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事实是,A股的“躺平式”公司不少。

这类公司基本都有这么一些特点:挣不到啥钱,但也不咋亏,没啥小心思,也没啥大目标,没事就分点红,有机会了就抓紧套现。

至于公司的经营,用赵本山小品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凑合过呗,还能离咋地”。

当然,躺平不犯法,只是,苦了股民了。

而这类“躺平式”公司的股价却往往是躺不平的,而且,还特别擅长于走长下坡路,只要上了车的,几乎都只能跳窗而逃,根本刹不住。

而老板,则是不慌不忙躺车里,偶尔遇到个平路或者小坡的时候,就下车大吃一顿,然后,上车继续躺着。

什么时候想离场了,则开始“减价大甩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上市公司通宇通讯的老板吴中林就甩卖了部分股权。

根据公司公告,实控人吴中林将向“广州金字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金字塔和谐 1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协议转让5%的股权。

实际就是基金公司接盘,实控人套现,非常直白,公告里连上市公司常用的“优化股权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理由都只字未提。

最关键的是,为了促成交易,吴中林打折了。

协议约定的总交易价是2.6亿,折合每股12.969元,而签订协议的当天,通宇通讯的股价是14.41元/股,粗略计算,大约是参照9折定的价。

很巧,一般来说,如果上市公司股权被司法拍卖,起拍价也经常是定的9折。

看看,人家协议转让都是溢价,吴中林却是参照拍卖定价,什么原因只有吴老板自己知道,但背后却传递出了一种看似要离场的信号。

实际上,通宇通讯就属于“躺平式”公司,复盘一下其上市以来的战绩,开头所说的几个特点,基本都具备了。

通宇通讯是2016年上市的,初来乍到,股民也给足了面子,23元的发行价,股民硬是一路抬到90多块。

结果,大家仔细一看,不对啊,这家伙外强中干啊,于是纷纷夺门而逃,股价也就从90多块开始一路向下。

至今来到了13元线,而向下的大趋势仍然没变。

股价的下跌,也不是股民用脚投票,而是通宇通讯上市以来的表现确实不尽人意。

通宇通讯主要是做天线、射频器材的,这个行当的竞争门槛早越来越低了,从通宇通讯逐年下滑的利率就可窥一斑。

上市前的2014年是巅峰,赚了3.5亿,而2018年起利润就进入了千万元时代,而2023年扣非后已经开始亏损了。

也就是说,通宇通讯的主营业务已经很难赚什么钱了,如果公司经营结构再没有颠覆性的改变,亏损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通宇通讯上市以来的募资和产出对比,可以说是,吃得多,吐得少。

IPO首发募资净额是6亿,2021年非公开增发募资8亿,一共是融资14亿。

而上市8年来的总利润才6.4亿,也就是说,股民和基民投进去的钱连一半都没赚回来,就更别提用分红来覆盖募资额了。

不过,作为老板的吴中林夫妇是不会亏的,公开信息显示,吴中林从2020年起就开始减持套现了,累计套现大约3.6亿,加上这次的2.6亿已经落袋6个多亿。

通宇通讯股东资料显示,即使这次转让完成后,吴中林及其妻子时桂清还合计持有48%的股权,折合市值20多亿,就算再给5折的下跌空间,也能套现10几个亿。

值得一提的是,妻子时桂清在通宇通讯刚上市的时候就已经是加拿大籍,怪不得有网友提出疑问,通宇通讯算不算中外合资公司。

通宇通讯是夫妻店起家的,吴中林本是江西人,毕业于西安电子科大。

由于学的是通信,广东又对于这类人才非常急需,于是吴中林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广东佛山,之后又被调到广东中山邮电局移动通信分局。

既然是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自然少不了,而进口基站天线又贵得离谱,国产替代品的生意机会就产生了。

1996年,吴中林和妻子时桂清共同出资50万,通宇通讯的前身就成立了。

吴中林本来就是从运营商系统出来的,客户资源自然不愁,夫妻店也就逐渐发展壮大,成了今天的上市公司通宇通讯。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随着基站天线技术门槛的降低,竞争者越来越多,而客户资源也被大家平分,最后是大家都挣不到啥钱了。

当然,通宇通讯也曾尝试过转型,收购了光通信业务,但光通信的竞争更激烈,毛利率比基站天线还要低,最后是收购了个“寂寞”。

于是,通宇通讯也就一直“躺平”着,而如今实控人吴中林的突然“甩卖”,却着实让股民有些猝不及防。

至于是逃离的开始,还是实控人缺钱花了临时提款,也只有交给时间去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