是我们行为和情绪的指引。

尽管有时感情会战胜理智,但大部分时间,我们还是一个“理性人”,我们会以理智控制情绪,不会任其泛滥。

即使有时感情用事冲动了,但事后总还是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不对,应该怎样才好。可见道理还是有用的。

而且,我相信,我们认为好的、对的道理,我们自然会去实行。如果没去实行,那很可能是我们还对其的认可不够。

所以,即使有时我们知道怎样不好,怎样才对,却无法把自己拉到正确的轨道上来,那就让自己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思考,加深对于正确的道理的认可吧。

让正确的道理逐渐内化成我们的观念,再外化成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以至习惯吧。那时的你,便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了。

觉得好看,请在文末帮忙点个“在看”

这样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学习生涯规划与志愿填报、咨询相关问题,有以下四种方式可以跟我链接

1、直播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我的视频号,预约直播(如果显示过期,也可点击预约最新直播),直播时可提问咨询;

2、加群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本公众号,在后台回复“加群”,按对应身份加入我的“生涯支持群”,将每天收到生涯规划相关资讯;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随时可向我提问咨询(均为本人亲自回复),还可索取生涯规划、志愿填报的干货资料。

添加任炜老师微信

4、培训我将长期开设生涯规划与志愿填报培训,家长和从业老师皆可报名,参见文章说明: 满10人即可开班,可加上方微信咨询报名。

若有其他需要,可扫码查看:

关注本公众号之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以下关键词,可收到相关文章:

1.高一选科:“选科

2.高中规划:“高中

3.成绩提升:“提分

4.专业选择:“专业

5.综合评价:“综评

6.志愿填报:“报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业形势:“就业

10.考研形势:“考研

11.就业准备:“准备

12.生涯教育:“

13.心理调适:“心理

14.励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诀:“幸福

16.学习规划:“学习

17.高考减压:“减压

18.录取分析:“录取

19.是否复读:“复读

20.大学规划:“大学

21.我的大一日记:“大一

志愿填报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学规划免费课程:“课程

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点击蓝字“任炜老师”,在下方图示界面中,点击“发消息”,填写关键词发送,即可收到相关文章。

如有其他问题 ,也可以在我的公众号后台输入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很多相关文章。

见本文中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