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财侦探

来源:丽尔摩斯

1月29日,中国恒大清盘案在香港高等法院再提讯。法官表示,中国恒大债务重组方案欠缺进展,公司资不抵债,正式颁令恒大清盘,当日下午开庭处理规管令事宜并颁布书面理由。当天,港股中国恒大、恒大汽车、恒大物业盘中停牌。在中国恒大停牌前,公司股价大跌20.87%,总市值仅剩余22亿港元。

1月29日晚间,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确认了公司今日被香港法院颁布清盘令的消息,并介绍了清盘人的任命。清盘人以及恒大方面受访时均强调,清盘仅针对中国恒大,不会对集团旗下附属公司运作造成直接影响,各方将尽可能保留重组可能或者继续营运恒大业务。

清盘是香港法律体系下常见的追债手段,法院颁布清盘令,即宣告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从暴雷到债务重组,再到如今被香港发出清盘令强制清盘,恒大的彻底倒下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1

所剩无几的恒大资产

在本次清盘令发布之前,为争取重组方案通过,中国恒大已经提交了七次呈请聆讯延期申请。最后一次的延期申请公告在2023年12月4日,香港高等法院批准清盘聆讯延期至1月29日。

最早的清盘呈请出现在2022年6月28日。因为8.625亿港元债务,一家叫作佳盛环球(Top Shine Global Limited of Intershore Consult Samoa Limited)的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对恒大提出了清盘呈请,成为第一家申请对恒大进行破产清算的债权人,由此将恒大推向了破产的边缘。而恒大对此极力反对,并努力阻挡该清盘呈请的实施。

彼时恒大或许还想奋力一搏,幻想还能出现奇迹。不过一年半过去了,恒大的困局越陷越深,已成死局,重组方案不满意,各方债权人已对恒大不抱希望,不断发起清盘呈请。中国恒大相关负责人肖恩表示,当前中国恒大一直朝着修复、提升资产价值和业务活力的方向努力,对部分重组的核心条款进行了多次重大调整,既努力保障境外债权人的利益,也努力保障公司持续经营化险的时间与空间,也得到了大量债权人的充分理解和宝贵支持。但依旧未能如愿。所以,他也只能对香港法院的裁决结果表示遗憾。

但这套冠冕堂皇的言辞掩盖不了中国恒大没钱的事实。据中国恒大年度报告,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恒大总负债2.39万亿元、总资产1.74万亿元,净资产-6442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中国恒大的资产分为两块,一块是境内资产,一块是境外资产。

中国恒大在境内的绝大部分资产,都装在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里。根据恒大地产集团财报,截至2023年6月末,恒大地产集团总资产合计1.38万亿元,总负债1.77万亿元,净资产-3867亿元。

恒大地产还有约3163.91亿元的到期债务尚未清偿。截至2023年11月末,恒大地产涉及金额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的未决诉讼案件高达2053件,累计涉案金额惊人地达到了约4900.69亿元。而销售数据更是一降再降,2021年,中国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金额人民币3729亿元,合约销售面积5202万平方米;2022年,这两个数据却变成了317亿元、390.4万平方米。

恒大地产最大的一块也是最值钱的一块就是存货,账面约1万亿元。存货中土储占近一半,报告期内恒大集团的土地储备仍有2.1亿平方米。

此外,恒大汽车、恒大物业也是中国恒大可处理的资产。截至2023年6月底,恒大汽车的总资产为428.52亿元,总负债为756.92亿元,这意味着恒大汽车也资不抵债,而且这个窟窿高达328亿元。

而近期恒大汽车又受到致命一击。1月1日晚间,恒大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纽顿集团股份认购协议及债转股认购协议已于2023年12月31日失效。这意味着原协议中的5亿美元打了水漂。1月8日,恒大汽车执行董事刘永灼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恒大汽车的未来与母公司同样风雨飘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恒大物业,一直被业内认为是优质资产,但最终被中国恒大拖累,并被挪用了134亿现金。2023半年报显示,恒大物业营业收入约61.45亿元,同比增长约6.2%;毛利润约14.99亿元,毛利率约为24.4%。

为划清与中国恒大的关系,也为了追讨上市公司的134亿元,2023年11月28日,恒大物业的全资附属公司金碧物业就第一组20亿的质押贷款,向广州中院起诉中国恒大及其4家附属公司,要求偿还本息共计21.46亿元。

随后又在中国恒大清盘之前,今年1月,恒大物业的三家全资附属公司金碧物业、恒康物业和金碧华府,又将中国恒大及其相关附属公司告上了法庭,涉及七项诉讼,追讨第二和第三组共计114亿元的本息。

但是清盘后的中国恒大,拥有着众多的债权人,最终恒大物业能够追讨回的资产应该相对有限。相反,恒大物业很可能会被当作优质资产进行处理。

而中国恒大的境外资产就比较虚了。根据此前的重组方案,中国恒大兑付境外债务的资产,一类是恒大集团的票据、一类是恒大物业、恒大汽车及中国恒大的股票组合,主要是股权等等权益类资产。境外物业,只有香港中国恒大中心、香港珺珑湾、香港元朗未开发地块、加拿大蒙特贝罗城堡酒店项目等。

对海外债权人来说,中国恒大境外资产可以任凭他们处置,而境内资产他们只能交易股权。

债台高筑,也让恒大相关官司缠身。天眼查显示,中国恒大集团9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的总金额达到84.42亿元。恒大集团有限公司存在5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过56亿元,此外还面临着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等多重困境。中国恒大目前就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盒子,有价值的东西几乎流失殆尽。

2

清盘谁先受益

所谓的清盘,简单来说,就是将公司的所有资产在短时间内变现,用变现的资金偿还债务,然后按照法律程序宣布公司解散。目前,恒大的资产大约为1.7万亿,净负债7000亿。然而,在清盘的情况下,资产只能以大幅打折的价格出售。

由于债权人众多,已经没有人关心恒大资产能卖多少,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能否拿到钱。

香港公司清盘的债务受偿有一定顺序,首先是优先债权,即员工薪酬、社会保险和税务等;其次是有担保的债权;再者是未担保债权,也就是普通债权;排最后的是股东债权和私人债券。

在清偿顺序中,股东是最后一位。理论上,他们可能一无所获。

“清盘开始后,不仅恒大要迎来企业经营的最糟糕局面,其作为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将跌入冰点,股东价值将清零。”一家香港券商机构分析师表示。

但是目前,恒大持有的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市值不到30亿人民币,即便不考虑股价暴跌和折现损失,这30亿人民币都不够偿还优先债权。其他债权人就更不用想了。

早先恒大的重组方案还特意给境外债权人算过一笔账。如果恒大境外债务重组不成功并进入破产清算,那么对公司的境外无担保债权人的预估回收预计约为97.28亿元。

其中,境外无担保债权人、现有恒大票据持有人、现有景程票据持有人、天基的境外无担保债权人预计回收率分别为:3.53%、5.92%、6.49-9.34%、2.05%,平均连10%回收率都不到。

况且,不管清盘令在内地是否会得到认可,即便真正进入破产清算阶段,清盘的流程也很漫长,接下来关于资产的梳理和处置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深圳光耀集团破产清算,用了7年时间,而对于债务金额庞大、架构复杂的中国恒大而言,完成清盘完成的时间毫无疑问会更久。这对于境外债权人来说,更是一种漫长的“消耗”。

在这场漫长的等待中,多数债权人可能到终了都颗粒无收。

相比这些债权人、债券机构,大众显然更关注境内房产的交付问题。因为购买恒大烂尾楼的业主,属于第三顺位中排在优先位置的债权人。

法律层面对此也有进一步明确。根据2023年4月20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品房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的批复》,该批复中对于商品房消费者在停工楼盘中的权利顺位问题,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在相应条件下,商品房消费者主张其房屋交付请求权和价款返还请求权,均优先于其他债权受偿。

恒大被清盘后,肖恩第一时间做出了承诺,表示集团仍将努力尽一切可能保障境内业务和经营稳定,稳步推进保交楼等重点工作,维持物业服务品质不受影响。也有业内人士对媒体透露,恒大房屋交付量已经接近八成。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恒大的总资产是1.74万亿元;而房主已经交钱,但还没有交楼的合同负债是6000亿元。就目前的形势来说,保交楼涉及国计民生,即便恒大被清盘,这块的权益肯定是有保障的,影响不会太大。

3

触及底线

多年来,恒大集团一直采取高杠杆策略,大规模借款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增加了企业的负债压力,加剧资金链紧张,最终出现风险暴露。

恒大在2022年刚刚宣告债务违约时,人民银行一针见血地指出,恒大出现风险主要源于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扩张。纵观这些年那些明星企业的衰落,基本没有超出人民银行的这句评价,自身经营不善还盲目扩张,这就是找死的节奏。

恒大通过“贷贷贷”与“借借借”的方式,以高杠杆操作,‍‍‍在地产行业中脱颖而出,以至于称王称霸。但机会主义的做法只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一旦市场形势发生改变,这种高杠杆的游戏势必终结。而一旦游戏终结,之前的高速发展掩盖了的其在经营上的许多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以恒大目前的资产规模来看,即便将所有资产拍卖,也难以弥补其债务的巨大缺口。从表面上看,恒大的债务似乎仅仅关系到恒大集团和许家印本人,但其实一旦债务危机爆发,将波及到成千上万还房贷的普通家庭、期待货款的供应商,以及11万名恒大员工的生计。

有人担忧,最终这笔巨额的债务可能会由广大民众承担,因为这些债务是通过国内银行对恒大国内资产的担保,进而由海外金融机构发放的美元债券。而这庞大的债务,是恒大通过违法违规操作得来的。这个行为,已经不仅仅是房企经营问题,而是触及了违法犯罪的底线。

去年8月20日,中国证监会对恒大地产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去年9月16日,公安机关依法对恒大金融财富公司有关涉嫌犯罪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收集涉案材料;去年9月28日,恒大集团实控人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同样被采取措施还包括恒大常务副总裁刘永灼、前总裁夏海钧、前CFO潘大荣、副总裁许腾鹤、恒大地产总裁柯鹏、恒大财富总经理杜亮、恒大物业前董事长甑立涛、恒大人寿前董事长朱加麟等人。

种种事件表明,恒大集团通过财务造假、非法集资、掏空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财务手段,“拆东墙补西墙”,在真实财务状况明显恶化的情况下继续大肆融资,制造虚假繁荣,加剧资金链紧张,不仅自身暴雷,还牵连无辜业主、供应商、债权人。

行业的生生死死,企业的兴衰成败,都在恒大事件中上演得淋漓尽致。而房地产行业格局,也将在屹立多年的老牌霸主恒大退出舞台后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