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只有毛泽民和毛泽覃兄弟三人,没有姐妹,但他有两个“外甥女”。

陈国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起:陈国生 文炳璋 毛泽东 毛泽嵘 毛仙梅 小孩是陈国生之女陈锋

陈国生是毛泽建的养女,生于1922年,和毛岸英同岁。

毛泽建是毛泽东的堂妹,因家境贫困,过继给毛泽东父母,她和毛泽覃同岁,比毛泽覃小1个月。

1920年,毛泽东父母相继去世,毛泽建又被她的父母送走当“童养媳”。

1921年,毛泽东帮妹妹解除婚约,带她来到长沙上学。

那时,毛泽东、杨开慧一家住在湘区党委机关所在地“清水塘”,毛泽覃和毛泽建经常住在这里,大哥和大嫂杨开慧严格要求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间毛泽建 坐者毛泽覃

陈国生的亲母叫陈淑元,是毛泽建的丈夫陈芬的胞姐,陈国生的父亲叫梁泽南,是陈芬的同学,一家人都是革命者。

1928年初,陈国生的父亲梁泽南带领游击队赴井冈山途中,遭敌人伏击被捕杀害,时年才33岁。

父亲牺牲后,陈国生被作为毛泽建的养女,寄养在外祖母家,与外祖母相依为命。

不幸的是,梁泽南牺牲不久,陈芬以及陈国生的母亲陈淑元都不幸被捕,陈芬于同年5月5日被敌人杀害,毛泽建也在1929年8月20日英勇就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芬烈士 (毛泽建的丈夫)

陈国生在她18岁那一年,由外婆作主,嫁给了一个旧军人。

这位旧军人叫宋毅刚,是国民党军队宋希濂部的一个排长,但宋毅刚正直、善良。

湖南和平解放后,陈国生写了一封信给主席舅舅,希望能给她找一个工作,并希望进京面见舅舅。

主席舅舅给陈国生回了一封信:

国生贤甥青览:
来信收到,甚慰。望你在湖南设法求得工作,不要来北京,乡间情形可来信告我。此问。近好!
毛泽东
一九五〇年五月七日

但陈国生在湖南得到了一份工作。

突然,有一天,陈国生接到电话,主席舅舅邀她去北京,陈国生欣喜万分!

这次是和主席的表兄文运昌、文涧泉一起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文涧泉 文运昌

毛主席关切地问陈国生:“你爱人过去是做什么?”

陈国生说:“当过警察局长。”

主席问:“有血债吗?”

“没有,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头。”

“他民愤大吗?”

“没有民愤,他家本来很穷,他是抽壮丁出去的,回来后也没有做什么坏事。”

主席舅舅对陈国生叮嘱道:“如果你丈夫有民愤、有血债,你就不要回去了,留在北京,把小孩接来。如果没有血债,民愤又不大,你就马上回去,叫你丈夫好好地改造。”

陈国生眼眶红了,她从内心深处感谢主席舅舅对她一家人的关怀。

1955年6月,陈国生又受到主席舅舅的邀请来到北京。

这次,毛泽东的堂弟毛泽嵘、表侄文炳璋,还有毛新梅烈士的弟弟毛仙梅等也应主席的邀请,来到了北京,并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起:陈国生 文炳璋 毛泽东 毛泽嵘 毛仙梅 小孩是陈国生之女陈锋

主席舅舅关心地询问了陈国生的生活,得知她有4个孩子,是个典型的困难户。

临走时,毛主席还托人给陈国生送来280元,给小陈锋买自行车用。陈国生接过钱,半天说不出话来。

以后,主席又多次接济陈国生,使外甥女度过了最困难时期。

陈文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陈文新

陈文新(1926-2021),是毛主席的“外甥女”,湖南浏阳县人,父亲是陈昌,母亲是毛秉琴。

陈昌和毛泽东在湖南省一师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是新民学会的成员,参加过南昌起义。

1920年7月,毛泽东组织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后,回到长沙,受聘就任一师附小主事,陈昌则担任一师附小国语注音教员。他们和另外两位老师同住在天鹅塘青山祠一所房子里。

这四户合为一家,由陈昌的爱人毛秉琴管理大家的生活兼炊事。毛秉琴也姓毛,比毛泽东大些,毛泽东称她为大姐,陈昌的女儿则称毛泽东为舅舅。

毛泽东风趣地说: “革命使我们走到一起, 我们都成了一家人。”

1920年,毛泽东跟毛秉琴说:“我和开慧要结婚了,怎么办好呢?”

毛秉琴说:这是大好事,我来操办。

这个毛姐姐就开始张罗,给他们准备简单的床上用品,她连自己的结婚用品都拿出来了,最后请了两桌客人,在家里办了婚礼。

大革命失败后,陈昌被捕入狱,1930年2月被反动派杀害,和杨开慧同一年牺牲,当时,陈昌的大女儿12岁,二女儿8岁,小女儿陈文新才3岁。

从此,他们各自奔波,艰难求生。

1951年4月,小女儿陈文新已上武汉大学,她春节回家,母亲跟她说:你代我写一封信给毛主席。

陈文新回校后,就代妈妈写了一封信,她自己也写了一封,放在一起,寄给毛主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毛主席给陈文新的回信

这封信发出后,她很快就收到了主席的回信,陈文新激动不已,而同样激动的还有武汉大学的师生们。

当时就有人提议:陈文新收到毛主席的信,我们用信上的字体做个校徽吧!

最后,不只是校徽,就连校牌、周报的字体都取自这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变陈文新命运的还不止这些。

1954年,陈文新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即将结业,她写信给主席舅舅说她来北京了,将要到苏联去学习。

一个周六的下午,忽然有一个人来找陈文新,他是主席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受主席委托来接陈文新到家里做客。

吃完饭,她跟着主席在桃园里散步,还照张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鹤滨 毛主席 陈文新

出国前,毛主席第二次邀请陈文新到家里作客,这一次,陈文新挨训了。

陈文新学的是农业,新中国刚成立时,什么都学苏联,当时,苏联的耕作经验叫“草田轮作”,就是又种草又种田,轮着来,陈文新认为苏联很先进。

毛主席反问她:“我们农民才几亩地,都拿去种草,吃什么呀?我们又没有什么畜牧业,种的草拿去干什么?”

这一问,把她问懵了。

让她惊讶的是,毛主席对农业、对土壤改良很了解,他谈到要提高土壤肥力,谈豆科植物根瘤菌,还谈到种苜蓿很好,苜蓿能固氮,根上有瘤子。

毛主席还跟陈文新讲了空气,说豆科植物固氮是把空气中间的氮气变成肥料,他说工业和农业都应该多利用空气,这次见面长达六个小时。

1959年,陈文新回国后,一生致力于根瘤菌的研究,研究毛主席曾指示的能固氮的苜蓿。

没想到,是毛主席给她上的根瘤菌的第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陈文新在海南省五指山采集根瘤菌

1957年11月17日,陈文新第三次见到毛主席。当时,正访苏的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学生,陈文新就在现场。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也在现场。

毛主席激励青年人的那段金句,至今听一次年轻一次。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留学生们的双手都拍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留苏学生

陈文新不负主席舅舅所望,成为了土壤微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毛主席重情重义,他亲友众多,尤其关爱烈士后代,但从不给她们高官厚禄,对比古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伟人怎能不令人敬仰,受人爱戴!